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爱之名,呵护生命

2020-06-04杨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亚瑟天堂外婆

杨艳

周三夜晚,一如往常每个普通宁静的夜晚。忽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我园大班孩子甜甜的外婆在送甜甜上幼儿园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去世,5岁小女孩目睹了整个车祸现场!园长担心这飞来横祸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阴影,请我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挂下电话,我感觉到肩上担负着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立刻给“陶老师心理热线”打电话求助。一番讨论后,我们最终达成以下两点共识:

1.尽可能地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多方面观察、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然后确定下一步方案。

2.约见孩子父母,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并且争取家庭的全力支持。

我和甜甜的班级老师约定第二天下午去班级探望甜甜。可是我该如何取得这个忽遭不幸的5岁女孩的信任,走进她的内心,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呢?思前想后,我决定运用“房树人”心理绘画测验尝试探索她的内心世界。图画是最有效的直达人内心的工具之一。当幼儿无法全面、准确地描述内心感受时,图画传递出的信息要比语言更丰富,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因此,读图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方法。

“房树人”测验是一种心理投射绘画测验。受测者会在同一张纸上画出房、树、人的形象。施测者可以根据画面中三者的关系、大小、构图、色彩等,尝试分析出受测者的性格特点、情感状态、心理健康程度等。

进入班级后,我先亲切地做了自我介绍,正好当时是班级区域游戏时间,我邀请一组孩子(其中包含甜甜)和我一起到美术区画画,孩子们兴奋极了,跃跃欲试。我请他们自由绘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绘画中必须包括房子、树和人这三个因素,其他完全自由发挥。

在“房树人”心理测试中,一般来说,树象征感情,投射人们对环境的体验,受测者画上树疤(排除美术兴趣班老师教授的树疤画法)暗示着曾受过心理创伤。看到甜甜的两棵树上布满了树疤,我的心一下揪得紧紧的。再者,女性画松树,意味着心理比较成熟,性格偏男性化。事后我向甜甜老师求证,老师惊讶地说:“甜甜确实比较像男孩子,很能干,也很强势。”这件事情发生后,她在班级的表现基本和往常一样,并未有明显异常,但老师隐隐能感觉孩子似乎在努力克制自己。

在这个测试中,房子象征人们成长的场所,投射内心的安全感。甜甜画了两座大大的房子,这意味着什么呢?当我询问她时,她告诉我一座大房子是她和爸爸妈妈住的,还有一座是外公外婆住的。我佯装不知地问:“那外公外婆现在还住在里面吗?”她故作轻松地说:“外婆死了!”说完就扭过头去,和旁边小朋友夸张地说笑,不再和我说话。我察觉到她在掩饰和回避这个话题。事后,老师告诉我:外婆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她们感情极好,自从外婆出事后,她再也没有走进过外婆的房间。

在这個测试中,人象征着受测者的自我形象和人格完整性。我问甜甜这两个人是谁,甜甜说:“中间是我。”然后就不再言语。我继续追问:“旁边是谁呀?”她先低头不语,见我一直注视着她,便莞尔一笑,开心地对我说:“这是你呀!我很喜欢你!”可我却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躲闪的神情。这个人是不是甜甜的外婆呢?她和甜甜隔着一棵树,这意味着她们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和情感呢?甜甜是一个好强、聪明的女孩,在和她交流的过程中,她一直试图用灿烂的笑容面对我的问题,她在掩饰什么?她为什么要掩饰?带着这些疑问,我约见了甜甜的父母。

临分别前,甜甜问我什么时候再去看她,并把她的姓名印章盖在了我的手背上,让我一定要记得她的名字。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走进这个小女孩的内心了。

在和甜甜见面后的第二天下午,我见到了甜甜的父母,看得出来,这场横祸几乎压垮了这两个年轻人,他们脸色苍白、毫无血色,正处于极度无助和伤痛之际。

在沟通中,我了解到整个事情的经过:甜甜的外婆在骑电瓶车送她上学的路上,被一辆疾驶而过的汽车撞倒,头部着地,流血不止,肇事司机立即逃离现场。甜甜守着外婆惊恐地哭泣,直到好心人将她扶起,并打电话报警。事后,因为那个路口没有监控,为了取证早日抓到凶手,甜甜的父亲一直鼓励甜甜要勇敢面对,希望她能详细描述当时事情的经过,但甜甜一直在回避。听到这,我的心再次紧紧揪起来,一个5岁的小女孩亲眼看见至亲以这种方式忽然倒下,已经非常残忍,本能的心理自我保护让她试图回避和忘却那个场景,可是成人却一次次希望她能再次直面那个血淋淋的画面……

