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体验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2020-06-04刘蕴仪
刘蕴仪
摘 要:生命体验与当下所提倡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于纠正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误区、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提升写作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以用“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生命美学意识、重视写作前的教学、创新写作教学模式、感性引导与理性指导相统一的策略,将生命体验融入写作教学,将赋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新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生命体验 语文核心素养 写作教学 审美意识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27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2019年全国小学统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中,特别增加了写作单元,足以显示教育界对于小学写作教学的关注。新《课标》也对语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在这种趋势下,教师更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写作教学与研究。
一、核心素养与生命体验的关系
生命体验,是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对事理的体悟、对生命的关怀、对其价值意义的理解,包含着感性体验与理性认知的统一。语文核心素养体现着对生命的观照,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是语言、思维、审美等能力的综合培养。而小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无论是关于事物的描寫,还是事件的叙述、情感的抒发等,都离不开生命生活体验所提供的内容与载体;小学生的思维也是靠生命体验中的成长性、具体性逐步发展提升、成熟完善的;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生命体验、审美体验的积累密不可分;小学生基于文化的感受体验过程(如品读诗书、参观博物馆、参加兴趣小组等),也是加深对文化理解、传承文化的过程。
因此,生命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基于生命体验的教学是贯彻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有了生命体验,语文才是“活的语文”,才能写出“活的文章”。
二、生命体验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一)当前写作教学存在的误区
可以说,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涵盖了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当前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着几种误区:
1.将写作思路的结构化与写作形式的套路化相混淆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常将培养小学生逻辑化、结
构化的思路作为重点,而学生往往在有序组织思维的能力尚未娴熟时,就开始进入言语表达的环节,以教师提供的写作形式为模板,这样反而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2.教师缺乏感性引导
许多小学写作教学中,往往是一谈写作,就说技巧;一说写作,就聊方法。而小学生语言运用与表达的技巧、方法,首先是建立在丰富立体的感性体验上的。写作教学中的教师指导,容易忽视感性认知与情感体验这一原动力,一味重视理性技巧的习得,忽视作者(学生)的主体性、主观性。
同时,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好词好句的积累与运用,又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用词用句单调,缺乏对语词的创造性发展。
3.试图以写作次数的增加改变学生写作效率低的状况
在面对学生写作过程中精力分散、效率低下的情况时,教师常把原因归咎于练习次数少、写作习惯尚未养成上,从而以多数量、低质量的练习试图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反而没有什么效果。
显然,这是教师归因有误造成的。当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时,却加大写作任务量,必然适得其反。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兴趣,才是提升写作效率的前提。
(二)生命体验在纠正写作教学误区中作用
1.写作思维的源泉
小学生写作思维的系统化,离不开生命体验的系统化。往往一个事物样貌、一场活动的顺序,决定着小学生回忆再现的过程。宏观来看,就是思维组织的有序性。我们所期待的,是学生经过有序的回忆,自然而然地表达出的文章,这样的写作是基于生命体验的,没有过度的外在形式束缚,却有着内在固有的自然逻辑与顺序。
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强调基于系统化生命体验的写作,并不是摒弃写作模型的教学,二者必须相互配合,有了系统化的真实体验,在学习形式结构技巧上也能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在对学生思维结构化的训练中,生命体验起着提供动力、区分并联系形式结构教学的重要作用。
2.感性引导的双翼
教师的感性引导,要以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直观生命体验为基础。学生倘若没有丰富立体的感性体验,也不会拥有用某个词语、某种修辞恰当表达这种体验的快乐,越过“沉浸式”的感性引导,写作技巧方法的理性指导只会浮于表面,无处可栖。
感性色彩的生命体验是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前提,同时,教师生动恰当的引导语也能够给学生一种以语言为形式的体验,只有情境与语言相统一,这种感知才会深入学生内心,从而产生共鸣,为这种体验的顺利组织与表达打下基础。在生命体验的帮助下,教师的感性引导便如添双翼,实现情感的升华。
3.写作兴趣的“药引”
基于生命体验,可以实现以兴趣为基点提升写作效率。学生写作效率低下,往往由于难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写作中,没有了写作兴趣,写出来的文字也是枯涩的、机械的、无生命力的,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展现。
基于生命体验的写作教学不在“多”而贵在“精”,帮助学生激发写作兴趣,加深写作体验感,提升写作质量,可以说,有层次、有深度的生命体验感是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法宝,写作教学更不例外。
