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多点衔接
2020-06-03陈燕
陈燕
【摘 要】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多点衔接,教师要做出更多主观努力,理清初高中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要求、强化学生文言文诵读体验、拓宽文言文课堂训练域度,促使学生自然形成衔接意识,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建立衔接通路,以全面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衔接;提高素养
初中文言文和高中文言文有太多差异性,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训练内容等方面都不在同一维度之上,自然导致出现不衔接的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自觉建立衔接意识,对初高中文言文要求进行对应研究,对学生文言学习习惯有针对性改进,对文言文课堂训练设计展开创新处理,都可以有效提升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水平,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顺利成长。
一、理清要求落差,找到文言文教学起点
初高中文言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展开研究。初中阶段,课标主要要求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是记忆积累和大体理解诗文大意,而不考虑对词法和句法的理解和应用。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设置时,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还有文言句式,对文本阅读能力也有更高要求,让学生初步养成文言语感,注重在阅读实践中能够举一反三。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高中文言文要求有清晰了解,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进行观照性设计。
如教学韩愈的《马说》,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增加了文言实词、虚词等内容: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重点掌握“食、见、策、尽、其、以”的词义和用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对文本内容进行总体阅读,形成初读感知。教师结合学生阅读情况,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与学生一起探究文言实词意义,以及文言虚词用法。如“不以千里称也”,教师让学生对“以”的用法进行推测,并要求学生能够在以往学习过的文言文中找到类似应用,体会其细微差别。教师有意识在文言文教学目标中增设文言实词和虚词内容,体现了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意识,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讓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建立文言实词和虚词概念和认知。
二、强化诵读感知,培养文言文自学意识
初高中文言文要求都涉及到诵读的内容,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能力,成为重要共识。教师不妨从诵读教学视角展开教学突破,让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有了最直接的对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对学生提出诵读要求,给出多种示范操作,都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诵读训练的积极性。文言文诵读和现代文有一定差异,教师要对诵读技巧和方法有主动传授意识,让学生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形成诵读能力。
强化文言文诵读,教师需要对操作方式进行创新设计。在教学《卖炭翁》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诵读音频材料,给学生带来视听冲击,学生对诵读基调有了一定认知和理解。为激活学生参与诵读训练的主动性,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诵读比赛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成员都要展示自己的诵读,其他成员做评委,为其赋分评价,最终要评选出小组诵读代表,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听说有诵读比赛活动,自然有主动参与的诉求。教师对诵读注意事项和诵读技巧方法等内容进行重点强调,然后让学生展开诵读展示,进入比赛环节。教师巡视班级,对学生诵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提示,让学生不断提升诵读品质。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诵读比赛,将文言文学习推向高潮。学生对文言文诵读还存在一些认知短板,教师给出专业引导,自然能够促进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对接。
三、拓宽训练域度,凸显文言文有机衔接
文言文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有长远发展意识,注重学生后续的成长。针对初高中教学目标中达成的共识——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对文言文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展开创新设计和组织,让学生在多种训练活动中逐渐掌握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如关涉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内容,即使中考中不涉及,教师也需要对学生展开针对性训练,体现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意识。
教师在发动学生参与文言文训练活动时,需要有观照意识,让学生形成文言文学习体系意识。如《大道之行也》,教师在训练设计时,给学生准备了实词解释、虚词用法、句式判断等内容,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言文中的“大道”进行重点解读,让学生联系《桃花源记》所描述的社会生活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都能够顺利进入到训练环节,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有学生对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有更多理解,但对当时的理想社会形态规划提出不少质疑,认为这只是一种理想而已,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层内涵展开研讨,体现初高中文言文阅读衔接,对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有一定助推作用。
初高中文言文学习需要多点衔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初中语文教学要面对中考,高中语文教学要面对高考,二者对文言文的要求不同,自然导致初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不衔接,教师要有观瞻意识,将眼界放高远,对文言文教学方式展开创新实践,多从衔接可能性方面做考量,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学法传递,通过多元实践,促进初高中文言文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吕碧霞.谈巧设文言文作业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语文天地,2017(02).
[2]王丽娟.关于初高中语文衔接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8(05).
[3]陈小平.基于读写结合目标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J].名师在线,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