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液透析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中的应用

2020-06-05刘伟冯剑王宏泽

浙江实用医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流量内瘘内径

刘伟 ,冯剑 ,王宏泽

(1.德清县人民医院,浙江 德清3132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 杭州 310016)

动静脉内瘘(AVF)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时首选的血管通路,部分ESRD患者即使成功行AVF术,仍有20%~50%通路可出现失功或内瘘未成熟甚至闭塞,无法满足血液透析需要[1]。目前临床多采用功能锻炼、中药熏蒸等治疗和护理促进内瘘成熟,但效果并不理想[2-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对AVF狭窄闭塞的应用效果已得到普遍证实[4],但其能否促进AVF成熟仍缺乏足够证据。本研究拟对AVF术后未成熟的ERSD患者行PTA,探讨其对内瘘成熟及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行MHD的ESRD患者60例,其中德清县人民医院35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5例。入组标准:(1)所有患者均首次行AVF术,术后8~12周AVF未成熟,即AVF建立8~12周后由于狭窄≥30%;MHD无法进行有效的穿刺透析;或血液透析时泵控透析血流量<200mL/min;(2)年龄≤80岁。排除标准:AVF存在明显感染或血栓,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者、上肢血管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4-73岁,平均(52.6±5.7)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10例,多囊肾6例,狼疮肾3例;AVF采用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24例,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36例。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利多卡因局麻后利用Seldinger穿刺技术选择内瘘静脉49例 (81.7%)、肱动脉11例(19.3%)入路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并退针,置入5~6F血管鞘(TERUMO,日本),采用肝素化生理盐水冲洗后向鞘内推注肝素3000~5000U,DSA标定狭窄部位。向鞘管置入泥鳅导丝通过狭窄段静脉,沿导丝置入球囊分次扩张狭窄血管,每次持续30~60秒,球囊直径选择正常血管直径的1.1倍为宜。PTA术后再次行DSA观察效果,确保血管狭窄闭塞处血管无回缩。确认无并发症后拔除穿刺针,局部分段加压包扎。

1.3 诊断标准[5]AVF成熟标准:在动脉血流冲击下,内瘘静脉管壁扩张增厚,MHD时易于穿刺透析,MHD过程中泵控透析血流量≥200mL/min,且能满足每周3次以上透析需求,即PTA临床成功。

1.4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1周内PT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术前、术后1、3天患者内瘘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和阻力指数,其中内瘘血管内径取内瘘最狭窄处,肱动脉血流量和阻力指数测量选择肱动脉血流平直处。所有指标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PTA复发狭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成组或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所有患者均接受PTA治疗,临床成功率达100%,术后1周内均能进行有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时泵控透析血流量≥200mL/min。PTA术后1周内出现血肿1例,血管痉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程度较轻,未做特殊处理。

2.2 内瘘指标 与术前比较,PTA术后1、3天内瘘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增大,肱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天内瘘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肱动脉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PTA手术前后内瘘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PTA手术前后内瘘相关指标比较(±s)

与术前比较*P<0.05

指标 术前 术后1天 术后3天内瘘血管内径(mm) 2.91±0.22 4.25±0.16* 4.30±0.14*肱动脉血流量(mL/min) 411.63±70.75 609.71±56.52*626.24±49.41*肱动脉阻力指数 0.61±0.05 0.49±0.07* 0.47±0.08*

2.3 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5例内瘘失功,均表现为动脉和吻合口处狭窄或闭塞,其余55例保持通畅,通畅率为83.3%,泵控透析血流量≥200mL/min。

3 讨论

AVF术后内瘘血管的成熟过程与内瘘使用效果、使用寿命、并发症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术后6周内是内瘘成熟的最佳时间,适当锻炼和科学护理有助于内瘘成熟,但MHD期间受到反复穿刺、吻合口较小及头静脉纤细等多种因素影响,AVF术后可出现内瘘成熟障碍,导致难以长期使用,1年有效率仅50%[6-7]。AVF未成熟或失功临床上尚无统一处理方法,功能锻炼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外科手术重新造瘘创伤大、易感染,内瘘成熟等候时间延长,同时由于可供利用的外周血管损耗,导致血透更加困难[8]。

郑慧芳等[9]认为,首次AVF术后患者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功能锻炼术后6周内瘘成熟率明显提高,内瘘使用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内瘘通畅度明显改善,但所需时间相对较长,起效慢。PTA是AVF狭窄闭塞治疗的一线方案,可实现重塑再通,且操作简单、创伤小、保持血管解剖完整性、不消耗血管资源,可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本文60例首次AVF术后8~12周仍未成熟,PTA治疗的临床成功率达100%,术后1天内瘘血管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均明显增大,肱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内均能进行有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时泵控透析血流量≥200mL/min,表明PTA有助于AVF成熟,且显效快,近期效果明显,与曹磊等[10]研究结果相似。研究报道称,PTA治疗内瘘狭窄的成功率在81%~95%,术后6个月内瘘通畅率为75%,术后2年降至35%[10],本组术后6个月内瘘通畅率为83.3%,5例内瘘失功,均表现为动脉和吻合口处狭窄或闭塞,说明PTA术后易复发,可能与球囊扩张处的弹性回缩及内膜增厚有关。此类患者评估后仍可再次行PTA治疗,必要时采用支架置入或外科重建,可减少对MHD的影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11]。

由于PTA术中需注入造影剂,术后易出现穿刺部位血肿、血栓等并发症[12-13],本组术后1周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但症状较轻,均为自限性。作者结合既往临床经验,认为术中给予适当剂量肝素静脉推注,术后利用止血带对穿刺点进行压迫,可最大程度减少血肿、血栓的形成。作者认为PTA术中若球囊使用不当,如直径过大、扩张过快等易导致血管破裂。因此,PTA治疗前应完善影像学检查,术中谨慎操作,选择合适的球囊(通常6mm),缩短单次扩张时间,可增加PTA成功的概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PTA有助于AVF成熟,在短时间内恢复AVF功能,满足MHD的需要,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虽然AVF保持长期畅通可能需要反复PTA,但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及相关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改进,其疗效将进一步提高。

猜你喜欢

血流量内瘘内径
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构建德阳地区健康儿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的研究#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抖腿是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