同时,出于对女儿的保护,甜甜母亲没有告诉甜甜外婆抢救无效离世的事情,并且家里所有人都不再提及外婆。好像外婆一夜之间就忽然蒸发了,所有人都不说、不问、不提及,而甜甜似乎也很懂事,同样不问、不说。可是,每当夜晚降临,在梦境里,甜甜却一次次蜷缩着身体,不断痉挛、尖叫,哭喊着外婆。

听完父母的描述,我梳理出以下四点:

1.孩子经历的事情,远比我们预计的要严重。

2.父亲一直以勇敢为理由,不顾甜甜的抵抗,试图引导她再次回忆车祸经过,显然这是错误的处理方法。

3.母亲出于对女儿的保护,屏蔽了整件事情,让甜甜对于外婆的突然离开陷入茫然无助中,这显然也是错误的处理方法。

4.甜甜父母以爱之名保护女儿,却用错了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给甜甜父母以下建议:

1.坦诚相对

不再回避外婆的离世。成年人往往觉得让孩子直面死亡是一件残酷的事情,避而不谈或许能让孩子更容易面对一些。但事实上,孩子知道发生了什么,他知道这个人再也没有回来过。于是他幼小的心灵可能会猜想:爸爸妈妈不愿意说出这个事情,可能是因为这个事情真的太可怕了,这是一个禁忌,那么是不是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这样消失掉呢?这会让孩子陷入巨大的被抛弃的恐慌中。

听到我这样说,甜甜妈妈一下哭了出来,她不停点头,说:“是的!自从外婆出事后,只要妈妈回家晚一点,甜甜就会惊恐万分,不停地问外公,妈妈去哪里了,她会不会和外婆一样不见了。”我接着说:“所以,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尽可能地告诉她真相,委婉但清晰地指出死亡的普遍存在和不可逆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知道,死亡虽然可怕又难以接受,但这是生命必然的过程,并不是一场浩劫。”

2.鼓励对悲痛的表达

不要阻止孩子哭泣,也不要阻止孩子流露、表达他们的情感。相反,要告诉孩子觉得可怕是正常的,他们可以表达出对死者的想念、伤心和不舍等。

我们经常会看到父母在安慰孩子的时候反复说:“别哭了,别哭了!”孩子却哭得更大声。这是因为情绪是需要被看见的,情绪也需要合理地释放。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画一幅画、写一封信,或者讲一个故事等方式表达他们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表达,重构自己对于事件和生命的理解,这是一种自我疗愈的过程。

3.帮孩子确信亲人的去世不是他们的错

孩子有时会弄错亲人死亡的原因,把亲人的死亡归咎到自己身上,认为如果他们没有犯错,亲人就不会死去。这是因为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并且他们习惯使用直觉思维。他们会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一定是因为我太可爱了;而如果这个世界很糟糕,则一定是因为我太糟糕了。

听到这里,甜甜妈妈再次泪眼婆娑地告诉我:“前天晚上甜甜忽然哭着说,如果不是送我上幼儿园,外婆就不会去世,都怪我!”

4.理解孩子的悲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孩子在亲人死亡的初期,可能并没有表现出悲痛,但随后他们可能会莫名其妙地变得心烦意乱,或是表现出吸吮手指、想和父母同睡等退行行为(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掌握的较成熟的技巧和方式,退行到幼儿时期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以此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当孩子出现这样一些行为时,我们不要忙着去纠正。因为这种行为的背后,可能是巨大的心理冲突和压力。在这些冲突和压力无法缓解的时候,成人需要營造一个允许他们退行的环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自我调适,保护他们为数不多的释放压力的途径。

甜甜妈妈一边听我说、一边不停地点头,她说这些行为甜甜都出现了。本来上大班的甜甜已经一个人睡觉了,但外婆出事后,甜甜像小宝宝一样,要妈妈搂着、抱着才敢入睡。

最后,我给甜甜妈妈推荐了几本关于死亡的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我永远爱你》《獾的礼物》《爷爷变成了幽灵》《祝你生日快乐》。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收到了甜甜妈妈的微信。甜甜妈妈告诉我:他们听取了我的建议,和甜甜谈论了外婆去世的事情。他们聊了什么是ICU,死去的人会去哪里。他们还谈到如果想念外婆了,可以给外婆写信、画画,可以在家里放一些外婆的照片。早上刚醒来,甜甜就想给外婆写一封信,但因为不会写字,就画了一幅外婆的画像。

后来,甜甜班上的老师又向我反馈了一个细节:一天,班上一个男孩对旁边的小朋友说:“我太奶奶去世了,她去天堂了。”

甜甜听完,不停地追问这个男孩:“人死了,会去哪里?”

