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时期幼儿园课程审议的思与行

2020-06-04徐志国卞慧周丽芬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研幼儿园家长

徐志国 卞慧 周丽芬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致使假期延长,这给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假期导学以及开学准备工作之外,我们还需静下心来,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和自己。

每一所幼儿园需要围绕课程建设与专业成长组织开展“两小会三小议”。所谓“两小会”,一是园所业务骨干会议,讨论非常时期课程条线的变和应为(特别是审视非常时期园所课程实施方案与落实举措);二是全体班主任工作会议,调动全体班主任作为班级课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担当,讨论假期导学方案的转型,从前一阶段的“活动资源的建议制”转变为“幼儿居家一日科学生活作息安排制”(尊重幼儿当下生活的实际情况,参照在园大板块设计,提供家长和幼儿在家一日生活的科学安排和相关课程建议)。“三小议”则是指:一议教师在此期间如何自我专业成长,如何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修为,自助和他助分别应该怎么做(专业成长向来是需要教师和自己的不足较劲的);二议非常时期级组教研的安排与组织要求,如何确保每一日的课程质量?当下的课程审议如何有效开展?重点在于每周(每日)班级(或级组)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与家长在家陪伴的要点建议(要兼顾不同家庭的特点,帮扶好特殊家庭);三议当下假期延长时期,家园合作如何实现突破,走向互惠,探索合作的有效形式与组织方法。我们坚信:任何一种进步,最终都要靠内生的力量。

疫情爆发以来,各地幼儿园陆续制定并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线上导学活动。从最开始简单地通过各种平台向家庭推介课程资源,一段时间内视频、美篇“横飞”……喧闹过后,幼儿园逐步回归理性,开始思考学前教育的独特性,思考在家生活的幼儿和陪伴的家长需要什么,逐步把重点放在家园共育与资源筛选上。到了第三阶段,部分幼儿园开始思虑课程的整体规划和落实质量,这是了不起的变化——幼儿不管在园所还是在家生活,都需要有科学的作息,有高质量游戏相伴,把每一天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趣味横生——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幼儿园管理者带领班级教师做好教研审议,从而保障课程质量。本文即为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课程审议”的一些粗浅思考。

一、课程设计初的“审议”——寻找“适宜”的课程

一份课程计划是否适宜很大程度取决于课程设计前的集体审议与价值判断,这其中关乎教师对儿童当下生活信息的调查、内心需求的了解,也关乎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掌握与理解。那么课程审议审什么、如何审,才能让课程更加贴近幼儿,让他们的生活既有趣又有意义?这本身就是学前课程的意义所在——为了生活,通过生活来学习生活。

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两步(主要以当下假期课程为例):

(一)价值判断,明确目标

根据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当下面临的形势,幼儿园应该开展怎样的课程活动?目标是什么?适宜的组织形式又如何?……课程计划初期,需要园所(级组)通过审议明确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发展目标。课程设计不能光说“我要怎么做”,而是基于幼儿立场说清“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应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那么,当下各年龄段幼儿需要什么课程,何种实施方式既能适合幼儿发展,又能支持幼儿在家自主开展活动呢?围绕以上问题,幼儿园可以通过网络讨论,明确这个阶段家庭生活课程的价值定位与目标。

(二)甄选素材,明晰策略

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定位后,在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经验基础与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要对课程资源、实施策略以及家园互动等进行审议和思考。比如当下幼儿居家的课程的设计,更需要教师充分考虑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课程审议时要考虑“家长指导要点和建议”。

1.课程目标

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属,课程是否适宜,目标起着决定性作用。有时我们会迷失在课程的领域目标中,而忽略了课程本身最核心的要素: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是否针对幼儿当下的实际生活与发展需要;有无兼顾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选择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在审议时,我们重点考虑以下几个要点: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能否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是否支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年龄特点;有无兼顾幼儿发展差异,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幼儿居家期间,还要考虑是否适合幼儿在家自主开展。

