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隐蔽物环境下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研究

2020-06-18迟美丽郑建波刘士力贾永义顾志敏

科学养鱼 2020年5期
关键词:网片摄食挡板

程 顺 迟美丽 郑建波 刘士力 贾永义 顾志敏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 湖州 313001)

本次研究我们分别以黑色塑料挡板+网片、毛刷+网片作为隐蔽物,这两种隐蔽物组合不仅均有作为幼虾栖息与避敌处所的功能,还具有提高环境复杂度、可附着区域及扩大阴影面积的作用。因此我们于出苗后放入规格基本一致的幼虾,摸索这些遮蔽物对幼虾的影响,以期为幼虾培育、暂养提供指导。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实验用虾均采自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综合试验基地,选取刚出苗、规格基本一致的幼虾(放苗前打样测算平均体重与平均全长,平均全长为随机取样100尾测量所得)。

2.实验方法

将幼虾分别放置于6个温室池,分别为A组(黑色塑料挡板+网片)、B组(毛刷+网片)及C组(无隐蔽物对照)3组,每组两个平行池(图1)。每池均放入刚出苗、规格基本一致的幼虾2.6万尾(放养密度为2000只/米2),实验时间为12天。定期观察幼虾分布状况等,统计白天和晚上隐蔽物附近、池子四周边角及其余地表区域幼虾的分布情况,12天后统计各组幼虾总重量、成活数量、成活率与终末平均体重、终末平均全长(全长为每池随机取样100尾测量所得)、个体增重率、全长增加率等。成活率=幼虾数量/26000,平均体重=总重/成活数量,个体增重率=(终末平均体重-初始体重)/初始体重,全长增加率=(终末平均全长-初始全长)/初始全长。

图1 隐蔽物的设置

3.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分析采用Excel进行处理,统计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X±SD)表示。

二、结果

1.分布状况

将池子分3个区,分别为隐蔽物区(隐蔽物周围,对照组无该区)、四周边角区(4个边与角)及其余区,在一天的不同光强时段(白天、晚上)通过肉眼及拍照观察虾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在光线较亮的白天,A组中幼虾主要聚集于挡板下缘以及网片内和网片上,其余区域分布相对较少;B组中幼虾主要聚集于网片内和网片上,其次是毛刷附近,其余区域分布虽然相对较少,但多于A组;C组中四周边角是幼虾相对较多聚集的区域,其中在4个角落栖息的虾最为密集。在晚上光线较暗时,A组中各区域均有4处游动的虾,虽然分布于挡板与网片附近的虾仍最密集,但其余各区的虾明显多于白天,且附着于挡板上的虾增加明显,部分虾已爬上挡板;B组中的幼虾分布趋势与A组基本一致,网片与毛刷区域内的虾虽仍然相对较多,但其余区域活动或者聚集的虾要多于白天及A组的晚上;C组中在池子四处游动的虾较多,且在白天分布较密集的角落及四周边缘区域的虾的数量减少,整体上分布较为均匀,角落与四周边缘分布的密度略大于其余区域。并且这3个组中晚上池壁上附着的虾明显比白天增多,且C组墙壁上的虾早、晚均比其他组多。

总之,幼虾在一天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与分布,一般在晚上更为活跃,分布更为均匀,且不同的隐蔽物会造成幼虾离散程度的变化,A组相对于其他组离散程度更高(表1)。

表1 各组幼虾分布状况

2.成活率

表2的数据表明,成活率为A组>B组>C组,A组(41.03%)的成活率超过40%,明显高于B组(36.90%)与C组(33.68%),C组的成活率最低。

3.生长速度

表2的数据表明,个体增重率为A组(127.27%)>B组(110.53%)>C组(109.52%),全长增加率为A组(51.63%)>C组(50.44%)>B组(47.66%),总体上,A组具有最高的个体增重率与全长增加率,即该组幼虾的生长速度最快。

4.遮蔽物特点与幼虾蜕壳、摄食情况

对3组遮蔽物特点进行比较,我们发现黑色塑料挡板+网片作为隐蔽物可以增加边角数量、扩大阴影面积、增加可附着区域、提高环境复杂度,而毛刷+网片具有类似的功能,但未增加边角数量,且毛刷区域幼虾的聚集量相对网片与挡板较少。因此,总体上黑色塑料挡板+网片对幼虾的遮蔽保护效果较佳,该组中可观察到蜕壳虾较多、残饵较少,毛刷+网片组与对照组的幼虾中则蜕壳虾较少、残饵较多(表3)。

