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下湾村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020-06-04韩珊珊蒋团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韩珊珊 蒋团标

[提要] 发展乡村旅游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旅游平台,能够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及技术指导、结构模式单一等不足,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就下湾村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度发掘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管理等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下湾村;乡村旅游;发展困局;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3月24日

一、引言

2018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13个部门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旅游提质扩容,在政策上给予乡村旅游发展更多支持。近些年乡村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无论是休闲农业还是乡村旅游人数均不断上升趋势,从整个产业来看呈现“井喷式”增长状态,预计到2021年全国乡村旅游的收入将达10,000亿元。乡村旅游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随着近些年追求乡村旅游者迅速增加,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脱贫人口的主战场,在乡村产业发展中乡村旅游是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所在。

由实践证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得重大成效,截至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共38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60个,全国乡村旅游实现7,800亿元收入规模。虽然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张,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就下湾村来说,下湾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大不如前,出现部分村民收入递减、农村空心化等现象,此类问题的出现有悖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总要求,对乡村全面振兴十分不利。因此,为解决如何让能力欠缺、资源有限、知识匮乏的普通百姓更加有效地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提升其参与旅游开发的能力、增强其获取旅游收益的机会,为更好地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建设,亟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乡村旅游持续性发展。

基于此,本文以广西下湾村为案例分析,尝试通过对下湾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今后该如何完善并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进行探索性研究,在实践上为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借鉴。

二、下湾村乡村旅游的缘起与发展现状分析

(一)下湾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缘起。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旅游业持续完善、旅游产品多样化,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越來越强烈。与传统旅游相比,具有乡土性、地域性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农家风景,游客可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淳朴的乡村旅游备深受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下湾村曾是全区重点扶贫村之一。下湾村位于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西部,紧傍碧溪湖,背靠都庞岭。全村共425户,约1,720余人。以前的下湾村村内布局凌乱,基础设施薄弱,农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收入单一,经济发展落后,增收困难。2011年下湾村争取到了自治区级部门三大工程的项目资金,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在政府部门的资金扶持下,村民们纷纷拆掉旧屋,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楼房同时在水、电、路、田、环境卫生等方面也得到了全面改造。另外,村里还增加了不少娱乐中心、文化宣传长廊等设施,使得村民生活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亏了有政府的帮助,让我们村子有了新的面貌,我们村民自立自强,努力发展经济,为建设家乡做贡献。”村支书陈玉山说到。可见下湾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打下坚实基础。乡村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下湾村广大农民增收的主战场,实践证明,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优势所在。

(二)下湾村发展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下湾村位于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依山而建,青山绿水,百年古树下繁衍生息。2012年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下湾村开始打造乡村旅游。据下湾村党支部书记陈玉海说“春节假期是旅游旺季,我们村的满叔农庄能接待游客达500多人次,农业转向旅游,农民变成老板啦”。漫步下湾村,水泥路可直通各家门户,洁白的民房墙上用鲜花点缀,可以看到游客正在脐橙、柑橘园里采摘拍照,并且有卡丁车俱乐部可以供游客体验,还可以观看药材铁皮石斛,游客可以划小船抓鱼,下湾村的尖嘴鱼,肉质鲜嫩紧实,有一种属于下湾村独特的河鲜味道,其重点风景还有鼓楼、风雨桥、旅游观光平台、上山旅游栈道等。

但旅游模式单一、景点没有形成规模化、知名度低、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制约着下湾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村民王叔继而摇着头说道,“刚开始的前两年我们村旅游发展的很好,我靠卖油茶每天都有80~100元的收入,可近两年来不行了,游客大多来自附近周边,人家来过几次就不想再来了,现在几乎没有人来旅游了,我也就没有什么收入了”的确,现在走进村里,不见有游客,村民较多为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后山的石阶上布满了青苔……

(三)下湾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困局。我们通过对贺州市富川县下湾村进行实地考察,向村镇干部、村民、农家乐及民宿经营者访谈,从中发现下湾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知名度低、宣传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最大的阻碍是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吸引游客仅仅有优美的风景、风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下湾村的基础设施较薄弱,虽进行过较大改善,但仍存在流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弱、基础设施不完备、社会基础设施安全性不足等问题。通往村子的道路没有做到足够的宽阔以及平坦,交通不顺畅,会影响客流量。且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村中很多道路上有垃圾,没有做好垃圾处理工作,影响了村里的环境。尤其是在景点附近,很多道路上都有垃圾,十分影响游客的雅致。其次缺乏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必要的设施,住宿条件简陋、卫生服务不到位,严重影响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宣传力度不足,知名度低。下湾村的景点没能充分利用网络线上力量进行宣传。比如没能在携程、美团等旅游软件上开设宣传,也没有旅游官方网页,由于村民不擅长使用互联网,所以线上宣传十分欠缺,一些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仅仅是与旅行社进行电话联系沟通,与旅行社有少量合作,但对于散客的话,就很难得到信息,导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到本村旅游情况。因此平时人流量较少,也只有在国庆节和春节假期游客相对较多,导致村子发展旅游的进程较缓慢。

