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科普馆的“突围”之策

2020-06-04邢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6期
关键词:网络传播突围文创产品

邢静

摘 要:专题科普馆囿于有限的展出内容和资金支持,往往难以在展示形式上和大型综合性场馆相提并论。因此,专题馆要么受限于传统思维以图文展示为主,要么跟风融媒体环境下的时代潮流迷失自身特色。文章着重探讨专题科普馆如何在信息多元的当下突出重围,打造“小”而“精”的文化标签。

关键词:专题馆;科普;网络传播;文创产品

与大型博物馆、科技馆不同,中小型馆只展示单一主题的展品展项,普及相关的科普知识。如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以航空航天为主题,展示飞机及部件实物和模型,普及航宇知识。因此,中小型专题科普馆走的是小而精路线,场地通常不大,但展示内容却可以体现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配套性。

尽管如此,囿于有限的展示形式,专题性科普馆的科普展览展示存在同质化现象。游客要么在图文展板的大段中英文字前走马观花,要么在实物或模型前毫无头绪,最后在多媒体互动区“过把瘾”就走。如何找出自身特色进而“突围”,是当下专题科普馆工作者要关注的问题。笔者试图分析个中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 专题科普馆的“突围”困境

1.1 缺乏先进的设备

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收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转而为主动地探寻。商家迎合此类需求,开启了“新零售”商业模式,即将实体空间的功能由“销售”转为“体验”,很多商业空间中融入了教育和展览元素。由于有强大的资本支撑,先进高端的设备加上贴心的服务,为大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在上海闵行区2019年底开业的龙湖天街商场一楼,设有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主题的临展体验区,大众可以身临其境探寻宇宙的奥秘,了解物理学的知识,并体会到人类命运的危机感。与之相比,传统专题科普馆的展示呆板陈旧。

1.2 缺乏专业的人才

专题科普馆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在展览策划和宣传讲解上,难以对本行业的前沿知识保持关注。正所谓“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在大型馆和商业中心的夹击下,如何保持自身特色,始终占领本行业领先位置,则需要专业人才的参与。但由于规模和实力有限,专题馆几乎不可能维持自身的研究团队。

1.3 展教结合度不足

除了常规展览外,专题科普馆也常设一些针对中小学生的教育活动,如讲座、比赛等。但是展览更新频率有限,展览配套的教育活动因此缺乏丰富性。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专题科普馆以展品展项为核心,开发针对不同目标群体的多维度教育资源,利于提升专题科普馆的影响力。

2 专题科普馆的“突围”之策

结合上文分析,专题科普馆最大的难处在于资源有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不够灵活,难以吸引游客。而衡量一个专题科普馆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客流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充分借助各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发挥自身优势,找到自身特色,打造文化形象。

2.1 借助各方力量,与时俱进

科普馆的展览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代表就是死板和沉闷的。其可以充分借助政府或社会力量,来寻求资本或者智力上的支持。通过申请项目基金,加上寻找企业支持,专题科普馆便有条件打造丰富多样的展览教育活动。

同时,迎合大众审美需求,采用多种媒体手段打造自身核心競争力。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通过《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宝档案》等与博物馆相关的节目,一改大众对博物馆厚重、沉闷、晦涩难懂的印象,科普文物知识的同时,衍生开发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创产品,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在迎合年轻观众喜好方面,国内7家文物类博物馆在2018年推出了“新方法,新公众”为主题的抖音视频,一度成为热门事件,极大提升了自身影响力。

中小型专题科普馆的展品展项和策展经费难以与大型博物馆相媲美。但好的展览不囿于规模和财力,小而精的主题反而更利于被深层挖掘精神内涵,更灵活地结合社会热点,从而吸引受众。以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为例,将种类繁多的飞机模型和部件进行逻辑性整理,用讲故事的思维进行策划布展和宣传造势,不但利于将自身优势进行纵深挖掘,更能够凸显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

