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0-06-05赵惠贤

成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赵惠贤

摘 要:小学生思维活跃,想法独特,因此需要从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们敢于发现问题,并善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作一项教学要点,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问题,课后深入思考数学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来进行点拨、引导、启发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思维能力

1 引言

数学这门学科非常注重逻辑性,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提升各项关键能力,培养关键品质的重要阶段,探究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极为必要。

2 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中看似输出了很多知识点,但是这些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只能停留数天便会出现记忆模糊,印象不深刻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会有不少学生对数学头疼。对于这一现象,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从数学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从学生的思维发展入手,所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也无法灵活利用[1]。教师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应该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来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样也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这也是培养小学生遇到问题,懂得思考,善于思索。久而久之也会找到数学课堂的乐趣,从而会学数学,爱学数学。这种“会学善思”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对小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

3 培养策略

3.1 使小学生课前进行有目的地预习

即使是比较简单的小学数学,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直接进行课堂教学也是不合理的,还需要小学生落实课前预习,并且是有目的的引导小学生如何有效的预习。因为在预习的过程中,是对新课程的先一步探索,也是启发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小学生因为年纪尚小,遇到未知的问题总会开动脑筋想个所以然。课前预习,那么这些新的知识也会使小学生深思,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也会使小学数学老师轻松许多。以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可以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在课堂上相互讨论,进而总结出四边形的特点,再结合课本上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诸多图形中圈出四边形。通过预习以及课堂开始前的讨论,学生对于四边形会有一定的了解,此时再进行授课就会更加顺利,同时达到了让学生自主思考的目的。

3.2 课堂留足够时间进行问题讨论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改变传统的那种老师在课堂上主讲一切的现象,要让数学课堂上不仅有老师的讲解,也有数学老师引导启发下学生展开的积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解题,也会在讨论中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更便捷的方法。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在讨论中由学到的知识引发进一步的思考[2]。所以,这一讨论的过程,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拉近了数学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使小学生在思考中对当堂的内容进行加深理解与记忆。以“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首先带领学生认识分数,明确什么样的数可以称作分数,以及分数应该如何读。再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表示出它的1/4,此时可以让学生讨论这张纸可以如何折,有的学生可能会将纸等分为4份,有的學生是从对角线折,有的学生会直接对折,通过这样一个小的课堂活动,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更有探究欲望。

3.3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都学了什么

小学数学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要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而省去最后知识总结的过程。要知道最后花费的这一点点总结的时间换来的是整节课内容没有白讲。让小学生在数学老师的总结中学会思考这节课都学了什么;思考学到的这些知识以后会用在哪些地方;思考在那些地方上用来解决怎样的问题。这样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在数学课上培养了这样的善于动脑筋的习惯,也会使他们慢慢养成在数学作业练习时也总结题型、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对于小学生数学的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也会很好地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3.4 引入“举一反三”的习题练习

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中更重要的点在于让学生懂得“举一反三”。那么一堂数学课结束了,练习题的选取也不能只选那些知识点一套就能解答的简单题型,还需要在此基础上出一些不仅需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还需要学生对其深入思考,做到“举一反三”才能解决的题型。这样也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 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两个知识点,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重点让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迁移,对此可以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从习题练习中总结技巧以及规律,这样既能完成教学目标,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激活。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正是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阶段。好的习惯不仅能使学习成绩提高,更是受益终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数学老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使小学生学会思考,从而达到喜欢学习数学,善于思考,会学数学的目的。这种勤于思考,乐于动脑筋的习惯一旦形成,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在这样的基础上,数学教学效率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金堂.新课改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才智,2015(24):113.

[2] 王天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11):112-112.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儿童观察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