写作之前,一场简短而激烈的毽球比赛就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热情,在学生沉浸在余味中尚未游离、热情的火苗尚未散去、有向别人分享诉说意愿时,抓住契机进行写作,可以做到全神贯注、文思泉涌。生命体验这味“药引”,能够在激发写作兴趣、提升写作质量中发挥独到的作用。
生命体验这一概念看似来自一个漂浮在宇宙星辰中的宏观世界,但它其实是由最容易操作落实、最富有人情味的微观因子组成。因为生命体验无时不在。如何将作为写作思维源泉、感性引导双翼、写作兴趣“药引”的生命体验引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容回避的课题。
三、将“生命体验”融入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以“生活化”教学增强学生生命美学意识
1.从生活中来
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与质量的先决条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素材往往来自生活,又局限于生活,需要教师的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这也对教师生活化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要求。其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是重中之重。
教师对学生观察力的引导,可以细致到大树盘曲枝条上的细纹分布,也可以从整体姿态、颜色、动态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从生活中来,体验从生活中来,情感与思维自然也从生活中来。写作教学中体现出来的生命力也是基于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有了日常性的“从生活中来”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容易进行回忆、重温、再现、思考。
2.到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是锻炼学生回忆、重温的途径,而“到生活中去”则是以任务为驱动,发掘生命体验资源、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途径,前者是回溯而上,后者是顺游而下。其中最可利用的契機便是小学阶段的实践活动。有目的地交付任务,组织引导学生到生活中真实体悟并完成写作的过程,是最具完整性、系统性的写作教学,遵循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统一,从而实现有序的、系统的写作教学。
3.感悟生命之美
在情境式写作教学模式中,尤为强调以“美”为突破口。小学生审美情感的激发、审美意识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升、审美习惯的养成,除了为其提供多种多样的审美体验与经历作为情境基础外,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生命之美在于过程、在于欣赏、在于自然、在于平淡……每个人对于生命美感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引导时,应避免统一和单调,在将学生引入美感世界大门、激发学生审美情感后,要让学生在同一片境地中找到各自不同的归属,形成富有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为美感的表达提供广阔的天地。因此,在写作教学中,不仅仅要有情境美的创设,还要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如此审美体验才能达成。
(二)关于“狮头—豹尾”式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
1.何为“狮头”
写作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二字,在于学生写作行为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这一过程要如“狮头”般丰富、立体、充实,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在此充分展现。这一环节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而新鲜的情境进行切身体验,也可以回溯过往生命体验,还可以引入思考,激发兴趣,并进行讨论研究。
总之,无论教师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给足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去回扣生命体验,获得写作的源头活水。“狮头”除了体现在有分量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对其重要性的把握。写作教学要开好头,才能为写作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何为“豹尾”
“豹尾”并非轻视学生的写作过程。若是当堂写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做好指导;若是课后写作,教师也应给出明确的任务,进行方向性的指导。但基于生命体验的教学,如写字作画,需有轻有重,有浓有淡,浓重的部分应是写作前的引导与体验。这里的“豹尾”指的是不给学生过多干扰,要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关于“狮头—豹尾”式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基于学生生命体验创设的,其有效性与可行性均有待于实际应用的检验。
(三)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作“纹”
总的来说,生命体验是一个基于感性的过程,带有浓烈情感,重视教师的感性引导。然而写作教学中的理性指导也不容忽视,学生组织与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需要联系感性认知进行指导与训练。文章之所以称为“文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必不可少的“纹”,也就是修饰性的外在形式,如修辞、辞藻,基于生命体验的教学成果也应通过“纹”来体现。
不可否认的是,有了生命体验的“纹”,更具真实性与美感,在体验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辅以生动的语言讲解与启发,体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某个词语的适用范围、一种句式的呈现特点、谋篇布局的大体结构,都可以配合体验来穿插呈现,为学生将内在体验恰当输出提供了切实的途径。
总之,基于生命体验的写作教学应本着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相统一、审美激发与生活化教学相配合、感性引导与理性指导相协调的原则,更好地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1] 熊芳芳《生命美学关照下的语文教育》,《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1期。
[2] 冯昊、邬日琴《核心素养视域下“生命语文”的理解与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19年第7期。
[3] 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9期。
[4] 邵华《让写作教学生活化》,《教育艺术》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