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2020-06-04梁振东徐双溪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胜任特质特征

梁振东 徐双溪 王 杨

(闽南师范大学,福建 漳州 363000)

0 引言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当前,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探索完善大学生创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在优化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培育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推动产教融合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取得了较多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成果。从大学生创业实际成效看,大学生毕业后真正进行创业的数量和比例都较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长性和存活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看,还存在培养主体单一、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等方面的问题[1]。因此仍然有必要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进行回顾反思,并借助科学的管理理论,为系统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胜任力模型是评价和培育人才的重要理论工具。胜任力模型提出以来,已在医护人员[2]、项目经理[3]、职业经理人[4]、企业家[5]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因此,基于胜任力模型理论,构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导引,是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胜任力模型理论,采用访谈法构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方向,以期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构建提供参考。

1 胜任力模型及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理论回顾

1.1 胜任力概念与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6]最早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认为胜任力是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特质;Boyatzis[7]指出,胜任力具有通用性,是一种潜在特征,是影响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工作绩效的基本关键特性;Pary[8]认为,胜任力包含知识、态度及技能等相关因素,也是影响个人工作绩效的最主要因素,可以由一个可以接受的标准加以衡量;Spence[9]提出胜任力概念被广泛认可的观点,认为胜任力是指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知识或技能等,能够可靠测量并把高绩效员工与一般绩效员工区分出来的任何个体特征。

从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对胜任力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胜任力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胜任力是一种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二是胜任力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三是胜任力能够区分高绩效员工与一般绩效的员工。本文主要采用Spence关于胜任力的概念界定,认同其将胜任力的特征分为外在胜任力和内在胜任力两个方面的论述[9]。外在胜任力又称显性胜任力,是在工作中显示出来的知识和技能,其表现形式十分广泛,如良好的表达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等;内在胜任力又称隐性胜任力,包含个人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其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是精神层面的意义[10]。

1.2 创业胜任力概念

Chandler&Hanks[11]首次提出创业胜任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识别、预见并运用机会的能力,认为创业胜任力是创业的核心能力,随着创业个体对整个市场的了解不断加深,这种能力也会不断加强;Bird[12]提出,创业胜任力包含个性特质、技能和知识的高水平综合特征,是创业者成功扮演其角色的全部能力,受到创业者经验、培训教育经历、家庭背景等因素影响。

国内学者冯华和杜红[13]指出,创业胜任力是指在创业过程中,一个绩效优秀的创业主体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创业任务,并取得高创业绩效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集中表现为在创业过程中识别、追求机会,获取和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刘帮成、唐宁玉等[14]认为,创业是一个行为过程,包括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的创业胜任力,个人层面是指个体在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和胜任力;组织层面是指能够影响组织内部创业行为的各种因素,包括组织文化、组织价值观、组织战略以及组织能够提供的资源等。

从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将创业胜任力视角放在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相互协调的综合方面。本文研究重点是在个人层面上的创业胜任力,对创业胜任力操作性定义是指在创业过程中,高绩效的创业人才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1.3 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及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国外学者Thomas[15]认为,胜任力是引导个人获得成功或工作绩效长期稳定且可识别的特征,其提出的六维度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是目前运用较多的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主要包括承诺胜任力、战略胜任力、关系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机会胜任力和概念胜任力。国内学者冯华和杜红提出由8个维度构成的创业胜任力模型:组织胜任力、机会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情绪胜任力、战略胜任力、承诺胜任力和学习胜任力[13]。

相关创业胜任力模型理论,对指导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理论意义,但在具体操作性方面还需要具体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因此,本研究将基于相关创业大学生的访谈分析,构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

2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相关理论研究成果,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特点拟定开放式访谈大纲,对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28位创业毕业生进行访谈,请他们描述大学生创业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通过整理访谈笔记和录音,总结访谈要点,得出大学生创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特征,见表1。

表1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访谈大纲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筛选和归纳,结合访谈中涉及关键内容,同时结合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有关内容,建立四维度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主要包括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意识、创业特质等方面内容,相关一级维度、二级维度和关键要素描述见表2。

从表2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可以看出,仅有创业理论知识不足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特质对创业效果有更深层次、更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既要注重创业知识的讲授和学习,更要认识到大学生在创业特质、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存的差异,需要在创业教育方案设计、创业教育主体协同、创业教育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和实践,而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可作为推动上述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理论依据。

3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应用

3.1 以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为引导,系统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可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方案设计提供较好的理论依据:一是基于创业胜任力模型,凝练大学生创业教育目标,进而确定恰当的教育方式;二是基于创业胜任力模型,系统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科目设置、教学科目的次序编排等内容,确立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方案;三是基于创业胜任力模型,系统选择、培养具有良好胜任力的创业导师及恰当的创业教育合作机构。

表2 大学生生创业胜任力特征模型

3.2 以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为依据,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培养模式

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包含的层次和要素特征较多,单纯依靠校园力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需要调动社会多方面力量,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基于胜任力模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即高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高校主要侧重创业理论知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教育与训练,企业主要侧重创业实践方面的支持,以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意识提升。高校和企业通过遴选高校及企业创业导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实践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二是“校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即在上述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其它区域(省外、海外或国外)的高校作为创业教育协同主体,更好地利用第三方高校的优势或特色资源,通过校校企联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如福建许多高校在与企业合作的同时,与台湾地区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的资源,培养更富有竞争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大学生创业群体。三是“校企政社”全方位协同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在“校校企模式”的基础上,取得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支持,在创业政策支持、创业孵化、创业实践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训练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校校企政社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训练模式,能够调动高校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与资源,推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因而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方向。但这种模式涉及主体多,需要良好的系统设计和协调激励系统,大学生胜任力模型可为相关系统设计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3 基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体系

由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涉及内容庞杂、参与主体多元化、教育周期漫长,创业教育效果显现也需要较长周期,因而给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评价带来较多困难。基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可以更加明确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目标和核心教育内容的细化梳理,可明晰不同教育主体承担的主要责任,进而设计出相应的关键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因此,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以目标管理理论和关键绩效指标管理思想为导引,构建指标明晰、权重合理、易于实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4 结语

本文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背景,以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进行胜任力模型理论和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访谈大纲,通过访谈法构建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从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特质等4个维度对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进行描述说明,并对相关维度的关键特征进行说明。同时,从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方案设计、创业教育协同模式设计和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建设等3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模型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胜任特质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