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2020-06-05林小冰
林小冰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此,在当前阶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要充分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对此,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探索初中数学教学的“艺术形式”,以此才能够实现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一、 前言
在初中阶段,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能够决定学生获取知识含量多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由于理念性的内容较多,因此其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探索数学教学课堂的艺术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活动,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爱程度,带动学生不断探索数学知识的海洋。
二、 丰富的导入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般来讲,在进行正式上课前的几分钟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将注意力从其他方面转移到教师的教学当中。对此,教师就可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针对不同的内容进行仔细的推敲,保证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模式进行课堂导入,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使用悬念导入法、史话导入法、情景导入法、实践导入法、媒体导入法以及类比导入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课堂导入。不论教师选择哪一种导入方法,必须要结合当堂课所学习的教学内容,不能够脱离其主题实际,更不能够与课堂教学有矛盾冲突产生,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其正常的作用,反而会干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有效理解,给学生在知识认知的过程当中形成了障碍。
有效的课堂导入也需要依据相应的基本原则,才能够实现其导入的最终效果。首先,在课堂导入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导入,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对于该事件具有兴趣。同时,教师也要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经历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数学是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有理数比较大小”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举例的方式来实现让学生认清有理数应该如何进行比较大小,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怎样看数轴吗?数轴中所包含的基础要素有哪些呢?”以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进行延伸,在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小于0的数与大于0的数分别位于数轴原点的哪一侧?”,在热烈讨论后,教师为引导学生利用数轴学习有理数引入生活实例,共同探索“有理数大小的对比法则”。“为什么温度计上边显示的温度比下边高?如,为什么-1℃低于4℃,-2℃高于-6℃呢?”学生通过类比总结得出:“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因而负数小于正数。”在教学中融合生活实例,以趣味性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其次,课堂导入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因為只有引起学生的思考,才能够实现学生对于知识探索欲望的产生,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活动量符合教育教学的标准。因此,在课堂导入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通过应用合理的话术来让学生对于该知识点有一定的思考,这样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最后,课堂导入也要保证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知识的趣味,以此学生才能够有较高的兴趣参与到学习当中。
三、 教学手法的多样化更易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教师通常都需要进行整节课的课堂讲授,同时也要以写板书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记录。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从始至终跟随教师的步伐。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能够将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记录,但是这种方法会影响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降低教师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对此,在当前阶段,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则是让数学教师进行良好的课堂导入,保证其自身能够发挥出主导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只需要借助相应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调动,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进而实现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自主探索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对此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就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的思维的不断发展。
首先,教师在进行启发式的讲解时,需要以概念引导为主,让学生自行理解数学教学内容的具体概念,绝不能够应用传统的注入式学习法来让学生强行对于概念进行记忆,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思考能力的不断发展。例如,在学习“乘方”的定义时,“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方式就叫做乘方”。对于学生来讲,这个概念并不是很好理解,但是教师就可以通过以数字累积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什么叫做相同因式积,这样就可以通过教师的辅助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进而实现让学生理解乘方的具体定义。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乘方的概念来进行相应的变形,让学生在变形计算的过程当中深入对于乘方概念的有效理解。在进行课堂知识的启发探索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培养出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对于其整体概念进行有效归纳和概括。
其次,在正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课堂教学除了对知识的讲授以外,还有一种教学方法,就是通过习题课的习题练习来让学生对于知识进行巩固。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选择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法来让学生对于习题进行有效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带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习题课时,教师可以将传统的习题学习法转换为多媒体学习法。这样通过视频、音频的有效刺激,学生就会对其中的具体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也可以带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