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成活率提升的技术措施

2020-06-04成海建姜富贵雷初朝郑发珍宋华民刘天易宋恩亮

中国牛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牛群发情犊牛

成海建, 姜富贵, 魏 晨, 雷初朝, 郑发珍,宋华民, 周 涛, 刘天易, 宋恩亮*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3.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4.德州市陵城区农业农村局,山东德州 253500;5.德州市陵城区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东 德州 253500)

随着消费者特别是新生代消费者对牛肉需求量和牛肉品质要求的逐年提升,刚性需求与养殖市场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1]。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的基础,“得母牛者得天下”[2]。随着农机大面积推广、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养殖效益的冲击[3]和“杀青弑母”,导致母牛的存栏量大幅下降。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统计,从2002年到2019年能干母牛存栏量下降67%。母牛繁殖率较低,繁殖周期较长,与饲养育肥牛等相比,比较经济效益低。本地黄牛母牛繁殖利用年限一般为12年以上,杂交母牛一般为8~10年。为解决基础母牛存栏会持续下降和调动饲养母牛的积极性,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9.4亿元,在15个主产省区启动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4],对肉牛基础母牛存栏3万头以上的母牛养殖大县实施补贴,实施周期为3年。其中,基础母牛指具备繁殖能力的成年母牛(原则上应达到18月龄以上),不包括后备母牛;主要补贴对象为基础母牛存栏10头以上(含10头)的养殖场、养殖户、农牧专业合作社(集中饲养),以及基础母牛存栏500头以上的大型肉牛养殖企业。项目取得了积极效果,能繁母牛的存栏量有所增加。但近2年,全国基础母牛数量正以每年约4%的速度减少[2],目前母牛存栏大概为2 700多万头。而从基础母牛扩群项目执行情况看,受技术因素的影响,规模肉牛繁育场母牛受配率、受胎率和产犊成活率等“三率”偏低,亟待改进提高[5]。

国内母牛规模化养殖起步较晚,相比于国外的大型母牛养殖场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缺乏母牛养殖经验和繁殖技术,母牛被养成了“膘牛”,增加了饲养成本,也造成母牛的脱配和难产,导致能繁母牛产犊间隔延长。

1 能繁母牛体况评分

能繁母牛是指约16月龄、体重达到350~400 kg,发情周期正常具有繁殖能力的母牛。肉牛的体况评分(BCS)是近年来世界上一些肉牛业比较发达国家开始推行的一套对牛体营养状况或体脂肪沉积量的评价方法[6]。最常用的BCS体系是最早由Wildman等(1982)提出的5分制的评分体系,而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体况评分常用9分制的评分体系,具体为虚弱型、营养不良型、纤瘦型、临界型、适中型、中等偏上型、优良型、肥胖型和过度肥胖型9个划分标准[7]。

母牛的体况评分,是评估母牛体脂储备及实施营养配给的有效依据,与母牛的繁殖能力直接挂钩[8],有利于规模化养殖场准确了解母牛的营养状况和合理搭配日粮供给,从而提供母牛的繁殖效率。

体况评分方法主要通过触摸母牛腰椎部的肌肉丰满程度、脂肪覆盖程度和观察胸侧肋骨情况来判断,具体为用手稍用力向下压,可触摸到牛最后短肋骨,触压尾根周围可感觉有一定脂肪沉积,手指稍用力可下压约1 cm,观察可见胸侧1~2根肋骨,此时能繁母牛体况为适中型标准体况。当能繁母牛体况高于或低于此标准体况时,应在母牛配种前2~3周调整精料补充料饲喂量;怀孕母牛根据季节和阶段应适当调整精料补充料饲喂量。

2 分群管理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母牛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方法不同,为便于保障母牛健康和养殖场管理,应对母牛进行分群管理。分群的主要依据是牛群所处年龄阶段、饲养方式、繁殖阶段和牛群体况,同时兼顾牛群性格强弱。