3、村子空心化嚴重,青年劳动力外流。我们在村子走访时发现,村子里的青年劳动力严重不足,留在村子里的大多为老人和小孩,村里年轻人相比于留乡发展,大部分人更愿意出去打工,因为很多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收入相对更高,如今旅游业发展不景气,留在村子里收入十分有限。全村共425户,1,700余人,在外打工人数多达800多人,约占全村人口的47%。青年劳动力懂得利用网络对景区进行宣传、能够更快地吸收运用新思想新潮流去更好地服务游客,但下湾村乡村旅游的振兴缺乏年轻力量去推动发展。

4、缺乏人才及技术支持。目前,下湾村发展旅游业面临的较大问题是缺乏专业人才及技术指导,我们了解到很多村民有想从事旅游行业的意愿,但是因为能力不足、知识匮乏、资源有限等原因不知道如何做、怎么样做才可以更好地发展旅游,没有人去给他们提供具体可行的引导、建议,对一些旅游、餐饮、民宿等技术上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才能提供更好服务来留住游客,来进一步地发展下湾村的乡村旅游业。

5、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富川制定《精准脱贫旅游产业帮扶实施方案》,鼓励贫困户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对参与旅游商品开发与经营的贫困户给予一次性3,000元的补助,对解决贫困户就业的旅游企业给予3~20万元的补助。尽管政府对下湾村发展旅游有相关的资金支持,但想使其健康持续发展仍需要较大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巩固景区发展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政府的扶持资金不能够使得旅游建设正常运作,而且在人才技术培养上欠缺引导,导致村民不知道该如何经营运作旅游项目,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透过下湾村对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

基于我国经济结构处于持续转型的过程中,旅游业在我国整个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农村建设的关键切入点之一。但我国在发展乡村旅游实际过程中也同时出现诸多问题。下湾村在政府扶持下开始起步,乡村旅游风生水起,但经时间考验,现在却门可罗雀。下湾村的乡村旅游业由盛转衰的过程只是广大农村发展旅游业的缩影,透过下湾村对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以下深度思考:

(一)政府主导的乡村旅游项目缺乏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下湾村发展乡村旅游是在政府主导下开始起步的,目前下湾村有卡丁车、游泳池等娱乐场所,但这些项目取代性较强,经营主体大多为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市场开发能力欠缺,往往会造成产品初级或简单效仿,雷同性高,大多千篇一律,民俗村、观光园、农家乐……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缺乏特色、创新之处,这反映的问题实质是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因此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口碑较差,对游客吸引力不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内涵扩张道路,目前柳家乡共16,197人,瑶族人口为9,768人,占总人口的60%以上,下湾村背靠大瑶山,瑶族文化底蕴丰厚,下湾村可以融合本土蝴蝶歌、梧州山歌、仙娘出游、傩仙歌舞、瑶族八音等瑶族特色文化,使得瑶族特色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地方特色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立命之本。

(二)缺乏资金投入及专业人才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虽然政府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建设拨款资金有所倾斜,但目前投入的资金是不够的,开发前期在环境建设、设施采购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在发展后期进行市场开拓及产品更新完善仍需要大量资金。旅游发展六大要素:食、宿、行、游、购、娱,无论是哪种模式的旅游发展都离不开这些服务。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情况前提下,政府如果没有在医疗、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先行投资,进行整体的规划管理,往往容易出现游客“进不去”,农村“走不出”的情况,严重阻碍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发展旅游的同时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专业人士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后具体的经营还是要靠村民自身的努力。重中之重是要提高村民整体社会文化素质,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让村民的思想活跃起来,开拓他们的眼界和思路,在村子里形成努力经营发展经济的氛围,这是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

(三)精准市场定位、加强产业关联度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景区的开发要做到什么程度?做成什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吸引哪种类型的游客?因为这部分考虑的欠缺,导致服务没有针对性,难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因此,要对当地特色进行专业的分析、合理的规划,确定当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自身独特优势,精准定位以便于更好发展。目前,下湾村仅仅局限在自己村子局部的发展,没能将自己的目光投放到一个更大的市场,与周边景区关联度较低,就难以与其他景区之间互补互助做到提供吃、游、住一条龙服务。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可以使得景区有较好准确的定位,游客量就有了保障,想要发展起来就不成问题。

