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明礼仪教育策略探析

2020-06-04王松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班级管理

王松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不断传承和弘扬的价值理念。中华优秀礼仪文化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文化视域下,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阵地,通过开展游戏、体验、思辨的品德活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并以此为渠道,在班级管理和学校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全员育人、一体化育人的目标,使文明礼仪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班级管理 文明礼仪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5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不断传承和弘扬的价值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闪烁着祖先的智慧,影响着民族的精神和风貌。用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去涵养少年儿童的道德,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礼仪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增加民族自信感和自豪感

优秀的礼仪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需要少年儿童进行传承和弘扬。反过来,少年儿童在传承和弘扬优秀礼仪文化的同时,能深切体会到中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感和自豪感。实际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提高少年儿童文明礼仪素养,提升核心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文明礼仪教育能够对个人乃至国家产生深远的影响。文明礼仪素养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学生道德水平的关键所在。提高儿童的文明礼仪素养,有利于帮助儿童塑造良好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儿童的核心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三)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基础,发挥文明礼仪教育的独特价值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提升儿童的文明礼仪素养,不仅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为儿童的成长奠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我们要充利用这个机会,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促进儿童文明礼仪素养的提升,发挥文明礼仪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独特价值。并以此为桥梁,连接班级育人、学校育人、社会育人,让文明礼仪教育外显于行,内化于心。

二、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以品德活动为载体,在思政课程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游戏活动是建构体验、唤醒儿童积极情绪的独特方式。把看似严肃的文明礼仪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展现,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儿童在积极愉快的游戏中,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

1.以游戏为主体的低年级品德活动

德育活动必须从儿童的世界出发,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来感受生活,用儿童的方式去探究社会。运用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儿童有意识地遵守文明礼仪。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二下《大家排好队》一课的教学伊始,教师要组织开展一个“钻山洞”的游戏。游戏开始,儿童处于无意识状态,听从自我感受,急切而又无序。此时老师叫停,学生纷纷说出玩游戏的感受:秩序太乱了,一点也不快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老师问道。学生马上提议“排队玩吧”。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学生排队,井然有序。通过前后游戏活动的对比,学生认识到了排队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促进儿童不断改变,不断实践礼仪规范。

2.以体验为主体的中年级品德活动

只有在实践中践行的品德,才能生发为真正的德行。文明礼仪的习惯唯有在反复实践中才能养成,教師可以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幸福感,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

在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下《买东西的学问》一课的有关“文明购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班级“打扮”成购物市场,将学生分成售货员、顾客以及文明购物指导员,营造购物情境。在活动过程中,“文明购物指导员”讲解如何辨别“三无”产品,“售货员”指出在购物电梯旁玩耍的危险性和不文明之处等。如此,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增强了学礼仪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以思辨为主体的高年级品德活动

当儿童在践行文明礼仪时遇到问题时,他的感悟就无法深入。当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遇到和文明礼仪的观念相冲突的言行时,我们就需要运用思辨来化解难点,给学生以启发。

在学习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四下《当冲突发生》一课的交往礼仪时,有同学质疑:只说“对不起”的道歉有用吗?此时,老师顺势开展了一场题为“说‘对不起有用吗”的辩论。通过辩论,大家逐步认同正方的观点:道歉是有用的,可以抚慰人们的心灵,原谅别人其实也是在原谅可能犯错的自己;有时,道歉者要承担责任,还需要做出一定的物质赔偿。通过辩论,促进儿童批判思维的发展,积累生活经验,学习必要的礼仪,使文明礼仪的践行落到实处。

(二)以班级活动为契机,在班本课程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应该贯穿于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在班主任工作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的机会,并在日常管理、班队会、班级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1.日常管理巧渗透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当同学间出现小矛盾的时候,就需要教师用传统礼仪故事,如曾子避席、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予以纠正与引导,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

2.班队会中的专题教育

为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在日常的班会、队会中,还可以开展专题教育,如开展《学会倾听》《文明在我们身边》《身边的好榜样》等主题班队会,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小明星,懂得文明行为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3.班级活动促提升

班集体是学生尝试走向社会的起始环境,各种班集体活动,正是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好契机。比如,可以在班级重开展“‘小淑女‘小绅士的评选”等活动,以“评”促“学”,让学生自主养成文明礼仪行为。

(三)以学校活动为手段,在校本课程中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学校有着良好的育人环境,要以学校活动为桥梁,在校本课程中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1.“八礼四仪”促养成

开展“八礼四仪”教育是重要的礼仪教育内容。要将“八礼”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之中;在“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让“仪式”之美渗透在学生的行为之中,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2.“校本特色”重熏陶

以学校的特色育人项目为载体,植入文明礼仪教育,在熏陶中养成习惯。如,学校的“少年警校”项目,通过坐立走军姿训练、交警手势学习、安全知识普及等,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3.“德育评价”共育人

秉持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全员德育理念,学校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学生移动端、教师移动端、家长移动端,老师网页端等路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平台实现家长、学校、教师甚至社会的共同参与,将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落到实处。

总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立足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品德教育活动,促进儿童文明礼仪素养的养成,并以此为桥梁,连接班级育人、学校育人、社会育人,真正发挥文明礼仪教育对儿童成长的独特价值,提升儿童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吉海荣《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礼仪素养教育的寻绎》,《教学与管理》2020年第4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班级管理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地方传统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时代价值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