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03李芳
李芳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实施,小学语文如何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做好与生活的融合便成为小学语文进一步改革的取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当前的改革要求相吻合,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核心观点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是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概述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作为哥伦比亚大学杜威教授学生的陶行知对老师的理论十分赞赏,基于对当时的国情以及社会现状的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将老师“教育即生活”理论“翻了半个筋斗”。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基石之一,是其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陶行知认为,中国要想寻得处理,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教育是首要的。陶行知在美国将教育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回国后继续进行探索,将晓庄学校作为自己生活教育理论实践基地,试图借助于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改造乡土社会。
1926年11月,陶行知在华教育改进社组织的乡村教師研究会上发表了《我们的信条》讲话,倡导“生活即教育”,内容中提到“我们应该坚信乡村学校应该以改造乡村生活为中心;坚信乡村老师应该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观点有三,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
(二)生活即教育
关于生活即教育的观点,陶行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主要包括生活中的教育、生活对教育的影响以及为生活之需进行生活。从中可以了解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对于教育内容进行了界定,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的时空地点不受限制,生活处处是教育,生活对教育有影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其中饱含着陶行知对教育的期盼。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传统教育着重于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反对生活与教育的脱离。
(三)社会即学校
关于社会即学校的观点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之间有着深刻的影响关系,有着深厚的渊源。陶行知的观点与杜威的观点相比,将教育空间进行了拓展,提倡的是处处皆可学习,提倡的是去掉“笆篱”的教育、社会即教育的观点与生活教育的观点之间一脉相承,内部存在着深刻的联系,是陶行知思想的核心环节,促进了教育与时事内部的衔接,从而为教育目的的实现做了铺垫。
(四)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作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核心观点之一,陶行知对其进行进一步阐释,认为教学做是综合体,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从这个观点出发,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中,做是其中的桥梁,是在劳动力上劳心。关于“做”,陶行知认为其有三方面的特性,包括行动、思想以及新价值的出现,做是发明、创造、实验、建设、生产、破坏、奋斗、出路的探寻。总的来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核心观点是以“生活”为基础,对生活教育的内容、目的、方式以及教育领域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阐释,之间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从不同方向解决教育领域各个方面的问题,三者之间既有交叉也彼此之间联系着,是密不可分的整体。陶行知也在多个场合说明“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当然“社会即学校”,“我们可以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我们可以说‘教学做合一便是生活。倘若我们赞成‘生活即教育的主张,那么,生活教育必是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内之教与学必是以做为中心。”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意义
当前,新教育课程改革提倡的是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生活进行紧密相连。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好比人的大名与小名,“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让教育回归生活逐步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陶行知对于生活教育的意义也有自己的理解,“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是大众惟一的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从小学语文教学方面来看,笔者认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的意义有如下几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活即教育理论提倡的是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以及高于生活,这也正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的初衷与归宿,通过生活与教育的联合,增加小学生的生活常识以及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最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来看,带有生活化的气息,反作用于教学理念与教学氛围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讲减弱了小学语文应试化的教育,注重通过现实化、生活化等教育方式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
(二)有助于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动性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语文教育。语文源于生活意味着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生活进行情景化教学,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积极营造仿真情境,通过教学活动进行情境在线,提升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
(三)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对于语文教学内容进行衍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换而言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时空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还有将教学时空以及教学内容相结合课外的实践活动,这也正是陶行知对教育意义的阐释即用于生活。课上、课下的语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如果说课上的语文教学是对语文知识的理论性的教学,那么课下的语文教学便是实践性的教学,两者缺一不可。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受到应试教育的导向,注重知识性的灌输。比如对诗的教学,往往从词、句、篇方面进行知识性的教学,对诗的整体意境的营造缺乏,将诗歌的整体性与完整性统统击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的是实践教学的教育意义,鼓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结合,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性学习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建议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往往在教学活动实施的导向以及目标达成等方面起到方向性的作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不能功利化,要以培养学生全面性人格为目的,致力于通过语文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激趣诱思。
(二)教学情境拟真化
教育离不开生活,源于生活且用于私生活,实施教育活动往往是为了提升生活能力,促进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因而,教学内容的话应该与实际生活进行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主动创设拟真化的生活情境辅助与教学,向学生展示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并启发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与现实意义。比如学生在学习《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爱于表现的天性,提供几个角色让学生进行挑选然后根据教师指定的情境来进行表演,通过表演的过程来理解、领悟狐狸的机智狡猾。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创设拟真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
(三)教学过程实践化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让位教育最终是回归生活,从陶行知先生本人教育实践来看,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正如他所阐释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认为教育应该遵循的根本原则是教学做合一。关于教学过程实践化,教师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作用,比如教师教学结束之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挖掘其动手操作能力。在课堂的知识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课外实践。在《钱学森》这一课学习结束之后,根据学生对钱学森了解和把握程度,开展“学习名人,走近伟人”的班级主题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名人与伟人。
参考文献:
[1]我们的信条[A].陶行知全集(第1卷)[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张英云.徜徉生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德育,2010(12).
[3]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一斑[A].陶行知全集:第2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