根据不同月龄,牛群可分为犊牛群(<6月龄)、育成牛群(7~16月龄)、青年牛群(17月龄至初产)和成年牛群(≥1胎)。

根据饲养方式,对散养母牛群,一般断奶犊牛每群为20~30头,每头采食空间约为40 cm,每头活动面积约为2 m2;育成牛群以50头左右为宜,每头采食空间约为60 cm,每头活动面积约为4 m2;青年母牛和成年母牛每头采食空间约为80 cm,每头活动面积为10~15 m2。对拴系母牛群,育成母牛每头活动空间为1.5~2 m2,青年母牛和成年母牛每头活动面积为2.5~3 m2。

牛群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等级非常严明,应尽可能照顾体况较差或性格较弱的母牛。

3 发情鉴定

母牛的发情周期为21 d左右,发情期间常有异常表现,如食欲减退、躁动、爬胯、阴门掉线等(见表1)。

准确的发情鉴定是对母牛实施配种的前提条件。规模化养殖场繁殖技术人员应每天检查繁殖记录,注意观察母牛群采食情况和后躯是否有发情特征,是否有爬胯等发情行为。养殖场其他人员发现母牛有发情表现应及时上报繁殖技术人员。

目前,规模化母牛养殖场能繁母牛发情鉴定应用较多的主要有外部观察法、直肠检查法、牛B超仪法等方法。

3.1 外部观察法

根据母牛发情表现可分为发情初期、发情中期和发情末期。如母牛发情表现明显,则应选择在母牛发情中后期进行配种,一般早、晚各1次进行2次配种。配种间隔控制在10 h左右。

根据繁殖记录,对进入发情期间但发情表现不太明显的母牛,则应采用直肠检查法或牛B超仪法进行诊断。

表1 母牛不同发情期的表现

3.2 直肠检查法

母牛实施保定后,繁殖技术人员戴涂抹润滑剂的长臂手套伸入直肠,向前依次摸到长圆形子宫颈、子宫角,顺着子宫角大弯向下稍外侧可摸到卵巢,拇指、食指和中指触摸卵巢大小、形状、质地和卵泡发育状态,当触摸到卵泡直径约在1 cm,且有一触即破之感时,可进行配种(见表1)。

3.3 牛B超仪法

母牛实施保定后,繁殖技术人员通过直肠确定卵巢和卵泡位置,手握牛B超仪探头再行进入直肠,探头触压卵巢检查卵泡发育状态,待B超仪稳定成像后按冻结键并保存图像,根据卵泡发育直径判断配种时间,成熟卵泡直径为18~22 mm时,可进行配种。

有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也可采用计步器法或尾根涂抹颜料法判断母牛发情情况,但应结合繁殖记录,以避免出现假发情的情况。

4 人工授精

在对母牛进行准确发情鉴定后,可进行适时输精。首先,查看母牛系谱档案,选定所用公牛精液,避免近交;再次,对冻精进行活力检测,精液活力应在0.35以上,有效精子数在800万个以上,并准备消毒后的人工授精所用器具和物品(输精枪、镊子、卫生纸等)。

人工授精时双手配合使输精枪通过子宫颈空隙,将精液输于子宫体,并轻轻按摩子宫体。在输入过程中遇到阻力时,切勿强行插入,此时应把输精枪向后拉,两手配合,再次插入[9]。人工授精完毕对用具物品等进行消毒和处理,并做好配种记录,整个人工授精过程应保持清洁卫生。

5 妊娠诊断

规模化母牛养殖场对配种后母牛应进行2次妊娠诊断,以提高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效率,缩短母牛产犊间隔,降低养殖场饲养成本。

利用牛B超仪可对能繁母牛实施早期妊娠诊断。在母牛人工授精后35 d左右,将B超探头贴于配种侧子宫角,利用B超截图,可见孕侧子宫角内部暗区周围有一圈完整灰色环状组织。为保证查孕准确性,在母牛人工授精后90 d左右,繁殖技术人员可通过直肠检查妊娠母牛时可触摸到孕侧子宫内胎儿浮动,有时可触摸到子叶。

6 围产期饲养管理

能繁母牛围产期是指怀孕母牛分娩前15 d至分娩后15 d,分娩前15 d为围产前期,分娩后15 d为围产后期。规模化养殖场应同时配制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两种日粮,调整母牛膘情,减少繁殖障碍和保障产后母牛健康,并配备专门围产期饲养管理人员。