表2 各组幼虾生长情况

表3 各组幼虾蜕壳与摄食情况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黑色塑料挡板+网片作为隐蔽物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3点,首先,网片辐射的区域较大,更易加深环境复杂程度,Baird等与Helena等均指出,生境的复杂性会减少螯虾打斗行为的次数和时间,从而有利于螯虾的存活与生长;其次,网片具有较好的遮蔽作用,但又不会造成小区域内虾的集中分布,根据观察发现除网片区域外,虾在其余区域也有一定且均匀的分布;第三,网片悬浮于水中呈倒锥形,幼虾附着于网片,在水中成立体分布,使单位体积有更大的表面积供幼虾活动,减少了相互残杀的概率。

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黑色塑料挡板作为隐蔽物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分析原因,首先是因为挡板可以造成更多的边边角角,而有研究证明,螯虾趋向分布于池塘的四周及角落,边边角角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供更多适宜的栖息区域。其次是因为黑色塑料板可以提供较大的遮阳面积,Huang等就曾研究阴影区域的大小和形状对于螯虾的存活率、残肢率的影响,并推测阴影对格斗行为具有影响。因为螯虾的特性是喜阴怕光,随着水泥池内阴影面积的增大,适于生存的水体面积也随之扩大,打斗也会减少。此外,在阴影之中光线较暗,由于视觉信号在螯虾的打斗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较低的能见度条件下,螯虾间打斗会降低,故扩大阴影面积有助于提高螯虾的成活率。因此,设置黑色塑料挡板作为遮蔽物是对网片的有效补充,黑色塑料挡板搭配网片作为隐蔽物可以达到较好的遮蔽保护效果。

王志敏等与郑养福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聚丙烯丝制成的毛刷不仅有助于生物膜均匀地附在每根丝条上,还能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从而使水体自净能力得以实现,同时由于毛刷丛所具有的柔软特性,又有足够的空间让水生动物活动与摄食。但本次研究表明,相对于黑色塑料挡板+网片,毛刷+网片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均较低。根据观察,这可能与幼虾附着于毛刷的效果较差有关。相对于网片,承担相似功能的毛刷并未体现出优势,附着于毛刷上或者聚集于毛刷附近的幼虾始终较少。同时,毛刷附近聚集较多残饵,这可能说明在同等条件下投喂,毛刷+网片组的幼虾摄食相对较少,从而造成其生长速度较慢。至于为何毛刷的设置影响了幼虾的摄食,是因为毛刷环境下不利于幼虾栖息摄食,造成摄食效率的降低;抑或是因为毛刷相对于网片与挡板,幼虾更易看到对方,不利于其隐蔽,造成处于劣势地位的螯虾游离于摄食区。具体的原因需要后续研究验证。

本实验的对照组生境中没有任何隐蔽物,因此造成其自残行为更加频繁,成活率最低。另一方面,虽然螯虾遇到食物的概率最大,但其生境复杂性最小,不仅打斗行为发生频次最大,存活率最低,而且因打斗消耗的能量也最大,故生长速度慢于A组,但却与B组接近,这可能是因为对照组虾的成活率较低,造成幼虾平均生存空间的扩大,同时幼虾获取食物也较容易,使生长速度有所增加。

本研究表明,以黑色塑料挡板+网片作为隐蔽物最有利于提高幼虾的成活率与生长速度,且幼虾摄食情况及分布离散程度较优,建议推广至幼虾实际生产培育中。

猜你喜欢

网片摄食挡板
“贵蚕1号”“华康2号”对人工饲料摄食效果评价
铜合金编织网网片阻力水槽试验研究
中华大蟾蜍幼蟾的摄食节律研究※
发明来自生活
两种不同投喂策略对加州鲈摄食量和生长的影响
“川山×蜀水”小蚕人工饲料摄食性改良研究进展
腹腔镜和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研究
折叠加热挡板
拆凳子
无张力腹外疝网片修补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