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立足教材

2020-06-03冯静静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一题多变数学思想方法

冯静静

【摘 要】数学教学应该立足教材中新知识的生成过程,立足教材中例题书写格式,对例、习题进行变式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立足教材中基本图形的推广应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生成过程;通性通法;一题多变;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材是由有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教育理念的权威专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最近几年,随着讲学稿和导学案的使用,数学教材很多时候都成了摆设。近几年的数学中考题,特别是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越来越多以课本题目为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开发而进行改编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能够扎扎实实地研究教材,利用好课本,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

一、立足教材中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的生成过程

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并不是直接把内容告诉给学生。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这些新内容的生成过程呈现给学生,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以“生活 数学”,“活动 思考”为主要思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素材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尝试、交流、思考的学习过程,来层层推进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在学习《频数和频率》这一内容时,教材设置了学生熟悉的推优活动来引入,通过学生唱票、监票、记录过程,用“正”字来记录票数,通过这一情境的引入,学生不禁会思考:这一活动与数学有什么联系?教师紧接着给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使新知识的引入水到渠成,使学生意识到原来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情感、态度”方面的体验。

教材中新课的引入有时从动手操作开始,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移一移引入新课,学生从中会发现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新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八上《角的轴对称性》这一内容时,教材先呈现探索一:让学生在一张薄纸上画∠AOB,提出问题: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在哪里?为什么?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角的轴对称性,猜想对称轴的位置,为后续研究作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紧接着给出探索二:射線OC是∠AOB的角平分线,如果沿OC所在的直线翻折,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验证猜想,描述发现.最后给出探索三:角平分线除了能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性质呢?

如图1,在∠AOB的角平分线OC任意取一点P,PD⊥OA,PE⊥OB,PD与PE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并让学生进行几何推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因此教师在上新课时,要创设合理的新课引入,参考教材中的引入,重视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证明,不要直接把概念、定理告诉学生,要让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具有一定的过程性。

二、立足教材中的例题、习题

(一)立足教材中例题的书写格式

教材中的例、习题都是经过专家精挑细选的,紧扣新知识的重难点,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巩固新知有很大的作用。例题不仅仅起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还在书写上给出了规范的格式。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平面图形认识(一)》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角、线段这类几何题目的解答题,很多学生只会列些数字的加减,不会用角、线段的符号语言表述过程,第一次接触用“因为.....所以......”这种格式表述几何题,如何把过程表达的清楚、简洁,书本上遵循小步子走的原则,由浅入深把解题过程呈现出来,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例题的解答过程,逐步熟悉解题格式,按照例题格式模仿,渐渐也会书写几何题的解答过程。

(二)立足例、习题,进行变式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中的例、习题,抓住课本这个纲,钻研透教材,利用好教材的例、习题,研究题目,精讲精练,不要就题讲题,要学会对题目进行变式,研究平时考试中常出现的题目和教材题目的联系和区别,减少不必要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一道习题为例:

原题: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半圆,∠B为直角,3个半圆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变式1 以Rt△ABC的三边为斜边的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变式2 以Rt△ABC的三边为边的3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变式1和变式2都以原来的直角三角形为大前提,把原题中半圆分别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求其面积之间的关系。三题虽然有所不同,但解题方法都是一样的,利用勾股定理和等式性质,将(AB)2+(BC)2=(AC)2这个等式分别转化为半圆面积、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和等边三角形面积。

这种变式就是图形变了,部分条件变了,但是方法没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性通法。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哪些题可以用通性通法来解决,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判别,要根据判别式与0比较来判断,利用轴对称性解决牛吃水问题中距离最短问题等。这种类型的题目,思路基本相同或类似,学生只要掌握了题目的本质,无论题目如何变化,都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教师在变式教学时,可以改变原题的某个条件,也可以改变原题的结论,从多方面进行变式,巩固学生对一类题的掌握。

三、立足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对于数学而言,就像阳光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一样。苏科版数学教材在呈现数学结果的生成过程,通过例、习题巩固拓展新知识的同时,还处处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例如在七下《图形的运动》这一内容时,通过学生笔尖的运动,体会点、线、面的形成;通过长方形、直角三角形、硬币的转动,体会圆柱体、圆锥体和球体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悟图形运动的思想。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让学生感悟方程、建模思想;在学习几何知识时,蕴含数形结合思想;学习分式的知识时,可以类比分数的知识进行教学,蕴含类比、转化思想;在学习a2的化简时,需要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四、立足教材中基本图形的应用和推广

教材中出现的几何图形很多看似平淡无奇,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其平凡的外表下蕴含着不平凡,很多图形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美。我们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利用几何图形和性质呈现的对称美,抽象美,简洁美,黄金分割美等。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实数的教学中,在尝试这一环节出现了图2,书本上是讲述把无理数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方法而构造的图形,ICME7会徽的主题图案就是由这幅图形演变而来。

一些基本图形,例如“K”字图形,“A”字图形,射影定理等图形,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基本图形的本质、特点讲清楚,这样学生在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时,能够快速地从复杂图形中找出这些基本图形,或者添加辅助线来构造这些基本图形。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教材这个“本”,教学大计要以教材为“本”。根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教材,研究新知识的生成过程,研究教材中例、习题解决的通法和变式,研究基本几何图形,抓住45分钟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永刚.教材全解配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M].2005-10-1.

猜你喜欢

一题多变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教学中“一题多变”的训练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构造能力
“一题多变”在高中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再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浅谈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策略
习题教学中显化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两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