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虾稻共作模式与技术讲座(中)

2020-06-05陶忠虎

科学养鱼 2020年4期
关键词:虾苗水草田埂

陶忠虎

(国家虾蟹体系潜江综合试验站,湖北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湖北 潜江 433100)

二、虾稻共作标准化养殖技术

虾稻共作理论设计之初主要是基于繁养一体化模式,以销售虾苗和商品虾为主题,随着虾稻共作实践的不断深入,虾苗市场萎缩,呈现以生产大规格商品虾为主的养殖趋势。我们已经开始探索繁养分离养殖模式,该项技术正在探索总结阶段,现就虾稻共作繁养一体化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虾稻田条件

养虾稻田应满足以下条件:生态环境良好,地势平坦,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底质自然结构,土壤含沙量低,保水性能好;田块集中连片,单个田块大小40亩左右为宜;有平整畅通的道路直达虾田,电力可覆盖全部田块。

(二)稻田布局

虾稻共作田一般每40亩左右为一个单元,两个单元之间建造生产用房,生产用房两端为稻田机械通道(图3)。虾稻共作基地建设要因地制宜,按照“布局合理、集中连片、产销功能齐全”的总要求进行规划与建设。

图3 虾稻共作建设工程平面示意

(三)稻田改造

1.稻田平整 对田间高低落差大于20厘米的田块进行土地平整,确保田面落差在20厘米以内。

2.挖围沟 在稻田四周开挖宽4米、深1.5米的环沟,坡比1∶1,环沟与田埂之间留2米宽的平台。围沟面积不得超过稻田总面积的10%。

3.筑埂 利用开挖围沟挖出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暴风雨天气田埂垮塌。单元与单元相连的田埂底宽8米、面宽3.5米、高1.3米、坡比1∶1.7。外缘是道路或沟渠的田埂应与道路和沟渠的堤埂进行整合。

4.筑仔埂 利用开挖围沟挖出的泥土,在靠近沟边的稻田上修筑宽30厘米、高20厘米的仔埂(图4)。

图4 虾稻共作建设工程剖面示意

5.机耕道 在稻田一角或生产用房旁建设机耕通道。机耕通道宽4米,下埋直径200毫米PVC管连通两侧水体。

6.防逃设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应设防逃网,可用网片附膜(网片上部附20厘米塑料薄膜)、塑料膜等制作,防逃网、膜高60厘米,埋入地下20厘米,地上部分露出40厘米,防逃网用木桩、竹竿等固定。

7.进排水设施 按照进排分离的原则,建设进排水系统。按照“高灌低排”的要求,在稻田两端建设进排水口,进排水管均用直径200毫米PVC管制作,用活动立管调节水位。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6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入。排水口用20目的网片设置防逃网。

8.清沟消毒 放虾前10~15天,清理围沟,除去浮土,修正垮塌的沟壁。每亩稻田围沟用生石灰20~50千克,或选用其他药物对围沟进行彻底清沟消毒,杀灭野杂鱼类、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9.施足基肥 放虾前7~10天,在稻田围沟中注水20~40厘米,然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一般结合整田每亩施有机农家肥100~500千克,均匀施入稻田中。农家肥肥效慢,肥效长,施用后对小龙虾的生长无影响,还可以减少日后施用追肥的次数和数量,因此,稻田养殖小龙虾最好施有机农家肥,一次施足。

10.水草移栽 伊乐藻耐低温,在一般水草还未发芽时就可生长,成为小龙虾良好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同时能净化水质。实践证明,伊乐藻是虾稻共作模式中最佳水草品种之一。11月至翌年1月,按植草面积每亩用20千克的伊乐藻种株,将伊乐藻草茎切成段进行人工插栽,20株为1束,稻田内按行株距8米×4米、围沟内按株距4米插入泥中,待草成活,逐渐加水,以浸没水草末端20厘米即可。