6.1 围产期饲料调制及喂量

围产期母牛应以饲喂优质干草为主,围产前期母牛精补料饲喂量约为3 kg,喂量应小于母牛体重的1%;为减少母牛乳房水肿和产后瘫痪,食盐用量应减少为精补料的0.5%以下,精补料钙含量应降至日粮干物质的0.2%左右。对出现产前乳房水肿严重的母牛,应酌情减少精补料喂量。围产后期母牛应逐渐增加精补料喂量,每天精补料增加约0.5 kg,喂量应小于母牛体重的1.5%,精补料中钙含量约为日粮干物质的0.6%~0.7%。

6.2 助 产

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管理人员每天应检查繁殖档案和症状表现,对进入围产期的母牛应及时调整至产房进行管理。

围产期母牛的产房应保持环境安静,当母牛出现外阴肿胀,乳房增大等分娩征兆,围产期管理人员应准备接产用具等;当母牛出现陈缩,时起时卧,频频排粪尿,回视后躯,惊恐不安时即要临产,应做好接产准备;母牛正常分娩时间约为4 h,对长期努责无力,不能自主分娩的母牛,围产期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助产,助产时首先应检查胎儿的胎位和胎势,对不正常的应先进行纠正再行助产,纠正胎位应先将胎儿露出部分推至母牛体内,以便纠正胎位。助产时,繁殖技术人员应双手涂抹润滑剂插入母牛阴门向外扩张,在其他人员牵拉胎儿时注意保护母牛产道,助产时应跟随母牛分娩节奏,严禁强拉硬拽。当母牛产犊后仍然持续努责,助产人员应检查是否有双胎或出现子宫脱征兆,并及时进行处理;分娩后应更换垫草和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

6.3 产后护理

繁殖技术人员应检查产后母牛产道有无损伤和出血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应用止血敏和抗生素等药物及时进行处理。其次,应对产后母牛及时饮用温水(益母草200~300 g,红糖500 g,麸皮1 kg,食盐50 g,混合加温水),以促进胎衣排出和预防真胃变位。

胎衣不下时可进行全身预防性治疗和子宫产道冲洗,常用38 ℃,10%的浓盐水结合10%的盐酸土霉素3~5 g进行子宫投药,用药2~3次,间隔3 d。

7 犊牛护理

规模化母牛养殖场应设有专门犊牛管理人员。同时,为便于集中管理,减少犊牛疾病和促进母牛产后发情,母牛与犊牛应实行分栏管理,即在犊牛出生2周后,犊牛每天定时进行哺乳后赶至犊牛舍,与母牛实行隔离管理。

7.1 哺乳期犊牛

犊牛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口鼻黏液,拍打胸部,以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在距离犊牛腹部8~10 cm处剪断脐带,挤净脐带残血,用10%浓碘酊浸泡消毒。管理人员应及时观察犊牛采食情况和检查脐带脱掉情况。

犊牛出生后尽早吃上初乳,哺乳前应先清洁母牛乳房。对不能自行哺乳的犊牛应进行人工灌服,首次喂量约为2 kg,奶温35~38 ℃,每天喂量为犊牛体重的8%~10%,日喂4次。每次哺乳完毕,管理人员及时清理犊牛口鼻残留乳汁,以防治犊牛形成“舔癖”。

犊牛管理人员应及时清扫犊牛舍,保持清洁卫生,并定期更换垫草和消毒。犊牛舍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温度应保持在8~27 ℃,相对湿度维持在50%~70%,以预防犊牛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犊牛出生7 d后开始补饲优质干草和少量颗粒料并提供温开水,管理人员要对犊牛颗粒料喂量进行控制,以防止犊牛发生腹泻;同时,在犊牛哺乳期间,如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可采用补充维生素、电解质的方法并结合抗生素治疗。应注意防止犊牛哺乳过量引起腹泻。如犊牛出现轻微腹泻,可喂服庆大霉素3~4支/d,用药2~3 d;如重度腹泻,可用脂肪乳、5%葡萄糖、碳酸氢钠、Vc、Vb等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如发生肺炎和体温升高,可用青链霉素等抗生素和安痛定等药物进行治疗。

