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省思维与教学的关系

2020-06-05陈婧

成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杜威思维训练教学

陈婧

摘 要: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曾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指出,反省思维是最好的思维方式。教育者可以通过训练使儿童形成反省思维,并基于自己的天性和个性习得各种本领或投身研究领域,进而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价值。同样地,反省思维对教育者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教师应当适时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反省思维,更好地实现有意义的教學。

关键词:反省思维;教学;杜威;思维训练

1 背景

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正处在迅猛发展的阶段。相对于欧陆国家来说,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后起之秀。伟大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正是诞生于这个时代。为了坚定不移地发展资本主义教育,使美国的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更加贴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教育家们纷纷投入到积极的实践探索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杜威的教育理论也应运而生。

科学的思维态度和教育并非不相关。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说,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等因素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因而,教育者们也给予了众多关注。但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思维水平的参差不齐却在教育实践中被屡屡忽略。如何培养和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也成为了一件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2 反省思维和思维训练的必要性

杜威对“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的定义是:现有的事物暗示了别的事物(或真理),从而引导出信念,此信念以事物本身之间的实在关系为依据,即以暗示的事物和被暗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为依据。简单来说,笔者认为,反省思维就是疑惑——联想——求证的过程。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运用思维能力建立和编制符号,用以引导或警告;或运用思维赋予事物不同的状态和价值。事实上,思维能力越强,思维的运用频率就越高,思维效率也越高;原先需要经过思维充分检验才能获得的意义,在思维得到提升后有可能会随心所欲地不断增长。但思维能力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被人们自然而然地拥有,思维能力需要细心周到的教育指导和有针对性的长期训练。同时,训练思维还需要遵循专业和系统的方法。

根据我国各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当以学生为主体。而作为思维训练的掌舵者,教育者需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好奇心,设身处地以学生的视角和思维水平分析所处的情境,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对应的心理暗示,并将这种暗示转化为反省思维。

3 反省思维的内涵

在《我们怎样思维》这本书中,杜威认为,以观念作为工具来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问题的过程共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感知困难、界定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和验证假设。杜威将这个过程命名为“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科学的过程,同时,也正是人类思维反省的过程。

第一阶段:感知困难。儿童若是在寻找“经验的真实情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那么儿童就会感到困惑,进而从行动过程回归到思维本身,重新审视遇到的问题。

第二阶段:界定问题。当困惑、困难或者障碍出现的时候,儿童需要运用思维来进行理智的思考,而非仅仅做出感性的反映。这种具体的情境会刺激儿童去思考这些“真实的问题”,从而对这些“真实的问题”进行界定。

第三阶段:提出假设。儿童需要通过仔细观察现实的情境或状态以获得更多的暗示。例如,面对一台不能正常运转的机器,毫无反省思维的人也许会手忙脚乱,胡乱敲打,想让机器转动起来;而具有反省思维的人则会仔细观察,猜测分析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在哪,并在心中形成假设。

第四阶段:设计方案。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各种设想,并将这些设想排列成序,使其符合常理。即令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具有逻辑性和可行性。

第五阶段:验证假设。将设想的方法付诸实践,检验其可行性。若假设的情境符合现实,那么就印证了之前的假设和推理。

以上就是杜威著名的“思维五步法”,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正是来源于此。

不过,若要具体地描写思维的步骤,反省思维可能远远不止于杜威所设计的这五个阶段,因为暗示、假设等每一步思维都有分析、综合或观察的介入,且各个阶段的顺序也不见得很乖巧地依次出现。杜威本人也承认:“五个阶段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在真正的思维中,每个阶段都有助于一种暗示的形成,并促使这个暗示成为主要的观念或成为指导性的假设。

4 反省思维的训练

教育是一种艺术,而真正的教师就是艺术家。教师对学生进行反省思维的训练,正是为了帮助和指导学生逐步习得准确判断,透彻分析和完整概括的能力,从而达到扩大理智和提高辨别能力的目的。

4.1 在活动中训练思维

儿童的游戏在成年人看来往往无趣至极,但事实上,儿童正是通过模仿、重复和活动才逐渐获得思维能力。如一件玩具需要出现在哪个场景,它为什么出现,它可以如何变幻形态等等,其中都穿插着思维的过程。但由于儿童脑发育水平有快有慢,所以他们并不总是喜欢同样的玩具或游戏,这就要求成年人耐心观察记录儿童的兴趣点,保护并引导儿童的好奇心向最近发展区靠拢,实现思维训练。

4.2 在表达中训练思维

当今许多家长包括一部分教育者都希望通过模仿幼儿表达的方式,与儿童建立更好的链接。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按照成熟的表达方式与儿童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儿童更容易较早学会连贯陈述并衍生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表达来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如在学生惯性思维的基础上提出反向的质疑,或在教学过程中制造有趣的认知冲突,并将问题抛给学生独立解答。在学生自行遣词和表述的过程中,知识架构也会不断更新,达成思维的过程。这也是有一部分学生遇到乍一看没有思路的问题,却在问出口的瞬间恍然大悟的原因——他们自己提问的过程就像当初老师提问的过程一样,激发了思维的运作。

5 反省思维与教学

近年来,研究者在杜威“思维五步法”的基础之上,逐步探究出以思维训练模式为主的教学方法,称为思维型课堂教学。这种方法在诸如导入、讲授和迁移等教学环节中,通过适当的设计,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质疑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等思维惯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如下:

(1)认知冲突

在个体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因原认知结构与实际情境不符而产生的心理矛盾或心理冲突就是认知冲突(cognitive conflict)。事實上,学生脑海中存在的一部分直觉观念常与客观规律相左。在课堂教学中,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认知冲突就可以成为教师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思维过程的工具。

(2)自主建构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不断完善的。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语言、行为、情感等方面的互动,来实现带动学生思维运转的目标,同时,这一过程也正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课堂中丰富多样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

(3)应用迁移

应用迁移,简单来讲就是老师们常说的“举一反三”。正所谓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就是将已知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未知的情境中。应用迁移中最重要的能力是概括。学生若能在建构新知的过程中,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共同要素概括出来,那么他就掌握了应用迁移的方法。

(4)思维监控

古时候人们通过践行“吾日三省吾身”实现对自己日常表现的反思和调整。事实上,对于学生来说,思维监控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课后的同步练习以及定期对自己进行反思,来核查自己的思维方法是否偏离学习目标。教师也应该在每节课的末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或方法进行归纳和反思,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策略,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思维型”课堂教学认为,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应用迁移和思维监控等方法原理应当被教育者恰当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究,促进学生形成对学科规律的深度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

[2]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8.

[3] 徐黎.反省思维及其培养——读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8):95-96.

[4]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4-95.

[5] 郅庭瑾.关于“我们怎样思维”的教育学探索——从赫尔巴特到杜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0(3):27-37.

[6]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59.

[7]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6.

[8] 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9(17).

[9] 王敏楠.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7(6).

[10] 江雨.杜威反省思维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课程教学研究,82(10):15-18.

[11] 华应龙.聆听儿童思维真实的声音——我的融错教育观[J].人民教育,2010(12):47-50.

[12] 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2-92.

[13] 秦斯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祖国,2017(10):173-173.

猜你喜欢

杜威思维训练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我们摇起橹来
逻辑学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数学有效融入思维训练的尝试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从“独白”走向“对话”:杜威研究的历史轨迹
小猫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