“天堂啊,我妈妈告诉我的。”那个男孩说。

“我外婆也去世了(之前甜甜一直说‘死,这次她模仿这个男孩,用了‘去世),她会不会也去天堂了?”甜甜接着问。

“嗯。”男孩用力点点头,接着说,“我妈妈说,人去世后都去天堂了。”

“那天堂是什么样子的?”甜甜又问。

“我妈妈说天堂很好。”那个男孩说。

“怎么好?”甜甜继续问道。

男孩似乎也解释不清,就跑开了。

那一整天,甜甜见人就问:“天堂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外婆的突然离开,甜甜心里一直有太多疑问:“外婆去哪里了?”今天甜甜似乎看到了答案和希望,却又模糊不清。于是,我带着绘本《天堂的问候》来到甜甜班上,给孩子们讲起了故事,希望甜甜在故事里找到答案。

绘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黛西是亚瑟的狗,她已经很老了。一天晚上,她像平时一样入睡,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在天堂了。天堂很美,黛西在那里遇到很多新、老朋友,从那儿还可以看到人间发生的一切。她看到亚瑟因为思念她而伤心,决定帮助亚瑟找回快乐。她托梦给亚瑟,第一个梦,让亚瑟知道她现在在天堂;第二个梦,让亚瑟知道她过得很快乐;第三个梦,她送了一只新的小狗给亚瑟,让亚瑟知道,她不介意与别的小狗分享友情。于是亚瑟养了只新的小狗,给她起名叫麦西,是黛西的延续。故事的最后,亚瑟和麦西很快乐,黛西在天堂也很快乐,她永远关心着亚瑟。

绘本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浅显易懂的文字,直观地展现了天堂的美好,解决了甜甜心中的疑问。绘本这样描述道:天堂有美丽的花园,还有可以游泳的湖泊,太阳一直照耀着。天堂真是太好了!同时,绘本告诉大家,每个去天堂的亲人,都会快乐、幸福地在天堂生活,但如果我们心情一直很悲痛、生活得不快乐,他们就会因为对我们的牵挂,而无法在天堂快乐地生活。

在后来的几天,甜甜的脸上时常流露出淡淡的微笑,逢人就说:“我外婆去天堂了,天堂有美丽的花园,还有可以游泳的湖泊,太阳一直照耀着。天堂真是太好了!”她还会说:“我要高高兴兴的,这样外婆在天堂也能高高兴兴的!”说完,她如释重负,压在她心中的疑问和焦虑,终于得到解决。

再后来,我根据甜甜的情况陆续给她和小组内其他孩子开展了《害怕,你好》《我不要悲伤》《一片叶子落下来》《我永远爱你》《活了100万次的猫》《彩虹色的花》等绘本共读活动,借助故事完成对她的心理辅导,帮助她学会和自己的情绪相处,掌握简单的自我疏导方法,慢慢理解生命的故事。

亲人的逝去,对我们来说真正难以割舍的,是那份早已习惯的爱与依恋。而孩子之所以害怕亲人逝去这件事,或许是因为害怕他们需要的爱不复存在。

通过这些绘本和活动,我试图告诉孩子:只要对方来过,即便是去了,也已经在你的生命中、你的心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些都是爱的印记。死亡,结束的是生命,而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当孩子越来越了解死亡,才会真正热爱仅有一次的生命。死亡教育犹如一支小小的疫苗,能极大地增强生命的抵抗力。

我园的生态式美育课程一直强调坚守儿童立场,关注幼儿身心和谐生长,关照幼儿的个体需要。我们认为:幼儿园里所有的课程活动,不仅要面向全体,考虑大多数幼儿的需要,也要对“特殊”幼儿予以关照。通过区域活动、小组项目、个体互动等不同形式,增加“特殊”和“少数”幼儿与环境、材料及他人的互动机会,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于一些遭遇突发事件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及时予以关注,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回到常态之中。

总之,在课程实践中,我们重视每一位幼儿的个体需要,尊重他们的成长轨迹和表达方式,以适宜的方式引导、支持他们在集体中获得成长。

作为教育者,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耐心一些,再耐心一些,保持陪伴和倾听的姿态,相信孩子自身的力量和时间的奇迹。

以爱之名,呵护生命!

猜你喜欢

亚瑟天堂外婆
破耳兔
唠叨的外婆
生气的亚瑟
天堂
亚瑟,收拾房间
外婆的钱
亚瑟的寻宝路
外婆回来了
好视力
天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