犊牛管理人员应对初生后的犊牛及时进行称重,在犊牛出生1周左右打耳号并建立档案记录。

7.2 断奶期犊牛

肉用母牛在产后2个月左右产奶量逐渐减少,对隔离补饲的犊牛应在4月龄左右进行断奶。犊牛断奶后,颗粒料至粉料过度期约为10 d,每天喂量为1.5~2 kg,黄贮喂量每天为3~4 kg,同时根据犊牛采食情况,每头每天补饲颗粒料0.5~1 kg,干草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水质应清洁卫生;对胆小瘦弱犊牛可适当延长哺乳期和额外进行照顾。

犊牛管理人员应对断奶犊牛及时进行口蹄疫等疫苗注射。

8 繁殖计划

8.1 档案记录

规模化母牛养殖场应建立能繁母牛纸质版和电子版繁殖档案,档案应详实记录母牛繁殖情况,繁殖档案主要包括系谱记录、发情记录、配种记录、妊娠记录、产犊记录、繁殖障碍治疗记录等,详细的繁殖档案可减少技术人员投入工作时间和提高繁殖效率,便于统计分析。

8.2 年度繁殖计划

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的年度繁殖计划应先确定牛群结构(成年母牛、育成母牛和犊牛头数),根据母牛群配种日期推算出预产期,确定年度可参配母牛头数,再结合牛场生产任务和繁殖指标(年度淘汰率、产犊间隔、犊牛成活率等)等制定繁殖计划。

如500头规模母牛养殖场,假定牛群总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牛群结构中成母牛、育成母牛和犊牛比例约为6 ∶2 ∶2,即成年母牛为300头,育成母牛为100头,犊牛为100头(育成母牛和犊牛均分至每个月份);设定年淘汰率为10%,产犊间隔为420 d,犊牛成活率为95%,出生犊牛公母比例为1 ∶1,则每年淘汰母牛50头(假定为成母牛),则年度参配母牛头数为:成母牛数-淘汰母牛数+可配育成母牛数,即250-50+(100÷12×3)≈225头,每年产犊牛数为:225×(365÷420)×95%≈186头,公母犊牛各为93头;如冻精使用数为2支/头,冻精损耗为2%,则年冻精用量约为460支。

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殖计划的制定可决定每年饲草料贮备数量、药品用量和用工人数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但影响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繁育指标较多,制定年度繁殖计划应根据牛场实际情况制定。

9 消毒和防疫

消毒和防疫可以有效降低规模化母牛养殖场的疫病发生,提高生产效益和便于生物安全控制。规模化母牛养殖场应做日常消毒和防疫计划,牛场兽医管理人员应根据防疫计划及时对牛群开展防疫。

目前,国外母牛养殖正在以大规模、集约化方式生产。天然的牧场资源、丰富的农作物和副产品、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设施、完善的肉牛生产体系以及专业的技术团队,使得母牛具有较高的繁殖成活率,实现了母牛大规模、低成本和工业化生产。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数据,2017年,美国母牛的年繁殖率为90%,繁殖存活率为95%。而日本在母牛养殖管理过程中导入的母牛发情监测装置、分娩监控装置、哺乳犊牛自动化装置等信息通信技术,以及肉牛繁殖受托设施等生产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母牛分娩间隔由405 d缩短至349 d,母牛分娩事故率由2.2%降至0.3%,犊牛患病率和劳动时间减少了80%,有效提升了肉牛养殖户的劳动效率,降低了肉牛的养殖成本,推动了养殖规模的扩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国内母牛养殖主要以地方黄牛杂交为主,各地应充分利用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在草原牧区,母牛养殖应做到能牧则牧,并注意适当补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农牧交错带,宜以牧饲结合方式为主,根据季节和营养需要进行有效放牧和补饲;在农区,母牛养殖应以小规模舍饲为主,采用TMR全混合日粮进行饲养;而在南方地区,则应根据气候特点,充分利用草山草坡资源发展母牛养殖,并兼顾生态保护。

2020年,国家中央一号文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国内肉牛养殖业应抓住文件工作焦点,立足实际,补齐短板,提高能繁母牛繁殖成活率和犊牛的质量,增加养殖场效益和促进国内肉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牛群发情犊牛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
不同来源PMSG对肉山羊同期发情及排卵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