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绳结图形元素在首饰品牌设计中的创新与研究

2020-06-03张燕诗罗仙凡

广告大观 2020年1期

张燕诗 罗仙凡

摘要:中国绳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人类已有的文明形式最早的文化载体和传统媒介之一。①

本文从传统中国绳结的图形元素,中国绳结的古老吉祥寓意、传统配色及搭配等角度为切入点。对中国传统绳结文化的历史起源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

当中国绳结艺术造型与创新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使中国绳结元素在首饰品牌发展得到广泛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将中华民族文化以及无限的民族文化内涵发扬光大。本文将进一步地研究“中国绳结图形元素”在不同首饰品牌中的造型和材质等方面的表达对其进行整理并从不同首饰品牌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中得到启示,有助于我们对传统中国绳结文化的新认知,促进中国绳结文化及其图形元素可以在首饰品牌设计中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中国绳结;首饰品牌设计;图形元素

一、中国绳结文化的历史

1、中国绳结文化的文化起源

中国绳结被称为“中国传统装饰结”和“中国结”,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据《易.系辞》载:“上古结绳而治”②。意思是在上古时期,当先民们日常生活生活中需要做记号、传递重要信息时都是利用绳子上系结来传达。

先民们将平时极易获得的诸如草、藤、麻、竹等材料通过拧和扭的方式将其柔软性发挥到最大变成了最原始的绳。直至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编织技术大大提升。最好的例子就是在钱塘江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现的一条丝巾,是由四根股绳捻成丝缕,再将其编织成丝绳,纹路呈人字,这样的技法说明当时绳结技术达到一个新高度,且更具美感。

2、中国绳结文化的历史沿革

绳结编织的进步,奴隶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商代,开始有了文字的雏形--甲骨文,出现了大量以“桑”“丝”“帛”等关于布料的象形文字,还有大量关于“丝”字作为偏旁的文字。

绳结向审美功能过渡,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绳结也初步具备了美感。实用性强且朴素的绳结逐渐过渡到装饰功能强的绳结。此时的绳结被装饰到器物、服装上,绳结样式也被装饰到器皿上。

绳结的兴盛时期,南宋时期经济昌盛,生活安宁。绳结在此时呈兴起的势态,是发展过程中的兴盛阶段。万字结、连环结等绳结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绳结的兴盛达到高峰,绳结的鼎盛时期在唐代。这一时期编结工艺日趋精巧,还开设了专门的编结作坊。

绳结的鼎盛时期,明清是绳结的鼎盛时期。绳结种类繁多,配色考究。人们根据绳结形态取名“双鱼结”、“双钱结”、“龙凤结”等。

1.3 宋代 苏汉臣《货郎图》

3、中国绳结文化图形元素的视觉元素

每个绳结都是由几个结饰互相结合,形成具有浓厚吉祥寓意的装饰结扣。总结出中国绳结有以下三个形式特点:

1.符号化

中国绳结的造型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事物中。譬如自然生活中的动植物的具象形态,像菊花、蜻蜓,绳结的具体造型上没有太大的限制,只需要形似。

2.对称均衡

大多数的中国结都有一条中心线或者中心点,加上不同的具象绳结,整体构成一个左右对称、首尾相接、不分正反、四周同形的绳结形象。

3.节奏韵律、对比统一

绳结不断的变化不会显得乱,妙在它的重复组合和变化组合。但变化组合不是将绳结随意搭配凑合,有主次之分和大小之分。总体达到协调。

二、中国绳结的图形元素及寓意

中国结是古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的典型缩影。古人们在自然中得到启示,并以其形状以及谐音取其名。

三、“中国绳结”不同传统配色的意义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红、黄、青(蓝、绿)、黑、白这五种原色与“五行”相对应③。红色的使用率最高,象征着吉祥和喜庆。但为了让中国结的色彩更为丰富、和谐,便吸收了紫、橙、金、银、等色彩作为间色。更为绳结增添了生动性。

人们对绳结的配色遵循中国民间美术色彩“高纯度、强对比”的搭配,对绳结先用大面积的单色营造主体气氛,再使用间色中和单调的配色,增强了绳结的视觉冲击力。

四、绳结图形元素对现代首饰品牌设计的设计理念

一个好的首饰品牌不仅仅需要多元文化理念,还需要人性化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人性化理念是为了适合大众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不再以艺术还原生命为目的,还需要在首饰设计中增添情感的寄托、以消费者为中心。还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仅是环境与资源的持续,还有文化、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设计首饰理念中不但要加入绿色环保的要求,还要结合功能主义加入人性化设计。

五、在首饰设计中融入“中国绳结”特有的编织技艺

在首饰品牌设计中加入中国绳结这一特有的编织技艺,与不同的材质结合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风格的首饰,表达出中国绳结浓厚的东方韵味。以具体的形象作为原型,但赋以简易化的造型和材质去表达。在设计中注重线条,造型中注重意境和材质的装饰,在首饰设计中加入特有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民族特点。

六、不同材质与绳结首饰品牌设计的结合创新

如今化学工艺的种类繁多,多种新型材料让人们耳目一新,这些材料无论是颜色、纹理或质感,与绳结元素结合起来都可以组成一个新的风格。在选材上根据绳结图形元素的相关联与创作者对作品的情感诉求进行选材,能让作品呈现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观,也具备了创作者特有的风格和特色。

新型材料与传统绳结元素的组合,将摆脱原有中国绳结形态的束缚,并更大程度的为创作提供无限的可能,为首饰设计拓展了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七、结语

本文研究的是在现代社会中深度分析中国绳结文化历史背景,并对各个时期的绳结工艺进行归纳,总结不同绳结的图形元素寓意和不同配色的寓意。同时,将首饰品牌设计和绳结图形元素结合创新,创作出以绳结图形元素为主体,不同材质为辅的绳结首饰品牌,更新现代人对传统绳结的固有认知。

未来我们需要将中国传统绳结元素合理运用到现代首饰品牌中,更大程度的展现出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绳结文化的协调和创意。

参考文献:

[1]  马娟娟. 民族绳结艺术——中国结色彩心理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3(9):49-49.

[2]  葛令田.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  吴珊珊. 基于中国传统绳结的纹样设计及应用探索[J]. 上海工艺美术,2016(2):97-99.

[4]  弋玮玮. 中国结艺术研究及其在现代图案设计中的运用[D]. 重庆大学,2009.

[5]  绳结艺术[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李立芳编著,1998

注釋:

①  饰品设计的内在寓意——论绳结艺术[J]. 张卫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6)

②  《易.系辞》,又名《系辞传》。相传文王、周公作辞,系于卦爻之下,后孔子作《系辞传》,通论一经的大体。

③  民族绳结艺术——中国结色彩心理研究[J]. 马娟娟.美术教育研究 . 2013(09)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