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6-03杜嫣

广告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民办院校

杜嫣

摘要:高层次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力量,但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尚不够完善,尤其是民办院校高层次人才存在引进和培养的困难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我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发展需求,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院校;高层次人才;人才引进培养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是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层次人才是高校的核心资源,尤其是对于民办本科院校来说,能直接有效地带动其师资力量建设和学科专业发展,是高校科研学术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是我省民办本科院值得深思的问题。所谓高层次人才,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才发展报告》的观点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就是在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和较高威望,在重要岗位上工作、承担重要任务、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较大作用的人才。”本文针对云南省民办院校高层次人才实际和特点,高层次人才仅指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或者具有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科专业带头人、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等高级职称兼“双师型”的人才。

一、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现状

云南地处西部边疆,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自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来,我省不断加强民办本科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引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人才高地,聚集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截止2020年,我省共有9所民办本科院校,分别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和云南工商学院。除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位于丽江市以外,其余全部位于昆明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保障力度不断加强,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二、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我省高层次人才发展的问题和不足。我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国内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表现在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引进和培养困难、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我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一)高层次人才缺乏

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缺乏、总量不足,根据云南省教育厅高职院校师资资源统计,2019年高职院校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28.89%,2018年为28.75%,仅比上一年增长0.14%。2019年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所占比例为48.67%,2018年为50.01%,比上一年下降1.34%。2019年全省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人数为87人,2018年为85,仅比上一年增长2人。

我省9所民办本科院校师资力量整体在不断优化,但一直存在总量不足,高層次人才缺乏的情况。全省民办本科院校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平均比例,以及硕士、博士学位平均占比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高级职称专任教师人数583人,教授、副教授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38.66%,硕士以上专任教师人数828人,硕士、博士学位占比54.9;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教授、副教授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43%,硕士、博士学位占比72.68%;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教授、副教授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42%,硕士、博士学位占比91%;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副教授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31%,硕士、博士学位占比64.4%;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副教授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40%;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有专、兼职教师41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17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18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71人。

(二)人才引进和培养困难

我省民办本科院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薪资吸引力不够,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仍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整体规划,容易受到教学评估、学科申请、科研申报等各方面的压力,忽视对本校学科建设、师资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和论证,为了完成引进工作而引进,表现出极大的无序和成本浪费。有 的 高 校 “刚柔不济”,只考虑硬 性 引 进,对软性引进的办法则思考不多,重视不够,教师稳定性不强,教师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没有形成。此外,人才引进方法单一,引进途径相对比较简单,通常都是在门户网站等媒体上发布招聘信息,或参加各大院校的供需见面会,或求职者自荐,或部分教师引荐等方式,虽然这是一个有效且低成本的手段,但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对高层次人才就难以形成足够的吸引力。

(三)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昆明市,其他州(市)高层次人才缺乏。89%左右的学校集中在昆明市;11%的学校集中在州(市)。全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多集中在昆明、安宁、嵩明。此外,还存在高层次人才专业分布不均衡,部分专业严重缺乏人才;科研基础薄弱等矛盾。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科研工作边缘化的问题,在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课题立项工作中,民办高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与经费支持,处于弱势地位,科研激励机制薄弱,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投入不足,科研基础条件较差,而且青年教师偏多,功底不够扎实,科研能力不强,缺乏学报等素质提升支持与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学术与科研队伍成长缓慢,难以产出较高质量与水平的科研成果。

(四)使用效率不高

我省民办本科院校存在着引进人才后,放任自由,或大材小用,或另做它用,甚至引而不用,用才效率低,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的现象。盲目的把人才引进来,人才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师资建设良性发展无从谈起。有的高校引进人才后,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手段单一,物质投入和学术产出不成正比;有的不重视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如果他们的职业发展前景、名誉和声望等精神要求得不到满足,不能自我实现价值最大化,就会面临引进人才的二次流失。

三、云南省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制定激励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

教育部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水平,高度重视人才对学校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统筹和政策措施制定,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制度,逐步构建适合我省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机制。也对西部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以人才需求市场为出发点,制定一系列符合高校人才培养和激励的制度,进一步帮助高校进行科学性的人才培养,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合理性的人才培养。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术发展前景和地位,高层次人才引领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我省民办本科院校要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需要在保证传统学科、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前提下,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合理地集中力量在科研攻关领域、项目攻关领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求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鼓励高层次人才积极主动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在激励高层次人才方面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以及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科为突破点高度重视调动学科与学术带头人的“领头羊”作用和学术信息传递的“桥梁”作用。利用其学科方面的影响力吸纳越来越多的人才,不断实现人才引进、稳定与学科建设的良性互动,要大幅度提高教师资源方面的合理配置。同时,通过有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学术讲座、学术研讨等内部学术交流制度和对外交流学习制度,加强国内外高校之间、研究机构之间、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高层次教师参加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组织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进修、留学、培训;引进部分优秀国外学者从事高校教学与科学研究活动。

(二)加快高层次人才结构优化及规模化建设

建立人才合理流动调配机制。以重点专业需求为导向,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聚集工程、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等相关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实施特殊政策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中青年优秀人才,进一步加大财政对高层次人才建设的扶持力度。统筹推进高层次人才规模化、系统化建设。推进高层次人才区域、产业、行业、层次等结构调整,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鼓励引导高层次人才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拓宽科研成果展示平台,加快學术与科研队伍成长速度。

(三)逐步构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与机制

推进“互联网+”在人才服务中的应用,整合各种公共政策资源和服务资源,构建高层次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建设,在政策落实、手续办理等方面加强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智力融合的虚拟空间,与国内外、省内外的产业集团、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设合作共赢的平台,建立“互联网+产学研”引智平台,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学习、交流、研讨、创新创业等人文交流平台,吸引外籍人才到云南工作,搭建国际智力交流合作平台,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外向型高层次人才新高地,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创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与机制,民办高校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加强学术交流合作,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构建共享平台与机制,促进科研设施与设备、科技信息与文献、科研人员与技术等科研资源的相互开放与协作,促进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学术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

(四)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人才使用效率

注重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有效配置高层次人才。多渠道引进人才,认真摸清人才需求情况,广泛捕捉人才交流信息,有计划、有目的的多方引进人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坚持自主培养与借力培养、院校进修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针对各类人才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人才队伍活力不断增强,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环境。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妥善解决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促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总结

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提升民办本科院校学术地位与核心竞争实力的必经之路。民办本科高校应掌握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规律,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政策与措施,完善激励体系,创建科研资源共享平台与机制,优化配置,改善环境,不断完善有助于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引才机制。

(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高层次人才民办院校
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
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估指标机制研究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民办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的意义
高层次人才集聚影响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