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产生归属感

2020-06-04马蕾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汪汪归属感同伴

马蕾

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正常幼儿一起接受保育和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它让特殊需要幼儿和普通幼儿共同受益。在当前特殊教育越来越强调融合的趋势下,融合教育在中国日益得到认可和推进,特殊需要幼儿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人数在日益增加。

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对特殊需要儿童实施融合教育,首先要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帮其建立归属感。下面将结合我班特殊需要幼儿小聿的案例,具体阐述让特殊需要幼儿产生归属感的策略。

情况描述

小聿常常会趁教师不注意,跑到别的班级或操场上;午餐和点心时间,经常直接用手拿同伴碗里的肉,或抢同伴手里的點心;随时会把教室里能拿到的玩具和书本丢在她走过的地方,当同伴、教师制止她时,大叫并推搡他人。

在班级三位教师的引导和干预下,班上幼儿在空间上接纳了小聿(接受小聿和自己处在同一个空间,并愿意提供“包办代替”式的生活帮助),形成看似融洽的物理融合,但没有积极的互动(如共同游戏、合作),心理融合程度低,因此小聿没有建立良好的归属感。

融合策略

1.发现兴趣,提高技能,激发同伴互动

特殊需要幼儿往往在生活、学习上有障碍,跟普通幼儿存在能力上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玩到一起”。兴趣是人发展的动力,能有效地激发特殊需要幼儿学习的潜能,促进其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高,为特殊需要幼儿与普通幼儿之间的互动打下基础。

小聿十分喜欢小朋友带来的汪汪队拼图,但她不会拼,只会拿着同伴拼好的汪汪队拼图一边跑一边唱“汪汪队、汪汪队……”。收玩具时,她甚至不肯把拼图拆散。一周后,我把拼好的汪汪队拼图的右上角抠掉一块,交给小聿,让她试着拼上去。她把拼图转了一圈又一圈,恰好拼进去了。我又抠掉同一块,让她再拼。如此反复几次,并逐渐增加缺失的拼图块数。三天之后,她已经能比较快地把三块拼图放入对应的空隙。一个月后,在同伴拼拼图的时候,她会帮同伴找出四周的小拼图,偶尔也可以参与拼一些小拼图。这样,小聿既发展了自己的能力,也和同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

2.发掘特长,提高其同伴地位

同伴的接纳态度决定了特殊需要幼儿在班级中的同伴地位。普通幼儿对特殊需要幼儿的正向积极的态度大多来自教师的鼓励和暗示,许多时候他们愿意接纳和帮助特殊需要幼儿,真实目的是得到教师的表扬。所以,看似特殊需要幼儿在班级中能得到很多帮助,但并没有真正获得同伴的尊重和支持。幼儿尊重同伴,意味着认识到了同伴的价值。一日生活中,教师不要过度关注特殊需要幼儿的不足和问题,而应强调、发挥他的特长,提高其同伴中的地位。

大班在进行“我是小小兵”的活动,每天下午都会在操场上进行操练,我班幼儿对此很感兴趣,常常挤在落地窗前的栏杆上往外看,不时发出惊叹声。小聿一边看一边跟着学起了踏步走,而且走得特别好,我惊叹:“哇!小聿走得比大班哥哥姐姐还好,像真正的解放军,我也来和你学一学。”说完我就在她身后学起了踏步走,其他幼儿被吸引了,也纷纷学起了踏步走。我说:“小聿的脚踏得更有劲,背挺得笔直,手也摆动得很有力。”有些幼儿不服气:“老师,你看我也走得好!”我趁机说:“那你们比一比吧。”小聿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耳濡目染学会了踏步走和口令,自然得到了其他幼儿的一致肯定。在其他幼儿和她一起踏步走的时候,她还会一边踏步走一边说:“表扬 ╳ ╳ ╳,走得好!”

归属感是个体与所属群体的内在联系,是个人在群体中获得他人尊重、帮助和关心爱护,被群体接受的感受。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交往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同伴交往是社会交往中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激发特殊需要幼儿产生交往的意愿,通过积极、持续的同伴互动,提高其同伴地位,能有效地帮助其产生归属感。

猜你喜欢

汪汪归属感同伴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小狗汪汪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汪汪,你“肿么”了?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落地
下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