3.课程资源

课程的开展离不开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其中关键在于资源是否丰富、适宜,能否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转化为有益的经验。面对当下教育主要场所由幼儿园转移到家庭的状况,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家庭中是否便于收集此类材料,如果没有,是否有替代性的材料;家庭环境是否支持相关课程活动的开展;围绕家庭存有的资源还可以拓展哪些活动;其他的资源诸如节日、季节等如何巧妙运用。围绕这四个问题,幼儿园级组可以借助网络开展教研审议。

如幼儿居家生活课程启动的第二周,正逢元宵节,为了让幼儿“宅”家也能感受元宵节的团圆气氛,我们改变了原有活动内容,审议并通过了“热闹的元宵节”主题活动,从《打灯笼》和《元宵节》两本绘本中选择了离幼儿经验比较近的绘本《元宵节》,摒弃了离幼儿生活经验比较远、具有陕北地方特点的《打灯笼》绘本。“制作老鼠花灯”的活动,我们选择了正逢春节家家都有的红包。我们还充分挖掘了各方人力资源,如让有孩子的老师通过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阅读绘本,“搓彩色元宵”的视频则邀请了保育老师杭颖和她的孩子一起出境。

4.课程实施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家长复工后的情况,我们又要思考:哪些活动可以安排在工作日,以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游戏为主;哪些活动可以安排在周末,并提供亲子游戏的指导;哪些活动用图片呈现或必须用视频呈现;哪些活动适合班本网络双向互动。如“我的名字画”这个活动,教师初始设计了呈现幼儿作品及文字介绍的方式,后來发现这不能支持幼儿借形想象能力的发展。经过审议之后,调整为教师视频启发、引导名字想象添画的方式,再呈现幼儿的作品,支持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对自己的名字展开想象。

二、课程推进中的审议——追随幼儿的发展

网络课程实施一阶段后,需要了解和反馈课程实施情况,做好课程中的审议。面对隔离在家的课程主体,我们如何了解实施情况并追踪反馈呢?

(一)收集多方信息

1.了解家长

本次假期课程与平常幼儿园课程在实施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从教师为主的引导转向家长为主的引导,家长引导的质量关乎整个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在实施一阶段后,我们开始对家长实施课程的能力、水平、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同时,利用腾讯文档、金山文档、级组微信群等网络工具及时进行交流反馈。

2.了解幼儿

经验一:从“隔空对话”开始

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寒假,幼儿嚷着:“老师,我们想你了……”“老师,你想我吗?”于是,我们的“隔空对话”——线上家访开始了。

①线上家访,怎么做呢?

做法1:家访前,各级组预设简单小方案,并在工作群交流心得和体会,再审议、修改实施方案。

做法2:和幼儿聊天,做到提前通知,使家长和幼儿都有充分的时间和心理准备。通过电话或网络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生活的情况,关心幼儿的情感需要,从而判断课程的成效以及后续跟进的方向。

做法3:把全班幼儿按每组3、4人分组,阶段时间内两位老师对全部幼儿各深度“家访”一次。一旦去做了,你会感受到幼儿和家长是多么渴望这样可视化、近距离的“交流”。

②线上家访后,教师还可以做什么?

跟进1:观察幼儿在镜头前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状态和导学课程的推进成效,以及家长陪伴的效度等。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以及互动交流,梳理获得的信息并加以解读跟进,比如:作息时间安排、自主生活能力、居家游戏的内容与形式等,然后有计划地做好深层次、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建立个案或者小组追踪研究等。

跟进2:了解幼儿当下的需求,熟悉孩子家庭中现有的环境资源,为有需要的家庭量身定做阶段性的家庭培养计划。

经验二:在“自主评价”中尝试

针对大班幼儿自主性较强的年龄特点,每周末预先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作为“一周活动建议菜单”供幼儿选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从中选择5~8个活动制订到自己的一周游戏计划中,其他根据兴趣自由安排。这样的课程实施方式该怎么评价和反馈呢?