(四)种苗投放模式

1.投放幼虾模式 目前,由于还没有规模化的人工虾苗繁育基地,不能批量供应人工虾苗,投放人工虾苗的模式无法进行,所以均采用投放幼虾的方式进行生产。

(1)幼虾选择。一般3-4月,就近在标准化养殖基地或天然水域采集3~4厘米、规格整齐、健康的幼虾。好的虾苗体色有光泽、光滑而不带泥,捞起活蹦乱跳、爬行迅速。

(2)幼虾捕捞。可用拉网进行捕捞,用一张柔软的丝质夏花鱼苗拉网,从围沟的浅水端向深水端慢慢拖曳。也可用地笼网捕捞,一般1~2小时就要把虾苗转移,以防密度过大,造成窒息死亡。或在排水口用网箱接住随水流出的幼苗,放水时应控制水的流速,防止幼苗受伤。

(3)幼虾运输。幼虾外壳很软,稍受挤压就会使内脏受伤导致死亡。受挤压的幼虾不会立刻死亡,但在1周内会陆续死亡。运输时应该用长×宽为550毫米×390毫米左右的塑料框装运,每筐装幼虾不超过7.5千克,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选用带篷货车或冷链运输车,装车后,用浸水的石棉被盖住虾筐,避免阳光直射和风吹。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不应超过4个小时。

(4)幼虾投放。幼虾投放应选择在晴天上午或傍晚,阴天可白天投放,投放时均匀投放在稻田里,每亩投放8000尾左右。要注意调节温差,将虾筐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钟。

2.投放亲虾模式 新建设的田块,8月底至9月按稻田面积投放亲虾20千克/亩左右,雌雄比例3∶1。

(1)亲虾的选择。亲虾从选育繁育基地或天然水域挑选,遵循就近选购原则。选择亲虾的标准:颜色暗红或深红色、有光泽、体表光滑无附着物;雄性个体大于雌性,雌性个体重应在30克以上,雄性个体重应在35克以上;亲虾应附肢齐全、无损伤、无病害,虾体健壮、活动能力强。

(2)亲虾运输。挑选好的亲虾用不同颜色塑料筐按雌雄分装,每筐上面放一层水草,保持潮湿,避免阳光直晒,运输时间应不超过10小时,运输时间越短越好。

(3)亲虾投放。亲虾投放前,环沟内应移植40%左右面积的沉水植物。投放亲虾时,将虾筐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钟,然后投放在稻田中和环沟内。

(五)饲养管理

1.水位管理 按照“浅-深-浅-深”的要求,搞好水位管理。中稻收割后随即加水淹没田面,保持10~15厘米的浅水位,这样既能够让稻茬露出水面10厘米左右,使部分稻茬再生,又可避免因稻茬全部淹没水下,导致稻田水质过肥缺氧,而影响小龙虾的生长。12月-翌年2月保持40~60厘米的深水位,有利于水体保温。3月-4月上旬气温回升时,为提高稻田内水温,促使小龙虾尽早出洞觅食,稻田水位一般保持20~30厘米的浅水位。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温已基本稳定在20℃以上,为使稻田内水温始终稳定在20~30℃,以利于小龙虾生长,避免提前硬壳老化,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厘米深。加水时间在每天10:00-15:00。种稻期间,按秧苗需求进、排水,保障围沟基本水位及水质。

2.水质管理 中稻收割后待稻谷秸秆干枯,随即加水,腐烂后的稻草为小龙虾提供了足量的有机肥源,一般不需施肥。12月-翌年2月每月施用1次腐熟的农家肥,每亩用量100千克左右,用于培育小龙虾幼苗阶段的饵料生物。3月以后保持“清水”,有利于幼虾生长和减少病害发生。

3.水草管理 控制伊乐藻的长势,保持水草面积占围沟面积的40%~50%,对于露出水面的伊乐藻要及时割草,割草位以水面以下40厘米为宜。

猜你喜欢

虾苗水草田埂
2022虾苗采购指南全新出炉!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田埂的底色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市场全面升温!虾苗/成虾两开花!2021小龙虾如何能一招制胜?这个模式可以帮到你
2021虾苗采购指南出炉了!近50家优秀苗企等您来挑选
田埂似脊,父爱如山
田埂
寻找一条田埂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