APP下载

关于《中学语文》的二三事

2008-03-11邓先正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期
关键词:茅盾老先生中学语文

邓先正

2008年将迎来《中学语文》创刊50周年、复刊30周年大庆,潘纪平主编要我写一点回忆性的文字,不禁使我思绪万千,浮想联翩,诸多往事,纷纷呈现于眼前,现撷取其中二三事简述如下:

一、《中学语文》的创刊与复刊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掀起了教育革命的高潮,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武汉师院中文系教材教法教学研究室提出了创办一份关于语文教学期刊的设想,迅速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批准,曾昭岷老师建议刊物定名为《中学语文》,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章子仲、李凯玲、许国经、李行夫、顾静如等老师积极组稿或撰稿,在罗大同、钟少衡、周慰曾老师的主持下,《中学语文》于1958年创刊了。

在当时,由高等院校主办的关于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的刊物是不多的,可谓是凤毛麟角,《中学语文》决定创刊的消息一经传出,受到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热烈支持与欢迎,武汉市著名教师盛代时立即为《中学语文》撰稿,《中学语文》创刊号、第二期、第三期都刊登有盛代时老师的文章,《中学语文》复刊后,盛代时老师将自己珍藏了二十年之久的三本《中学语文》捐献给《中学语文》编辑部。《中学语文》出刊后,发行遍及全国,连新疆也拥有它的读者。1959年因故停刊。

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春天,《中学语文》的复刊已成了武汉师范学院中文系全体老师的共同呼声,为适应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日益深入的时代要求,1977年中文系成立中学语文编委会,决定于1978年复刊,第1期由邹贤敏老师负责,第2期由范际燕老师负责,第3期由王陆才老师负责,第4期由李先焜老师负责,第5、6期由柳家聪老师负责。从此,《中学语文》一天一天地向前发展,从1982年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不久,又由内部发行改为公开发行,并远销海外。

二、著名专家学者对《中学语文》的关心和扶持

《中学语文》的发展和繁荣是与专家学者的扶植、关怀分不开的。早在1977年11月,《中学语文》在成立了编委会以后,便以《中学语文》编辑部的名义给叶圣陶老先生去信,请他老人家为《中学语文》的复刊赐稿。83岁高龄的叶圣陶老先生于1977年12月17日给《中学语文》编辑部复信,谦言自己“甚欲贡其微力,惜年来不能多动心思,难以撰文”,可他老人家仍然“勉从所嘱,书百余字呈上”。这“百余字”就是叶圣陶老先生为《中学语文》所书写的“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的著名题词。这个题词是叶圣陶老先生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凝缩,是其教育理念、教育主张、教育实践的核心与精髓。它的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于漪、钱梦龙、徐振维、章熊、洪镇涛、魏书生、欧阳黛娜、刘胐胐、万慕惠、胡中柱、胡明道、徐绍仲、潘万岭、杨初春等著名教师在语文教改中所作的探索与创新,尽管各有其体系,各有自己的独特之点,但无一不是以“达到不需要教”为其终极目标的。

茅盾先生对《中学语文》也情有独钟。1978年第2期《中学语文》刊载了茅盾先生于1977年4月8日《致罗荪》的信,该信回答了“王杏银同志所问各问题”,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关于鲁迅电贺长征胜利电”等历史事件。《中学语文》能发表这封极具史料价值的信件,这正是茅盾老先生对《中学语文》的关心与支持。1979年下半年,《中学语文》编辑部给茅盾先生写信,请他老人家拨冗为《中学语文》书写刊名,茅盾老先生迅速给《中学语文》编辑部复信,并随信寄来两份刊名,供《中学语文》编辑部选用。其态度之严肃,书写之精益求精,真令人感动。《中学语文》从1979年第5期起,就开始使用茅盾先生所书写的刊名。

著名作家秦牧也关心《中学语文》的发展,多次为《中学语文》撰搞,最令人难忘的是他一丝不苟的写作作风。一篇关于《菱角》的文章,他先后寄来两篇稿子,前者是初稿,后者是修改稿,对比两稿,可见秦牧先生对自己文章的要求是何等的严格,真正做到了句句锤炼,字字推敲,使我们深受教育。姚雪垠、马烽、马识途、刘绍棠等作家,陆宗达、叶苍岑、郭预衡、张寿康等专家学者也为《中学语文》撰稿或题词,著名书法家费新我、王树人也为《中学语文》留下了墨宝。

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在江柳担任主编,我和徐涛担任副主编期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可以说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学语文》也办得有声有色。1985年、1986年武汉市举办第一届、第二届“楚才杯”作文竞赛,《中学语文》是协办单位之一。1987年,我担任《中学语文》主编,《中学语文》开始独自举办“华英杯”作文竞赛,才从“楚才杯”作文竞赛协办单位中退出。不论是参加举办“楚才杯”作文竞赛,也不论是独自举办“华英杯”作文竞赛,既为激励学生勤奋写作,培养和发现人才作出了贡献,又扩大了《中学语文》的社会影响。

为了加强语文期刊的合作与交流,《中学语文》决定发起并组织全国语文期刊会议。会议于1984年在湖北省襄樊市召开,北京《中学语文教学》、上海《语文学习》、山西临汾《中学语文教学通讯》、河北廊坊《中学语文教学之友》、广东广州《语文月刊》、广西南宁《中学文科教学参考》、江西南昌《语文教学》以及陕西西安、河南开封等地语文期刊的负责人都参加了会议。教育部中学司也派荣萌同志出席指导。这次会议对如何办好刊物,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次会议虽然未能成立全国性的语文期刊学会,但为此后全国性语文期刊学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学语文》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全国语文期刊学会成立大会上,是得到了大会的肯定的。

为了推进语文教学改革,1986年《中学语文》与山东曲阜市教研室合作,举办了杏坛讲习会,特聘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著名语文教学改革家钱梦龙、洪镇涛、韦志成、胡明道和年轻有为勇于探索的青年教师李培永、陈文国等或作报告或讲课。这次讲习会,受到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欢迎,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共计1300多人,既宣传了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教育主张,介绍了他们的教改经验,又扩大了《中学语文》的社会影响。

诸多往事,历历如在目前,难以尽述,撷取此二三事,只不过勾勒了《中学语文》的一个侧影,聊尽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责任而已。历史的车轮正滚滚向前,乘十七大的东风,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坚信《中学语文》一定会越办越好,一定会更加兴旺和繁荣。

猜你喜欢

茅盾老先生中学语文
怀臧克家老先生(外七章)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绿洲里的老先生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100万只猫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
茅盾手稿管窥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