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有声语言传播的创新策略

2020-06-03赵静薇

广告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媒介融合创新策略

赵静薇

摘要:有声语言传播相较于阅读等传播方式,具有便捷性以及互动性,也因而受到用户青睐。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之下,有声语言传播面临着新的要求与挑战,也正因为如此,有声语言传播需要对其传播内容以及方式进行创新。本文在对媒介融合与有声语言传播的基础上,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有声语言传播的意义及问题,探索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有声语言传播的创新策略,希望为有声语言的传播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媒介融合;有声语言传播;创新策略

一、媒介融合与有声语言传播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逐步挤压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在这种背景下,媒介融合将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对相关概念进行理解尤为重要。以下是媒介融合和有声语言传播的有关概述。

(一)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是指由于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而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播作业模式,其产生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从一般意义上说,媒介融合主要是指将我们的传统媒体,比如电视机、报纸、期刊,与手机移动互联网等终端设备为载体的信息传播通道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信息成果的形式多样,并且能够通过新的媒体传播平台影响媒体受众。

究其本质,媒介融合就是通过电子移动设备连接网络,从而保证每一个用户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以及选择所需要的服务。

(二)有声语言传播

所谓有声语言传播,是指以语音为形式、以语法为结构,并且以词汇为材料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伴随着文明社会的形成而形成,不断地进行发展和演化。在功能上,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同样也是世界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人们同样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社会的更深层次认知。有声语言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最常见、最常用的信息传播媒介。在当今社会,有声语言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新闻广播、诗歌朗诵、说书等。在传统媒体时代,有声语言传播主要是基于广播、电视等载体,而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产生,有声语言的传播媒介除了广播、电视外,还包括了以手机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体。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有声语言传播的意义

有声语言传播发展到今天,越来越融入并影响人们的生活,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声语言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为以下三点:

(一)引起情感共鳴

有声语言作为原始的自然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最为常见的信息交流方式。相较于传统的由视觉主导的阅读方式,有声语言传播通过对人与人交流的声音模拟的方式,以听觉代替视觉,通过讲述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在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容易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激发人们对信息的兴趣。

比如央视节目《朗读者》就是以有声语言的方式进行传播,朗读者在朗读的过程中,加入自身对文本内容的感触,并且体现于朗读的声音中,作用于观众听觉上,从而形成了传播感染力较强、传播价值较高的声音特色。这种方式更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并且实现文本价值的升华,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导意义。

(二)创新阅读方式

目前,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的碎片化导致了人们的浅阅读,而传播阅读也具有较大的空间限制性。在这种背景之下,有声语言传播由于其便捷性、互动性等诸多优势,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可以说,有声语言传播的出现,创新了人们文本阅读的方式。比如,随着有声语言传播的风靡,有声APP应运而生,其内容覆盖面较为广泛,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其中以喜马拉雅APP为代表,其有声书的流量极高,甚至有的达到了上亿人次的收听量。

总而言之,从表面上看,有声语言传播只是改变了信息阅读的方式,而从更大层面上讲,有声语言传播缓解当下由于时间碎片化而产生的阅读危机,极大地增加了人们的阅读量。

(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有声语言传播之所以盛行,从根本上讲还是基于大众的信息需求。与此同时,更多人发现了这种创新型的阅读方式以及其带来的传播价值。由于有声语言传播的巨大发展潜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成为有声语言传播的生产者,从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有声语言传播软件的盛行,广播剧被人们所熟知,有一定想法和才艺的人由听众转变为创造者,成为了编剧、配音演员等,这不仅增加了有声语言节目的数量,有声语言的丰富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人们创造了更多职业可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有声语言传播的问题

(一)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媒体的发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这不仅影响了媒体界的发展,同样不可避免地对有声语言传播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当前,有声语言传播领域的从业者为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更加重视用户的需求。但由此也衍生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传播者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制造虚假、空洞、浮夸且缺少内涵的广播电视节目,甚至对现有的主流价值观进行颠覆,过分重视节目的收视率。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本质是传播者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其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承担社会责任的媒体人。

(二)语言表达存在缺陷

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信息付费。电影以及电视行业与新媒体融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大量的资本和人才融入有声语言传播领域。新媒体作为有声语言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包含了自媒体视频,比如说哔哩哔哩弹幕网,另一方面是网站视频,如腾讯视频、爱奇艺等。随着大量从业者的涌入,有声语言传播领域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比如一些网站视频节目的语言表达不清晰,节奏语气存在诸多问题等。除此之外,一些有声语言传播媒体为了哗众取宠,采用大量负能量、攻击性的言语,传播了社会不良风气。综上所述,其实都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有声语言传播中存在的语言表达缺陷,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遏制这种风气。

四、媒介融合背景下有声语言传播的创新策略

(一)受众精细化

最开始,有声语言传播与新媒体的融合,由于信息量的丰富性以及信息获取方式的便捷性,有声语言节目的受众逐漸引入线上。但是,随着受众对这种模式的熟悉,海量的信息反而成为了用户信息浏览的负担。因此,有声语言节目需要对受众进行精细化分类,帮助用户获取想获得的信息,从而保持用户的粘性。用户养成一定的收听习惯后,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促进传统媒体向有声语言传播融媒体转型,而其转型的目标则是对用户的精细化定位。而在另一方面,有声语言传播的原住民与传统媒体的转型者展开竞争,从而使得用户的分类更加细化。而不同有声语言传播节目有了不同的受众,并相辅相成,相互发展。

(二)促进传统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转型

不同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肩负着传播优秀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因此,在传统广播电视进行有声语言传播转型的过程中,还需要维护良好的形象,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语音播报。对于一个成熟的广电节目来说,其中凝聚着节目创作者的心血,但其最终是以播音员以及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的方式展现的。可以说,有声语言的相关传播者关系到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因此,对于有声语言传播者来说,还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此助力于传统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传播的转型。

(三)推动新媒体有声语言传播的发展

与传统有声语言节目相比,自媒体的有声语言传播具有更强烈的商业性质,往往最终目的是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为更好地推动新媒体有声语言传播,还需要对机制体制进行完善。首先,新媒体的有声语言传播应当更加注重于个性化的表达方式。现代社会,人们的需求存在多样化的特点,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对新媒体的有声语言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在新媒体有声语言传播的过程中,除了注重经济效益,也不可忽视社会价值。在传播的过程中,应当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注重知识的传播,制作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节目。

五、结语

媒介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新趋势,而同时也提醒着我们需要看清融媒体时代有声语言传播的新路径。在传播的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阅读还是有声语言,本质都是内容的传播,这就要求我们在有声语言传播的过程中不忘内容为王,不断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  宋立.融媒体时代有声语言传播的转型与演进[J].新闻爱好者,2020(01):85-87.

[2]  陈志桐.媒介融合背景下有声语言传播的创新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3(19):72-73.

[3]  李沫苑.有声语言阅读在当下传播的意义——以《朗读者》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10):123+125.

[4]  李佳音.短视频中的有声语言元素传播研究——以“抖音”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8):235.

[5]  王琦.融媒体语境下广播新闻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分析——以东广新闻台为例[J].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17(03):100-104.

[6]  李飒.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主持传播力的策略[J].视听纵横,2012(01):107-108.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媒介融合创新策略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思考和浅谈
新形势下企业干部管理的创新策略探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网络环境下烟草企业营销创新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