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6-03田希彬
田希彬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深,教育部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其是应该具备的适应终身学习的必备能力。“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如何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如何确保初中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了解历史,传承历史,弘扬中华文明。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展开分析。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学生;培养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历史文明,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初中阶段历史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简述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
近些年来,在教学领域过程中,教育部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成为关注度很高的词。若说是新词,它出现的时间也不短了,只是当时大众还不太了解。核心就是关键,核心素养,又称作关键素养,与之相对应的是全面素养。从其它角度分析,核心素养是全面素养的一部分,但是两者切不可画等号。
(二)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在如今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材的选材更加贴近人们生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的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阶段具有深远影响,历史文明要得以传承,必须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道德观,以及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但是我们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仅仅是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并没有学会变通及灵活运用。比如说卢沟桥事变,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其在整个八年抗战过程中的意义。但是对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有何启示意义那,这段历史在我们中国近代史上有何意义那,好多同学都答不上来。学科教学就是致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知识渊博、思维缜密、善良自由、人品好的爱国青年,尤其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这点尤为重要。故此,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怎么让核心素养发挥最大功用,这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要[2]。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创新策略
历史是一门特别重要的学科,不单单是记录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总结历史发展中的智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一)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
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应用能力,也就是主要培养学生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面对同一历史事实,学生要学会一分为二,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历史问题,总结历史发展的社会规律。教师在课堂上要客观解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让学生科学掌握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深化学生的历史观念,增强学生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3]。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只注重历史知识的传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深度挖掘历史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深度挖掘历史教材,提升学生的史料论证能力
历史资料见证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见证了朝代的更替变迁。历史资料可以将历史事件更加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将历史的发展过程还原过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事实牵涉到的相关史料,一般都是比较宏观的素材,或者有专家专门研究,学生接触起来比较困难,在研究方面有一定难度,不太适应初中生学习。教师可以借助乡土历史教学资源更好地开展教学,它有着独特的地域性,比较详细地记录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与地方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密切的关联。借助乡土历史资源,探究乡土历史文化,不仅丰富学生的历史体验,还有针对性地培养了学生的史实实证素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教师可以把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作为切入点,指引学生充分利用历史资源,查找相关文献,记录特定时间书院的建设、招生模式、教学内容、科举考试内容等等,以任意角度作为切入点,完善考察的模式。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通过对上世纪初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本地书院建设规模,以及办学思想的改革,开展历史实证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新文化運动的深远影响,进而更好地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学生通过乡土历史资源,论证教材上的历史事件,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论证素养,帮助学生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当地的历史资源,深度挖绝历史素材,深化学生史料论证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深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历史的时空性,是历史事件最为显著的特点,这也是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历史时空观念,及时在历史时空环境下研究历史知识,这是重要的历史素养。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时间概念以及空间概念,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历史知识的有效记忆。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时间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可以教会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深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要将爱国主义贯穿到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因此,如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如果仅仅是依靠教材的讲解,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贴近现实生活的历史素材,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深化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史料验证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历史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马慧玲.浅析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9(39):152.
[2]沈明春.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J].考试周刊,2019(30):155.
[3]吴浒.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考试周刊,2019(15):152,162.
[4]肖燕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的困惑与解决方法[J].考试周刊,2019(28):149,151.
[5]周代福.浅谈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速读(中旬),2019(2):162.
[6]江海云.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05).
[7]朱卫坚.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高考,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