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丁牦牛繁殖性能调查

2020-06-04毛进彬毛旭东涂永强王俊杰刘明刚杨甲呷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亚丁草场牛群

毛进彬, 毛旭东, 涂永强, 王俊杰, 刘明刚, 杨甲呷

(1.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站,四川 康定 626000;2.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四川 康定 626000;3.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畜牧站,四川 稻城 627750)

前 言

亚丁隶属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该地区饲养牦牛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唐高祖武德二年至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619年至786年),藏王将吐蕃国牦牛迁徙至东义片区即现在的亚丁地区饲养,因牦牛主要分布于亚丁地区,故命名为亚丁牦牛。亚丁牦牛所在区域受赤土河、东义河和亚丁山脉切割,山高谷深,落差达3 000 m以上,形成天然屏障,与其他牦牛自然隔离,经过长期封闭,自繁自养,形成适应性强、生产性能优良的牦牛地方类群。

亚丁牦牛的外貌特征主要为被毛以全黑为主,部分个体额心、肢端、背部、尻部等有白斑,前胸、体侧及尾部着生长毛。亚丁牦牛体躯粗壮,前躯略高,体质结实,腹大而不下垂,四肢粗短,蹄大钝圆,尾较短,公母牛均有角。母牛头部清秀,角细长,角尖略向上向后弯曲呈弧形,颈薄较窄,乳房丰满,呈雨盆形,乳静脉明显,乳头较长,乳周径大;公牛额宽、额毛丛生,角基粗,角间距大,角尖细、向上向外开张呈圆弧形,颈较粗,鬐甲高,前躯发达,睾丸发育良好。

亚丁牦牛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站拟申报的牦牛品种,为更好地了解亚丁牦牛种质特性,本次是在2016—2018年,到亚丁牦牛主产区养殖户中进行亚丁牦牛繁殖性能的调查,为后续制定选育标准和提高繁殖存活率提供理论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及地点

2016—2018年,调查对象均来自亚丁牦牛中心产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各卡乡、吉呷乡、俄牙同乡和香格里拉镇。该地区位于北纬28°11′—28°34′,东经99°58′—100°28′,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的高山峡谷地带,境内最高海拔6 032 m,最低海拔2 000 m,属大陆性季风高原气候,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气压低,历年平均气温4.8 ℃,年平均降水量654.3 mm,相对湿度56.25%,其中1—9月平均气温为6.8 ℃,10月为2 ℃,11月为-1 ℃,12月为-4 ℃;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平均气温-5 ℃以下,极低气温可达-27 ℃。

1.2 调查方法

2016—2018年,在中心产区中逐地逐户调查牛群的繁殖性能,调查内容包括牦牛存栏量、牛群结构、能繁母牛数、发情季节;在4个乡镇随机选择养殖户中登记养殖亚丁牦牛总数、能繁母牛数、产犊数、犊牛年成活数、繁殖成活率等情况。

2 调查结果

2.1 亚丁牦牛存栏量和能繁母牛数量

亚丁牦牛存栏量和能繁母牛的数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2016—2018年调查总计159 132头亚丁牦牛,其中从2016年开始,亚丁牦牛的存栏量快速增加,在2017年达到了7万多头,而能繁母牛相应的也增加到2万多头,表明亚丁牦牛有较大的群体数量。

2.2 亚丁牦牛繁殖情况

随机调查亚丁牦牛繁殖情况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得到,随机选择的牧民家中1年1胎的能繁母牛数占总的能繁母牛数的36.31%,2年1胎占总的能繁母牛数的63.69%,而且亚丁牦牛平均犊牛存活率为92.38%,繁殖成活率为61.78%。

表1 2016-2018年亚丁牦牛的养殖数

表2 亚丁牦牛繁殖情况调查统计

2.3 初配年龄、年限和发情季节和周期

本次调查发现,亚丁牦牛公牛初配年龄一般为3岁,使用年限8~10年;而母牛初配年龄一般为2岁,使用年限为6~8年。亚丁牦牛是季节性发情,1年1胎的母牛配种时间为每年8月下旬到10月上旬,2年1胎的母牛配种时间为7—8月,发情周期为18~22 d,妊娠期为255 d左右。

3 讨 论

3.1 繁殖存活率

繁殖存活率是衡量畜种繁殖性能的主要参考指标,不同牦牛品种受其生存环境的海拔和气温影响对其繁殖性能也会有差异。张君等[1]调查高原型牦牛繁育状况时发现其平均繁殖存活率为32.07%;王宏博等[2]利用大通牦牛改良青海当地牦牛生产性能研究中,改良F1代繁殖存活率为46.5%;石红梅等[3]调查甘南牦牛繁殖性能时,甘南牦牛繁殖存活率为48.59%;谢荣清等[4]调研金川牦牛繁殖性能的结果显示,14肋骨的平均繁殖存活率为44.28%,15肋骨的平均繁殖存活率为52.50%;本调查亚丁牦牛的繁殖存活率为61.78%,高于以上任何一个牦牛品种的繁殖存活率,表明亚丁牦牛具有高繁殖性能。

3.2 环境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季节对牦牛的繁殖性也能产生影响,牦牛促性腺激素的产生和分泌受到当地气温、营养和光照等气候因素的直接影响[5]。一方面稻城县属于高寒草地气候,只有冷、暖季节之别,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因此,亚丁牦牛发情季节在每年的夏季气温升温,利于促性腺激素的产生和分泌;另一方面,牦牛生活在海拔为3 000~5 000 m高寒地区,当地养殖户长年采用全年放牧不补饲的散养管理方式,而草场枯草达到8个月之久,使得牦牛处于夏肥冬瘦的循环。而现在一般将草场划分为夏秋、冬春两季,即夏秋(暖季)和冬春(冷季)牧场。通过调查发现亚丁牦牛放牧在每年4月中旬由冬春季草场转场到夏季草场;6月上旬从夏季草场转场到海拔更高的夏季草场放牧;8月25日前后转场到秋季草场;10月25日前后转场到冬春季牧场。冬春季草场利用时间达170 d,夏季草场利用时间130 d左右,秋季草场利用60 d左右。一般情况下,公牛和母牛不混群放牧,配种季节,公牛自然归群配种,妊娠母牛与牛群混合放牧,自然产犊。冬春季主要放牧林间荒坡草地,自然放牧为主,牧民每隔15 d左右到放牧地点集中清点牛群;夏秋季草场以高山草场为主,每天早晚收集牛群,并赶到定居点清点数量、挤奶,之后自由放牧采食,无人跟群管理。因此会导致牦牛受到雪灾、饥饿、寒冷和野生动物捕食等灾害再加上人畜争奶,使得犊牛会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牦牛生产潜能的发挥,导致其繁殖性能会有所下降;再加上牧民的宗教信仰和普遍养殖知识的匮乏就会使得牦牛养殖产业发展滞缓。因此,需要政府和广大农牧技术人员加大牦牛产业的引导和养殖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扭转牧民的思想观念,依靠牦牛产业走上幸福增收道路。

4 结 论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亚丁牦牛种群基数较大,亚丁牦牛的繁殖存活率高,是具备优势的品种。

猜你喜欢

亚丁草场牛群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天然草场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新草场有多远
与牛共眠
乔亚丁国画作品选
预告 2018龙腾亚丁Coming soon
青青草场
牛牛阿卡
牛群小时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