做法1:幼儿自评。幼儿在计划表上对自己完成的活动一一做好自评,并在父母的陪伴下总结第一周的游戏小经验,从而在制订第二周计划时能量力而行。这一段宅家时光提升了亲子互动的品质,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被亲情包围的温暖。

做法2:亲子日记本。鼓励家长为孩子准备一本日记本,支持孩子自己学做每日生活的计划安排表,记录自己每天在家生活的心情、故事、内心的秘密等。家长可以在陪伴的过程中,试着去观察孩子、读懂孩子,把自己的发现用照片或者视频保存,也可以在日记本上同步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自己的陪伴心得。一段时间后,可以和孩子重温前一段生活的瞬间,也可以把日记本的秘密发送给老师,一起更好地“看见并读懂”孩子。

(二)审议和调整

针对上一阶段课程实施过程中收集、梳理与汇总的信息,课程核心组(园所+级组)进行进一步分析研讨,并做好下阶段课程的调整与跟进。

做法1:分层教研,架构行政大教研和级组小教研,各有侧重,开展立体教研。

做法2:抓准核心问题,年级组利用腾讯文档等网络工具调查各班级阶段课程前一阶段实施的经验及问题。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组织年级组网络教研活动,主要包括:课程实施回顾,典型经验分享、剖析关键问题、明确下一阶段课程实施的内容与组织策略等,并重点指导“薄弱”班级后续课程的推进。

做法3:灵活调整审议机制,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大家的需求,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形式开展教研。主要是借助教研诊断真问题,满足一线教师的真需要,从而确保课程实施过程质量。

做法4:人人都是主持人。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能动性,鼓励每一位教师都尝试去体验教研主持人角色。借助这样的舞台,提高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核心在于价值判断与统筹协调。年级组长和级组内骨干教师做好方向把握和幕后支持。

三、课程实施后的“审议”——“看见”幼儿的成长

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我们需要动态评估与审视:这一阶段课程实施的质量如何,有没有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學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等。这同样需要借助审议,让幼儿一段时间的变化与成长看得见!

(一)收集成长信息

评估需要“实证”,实证来源于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地去收集日常游戏和生活的观察视频或照片、幼儿的作品、日记本以及家长、同伴、教师对之了解的相关信息等,汇集每一位幼儿在课程生活中的成长信息。

(二)评估三大要素

1.对幼儿发展的审议

聚焦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发展变化,借助观察、谈话、作品分析以及家园互动等手段去分析解读幼儿,了解每一位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特点、速度与倾向等。以此作为后续课程完善与推进的依据,以支持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2.对教师专业的审议

通过对幼儿发展状况的分析和追踪,审视教师的核心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对班级幼儿的了解与理解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以及家园合作能力等(这段非常时期对家园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级组或者班组可以通过对班级实施的课程活动案例进行取样剖析,借助教研现场对话、行为模拟等诊断教师的教育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具体指导,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对课程实施的审议

立足于幼儿的发展情况对阶段课程进行全面、细微的评估,主要包括:课程设计的目标是否真正考虑了幼儿的经验基础与发展需求;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组织实施的策略、相关的资源与环境等能否让幼儿有学习的热情;课程内容与要求是否考虑到家庭的特殊性、幼儿的差异性等。

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质量保障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通道与见证。如何做好课程审议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命题,也是当下非常时期面临的挑战。但不管在何阶段都需要我们做到:把儿童装在心中,把《指南》(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于行动中,沿着寻找课程的生机与温度而努力。如此,质量不再只是一个努力向上的词汇,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成长故事。

课程的起点是人,终点是人的幸福,而过程则是生命的幸福成长。课程审议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儿童立场,怀揣教育梦想与质量诉求,让课程重视幼儿的现实与精神生活,照亮他们的心灵,让其中每一个人的日子都“快活”起来。

猜你喜欢

教研幼儿园家长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家长错了
爱“上”幼儿园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