2.2 深挖自身特色,做到专而精

无论怎样新颖多元的形式,都必须依托优质的展览内容。不同于综合性大馆,专题科普馆在内容上有自身局限的领域。以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为例,展览内容以“航宇”这个主题向游客科普历史知识和各类原理。游客中不乏航空爱好者,能够独立操作C919模拟器,对各种飞机型号如数家珍。若专题科普馆将科普内容设计得专而精,势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甚至可以培养青少年对航宇世界的探索兴趣。

第一,在内容设计上要加大更新频率。重视与专业院校和机构的合作,利于展示专业前沿的科普知识。这种合作包括交流学习、聘请专家定期培训工作人员以及长期为专题馆提供咨询和教育服务。在专题馆内设置专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志愿基地,互利共赢。

第二,充分利用地方优势。以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为例,可充分利用中国商飞公司和上海航空工业(集团)的资源优势,不仅可以将最前沿的大飞机研发信息作为科普之用,也可以为航空爱好者设计针对性强的科普内容,创新展览形式。另外,上海航宇中心的许多退休员工原为上海飞机制造厂的工人,具备非常强的模型制作能力,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传承老一辈的工匠精神,传播真正的“航空工匠”精神,扩大中心影响力,一举两得。

2.3 展教设计突破时空局限

物质生活富足、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旺盛起来。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讲座、比赛等现场活动形式,对网络空间和文创产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第一,网络传播的巨大潜力不容忽视。专题科普馆的客流量有限,停留时间更加有限,原因如前文所述。相对而言,网络在科普内容的传播上具备很大潜力,如前文提到的文物博物馆创作的抖音视频便是很好的例子。但是这种依靠与媒体合作的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来质量效果难以保证,二来小馆缺乏此类制作的预算。好在当下的网络视频文字的创作门槛越来越低,可供使用的各类软件层出不穷,只要用心便能将馆内展品形成具象生动的文本输出。专题科普馆若注重这方面素材的挖掘,鼓励或者培育相关人才,会有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尤其是近期,受疫情影响,“云”展览和数字博物馆等概念开始受到业界的广泛重视。足不出户,也可尽享人类的文明成果,从长远看,不仅降低了场馆的运营成本,也能收获更多的追随者。

第二,开发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文创产品。近年来,博物馆行业的文创产品引发消费热潮,科普效果甚微。以青少年游客为主要接待对象的专题科普馆,常常忽略学龄前儿童这个游客群体,这个群体年龄为2~5岁,以散客为主。以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为例,大量青年父母选择在周末带着学龄前儿童前来参观,但无论是场外的实物飞机,还是场内的大段文字介绍,都超出幼儿的理解力。所谓扩大受众面,即迎合受众的科普需求,针对不同的受众采用不同的科普方式。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绘本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如《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选择从小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将古今相连,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开发低龄儿童的读物以图画为主,辅以少量的文字,看似简单,却需要作者同时具备展品的历史知识和儿童心理学知识。小型专题馆难以独自承担专业化的绘本编写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开展校园合作。在进行社会教育的同时,推广使用并不断更新绘本书籍,最终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文字图片资料。

在文化融合的大环境下,专题科普馆坚守阵地,将自身内容做到专而精,反而是一种扬长避短的“突围”之策。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打造专属地方的文化品牌,形成和当地游客的紧密情感关联。

参考文献

[1]陈瑞近,李喆.苏州博物馆经济影响力研究报告[J].中国博物馆,2019(4):28-34.

[2]刘文涛.从分众传播的角度思考博物馆展览—以南京博物苑的展览实践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9(4):79-84.

[3]赵菁.博物馆元素融入儿童绘本创作方法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9(4):92-97.

[4]建国,秀文.日本的科技博物馆与科普教育[J].科技潮,1994(5):58-59.

[5]黄金.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博物馆科普教育效果—以南通博物苑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4(1):54-61.

猜你喜欢

网络传播突围文创产品
极速突围战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古诗词教学的几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