(四)注重眼前利益,缺乏持续发展意识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下湾村在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部分经营者急功近利,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出现乱砍乱伐、拆毁老屋、乱搭乱建等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当地特色民俗环境被破坏,失去了珍贵的自然生态魅力,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环境恶化,大大降低了本地旅游资源的市场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旅游开发初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缺,保护环境意识薄弱,加上个别游客的破坏活动,进一步恶化原本就很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如出现乱涂乱画、垃圾乱扔、景点被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由此乡村旅游在发展中要稳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开发与保护并举,统筹考虑资源发展潜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风貌的保护,合理布局,强化有序开发,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发展。

四、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一)打造独有特色、树立品牌、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农村、农家特色是国家旅游局曾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的要求。在已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的条件下,要深度挖掘独有特色,打造旅游产品的特独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不是一时哄起、千村一面。例如朝东镇正在打造以秀水状元村、岔山村和福溪村为代表的“大秀水旅游区”,目的是整合三个村子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树立区域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七彩虎头村的特色木薯粉,由分散变为集中,由工厂统一加工包装及出售,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质量,还可以批量生产形成自己的品牌,保证利润的最大性。而对于下湾村来说,应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历史文物以及当地瑶文化。还可以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特色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去,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预定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调配资金以及找专业人员来对当地进行规划,建设最适合当地特色并且与之相融的设施或者是景区。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开发与保护并存。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提基础,而关键是对交通、信息等进一步完善,旅游资源价值的深度挖掘。因此,要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强在道路交通、环境卫生方面的建设,如搭建停车场、维护公共卫生、完善网络信号、提高景区服务。我国资源丰富、风情各异,但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适合开发旅游,具体应该根据其自然承载力因地制宜地适度开发。要符合“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忌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在实践中,确实出现个别农民急功近利盲目开发的乱现象,严重影响当地旅游业的质量降低,因此,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迫在眉睫,应做到开发与保护相并存。

(三)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外界合作。有效地宣传对景区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使得旅游业发展良好,最重要的是拥有稳定和不断增长的客流量。宣传工作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需要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宣传推广,使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可以让景区走出去让更多的人所熟知了解,扩宽潜在游客,通过网络的便捷和资源丰富等优势来吸引游客目光。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制作景区小视频、推文等在抖音、微博上宣传。其次增强与外界合作,如与各大旅行社合作扩大游客量,在美团、飞猪等软件注册宣传。要把握好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加大宣传吸引游客旅游观光,准确定位并进行市场细分,使旅游目的地各项产业发展具有针对性,实行针对性较强的市场营销战略,做好旅游景点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联系的整体。

(四)加强从业人员技术培养,提高服务水平。要把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的培训列入年度计划当中去,提高经营、管理、服务等人员的综合素质。举办专项培训,重点培训乡村旅游经营户、旅游致富带头人、手工艺传承人和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村干部,着力培养一支较高素质的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旅游服务能力。旅游服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旅游项目的兴衰,如果没有优质的服务水平,再好的旅游资源也难以发挥其价值。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硬件基础上,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步形成良好的口碑,作为具有软实力的优质服务也是不可缺少的。近年来,在许多地方出现“宰客”、“欺客”现象,使得游客愤怒不已,因此,我们应该提高整体农村旅游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保障。

总之,乡村旅游在乡村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驱动作用。在新时期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最应该注重乡村的经济水平,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乡村旅游特色缺失从而导致的乡村旅游竞争力不足是乡村旅游业目前发展中的难题。深度开发特色、采用合适的经营模式来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产业,来更好地带动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因此,探索升级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新路径,是我國乡村旅游未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J].中华手工,2018(12).

[2]富川·下湾村[J].广西经济,2017(5).

[3]胡建华.扶贫攻坚视域下发展广西乡村旅游的新思考[J].桂海论丛,2016.32(4).

[4]王书文,臧良运,杨主泉.富川潇贺古道周边乡村发展旅游脱贫致富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12).

[5]朱晓洁,杨主泉.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振兴研究——以富川县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2019(12).

[6]余兵.提升我国乡村旅游竞争力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5(2).

[7]姜晓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优化升级[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

[8]吴小霞.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J].人民论坛,2018(32).

[9]朱显平,姜杨.乡村振兴战略下吉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障碍及路径选择[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2(4).

[10]杜江,向萍.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旅游学刊,1999(1).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