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就
2020-06-03宋涛
宋涛
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国际合作交流逐渐增多。
关键词:高等教育;应用型高校;体制改革;毛入学率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末至今的十几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不断飞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高等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已经开始跃居世界第一,并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具体表现在培养研究生和本专科生的学校数量上、招生人数上、在校人数上以及普通高校的教职工人数、专任教师人数以及毛入学率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渐普及及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渐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给高校指明了发展的道路。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关键,而高校又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必然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任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政府每年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根据相关指标可以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一)1978年至1984年为恢复启动期
在这一阶段,国家为了高校工作能够快速稳定和步入正轨,先后于1978年发布了《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1979年发布了《教育部党组关于建议重新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的报告》;1980年提出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1983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成为指导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战略方针等。表1是我国1978—2018年部分年份高等教育发展的统计表,从表1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1978年我国高等学校数量为598所,研究生和本专科招生人数为41.17万人,以及在校生人数为86.69万人,高校教职工为51.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有21万人,毛入学率仅为1.6%;而经过国家发展重心的转移,到了1984年,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恢复,7年内新增高校304所,研究生和本专科招生人数以及在校生人数分别增加了8.65万人和58.67万人,高校教职工增加了28.6万人,毛入学率上升至2.4%。
(二)1985年至1998年为探索改革期
在这一阶段,1985年发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具体任务和战略目标,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提出了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位,并把教育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定位上,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1992年,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研究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改革了高等教育体制、扩大了高校办学自主权等。1993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90年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蓝图。这一阶段,我们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雖然高等学校增加的数量不多,但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以及教职工人数都大幅增长,毛入学率由1985年的2.9%上升为1998年的9.8%,教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三)1999年至2009年为高速发展期
中共十五大提出了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全面部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教育部于1998年底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它是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2007年,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对高校教学质量工作进行改革。这一系列政策有利于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这一阶段我们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这11年来,高校总数量增加了1 255所,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生招生人数增加了521.55万,增长了4倍多,在校生人数增加了1 849.4万,增长了5倍多,教职工人数增加了104.64万,毛入学率由10.5%上升为24.2%。
(四)2010年至今为稳定提升期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成为我国今后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提出在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同时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5年,国家颁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引导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2017年颁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有力推动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这一阶段我们结合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9年间,高校的数量在稳步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明显放缓,仅仅增加了323所学校;招生人数也在稳步增长,但增长幅度减缓,仅仅增加了100多万,在校人数以及教职工人数增长幅度也在放缓,毛入学率由26.5%增长到48.1%,结合这一时期国家颁布的相关教育规定和文件,可以明确看出,国家早已由重视教育的“量”向重视教育的“质”转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师资队伍。
二、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一)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人才,设立了大批的奖项和项目
比如:1994年,我国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1994年开始实施“百人计划”,1998年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08年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二)高校科研贡献突出,取得了一系列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中全国共有113所高等学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通用项目18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82.6%。其中,有76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数为147项,占通用项目授奖总数的65.6%。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连续保持高比例,充分体现了高校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性创新研究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也体现了其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三)我国高校的国际排名不断上升,学科实力不断增强
2019年6月19日,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发布了2020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上榜高校共计69所,其中,世界排名前200的高校,我国占7所。2018年,我国有219所高校的893个学科进入ESI前1%,到2019年,则有258所高校的1 060个学科进入ESI前1%。
三、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取得突破
一是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完善。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高校不断扩大自主办学的权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实施,政府的职能逐渐转变,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趋势加快落实,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正逐步加以完善,逐渐形成了成熟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二是在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方面,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办学,所以我国实行一主多元的办学体制,公办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是高校经费投入体制逐渐由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向以财政拨款为主、多元筹措资金为辅的多元投入阶段。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自从2012年首次实现占GDP比例4%以来,已经连续6年超过4%,高等教育的主体投入也有了保障。
四、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国际合作交流增多
随着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对外交流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也在各国之间相互交流和影响,国外的教育模式会对我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等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很大影响,截至目前,我国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大学有9所。至2018年9月,我国本科及以上层次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数量已达82家,在校生人数超过15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当然,通过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还会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我们期待我國高等教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翠萍.一种分析范式: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俞冰.我国近30年来高等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状况[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39-41.
[3]忠建丰.高校获奖比例再创新高 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一等奖均达100%——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高校获奖情况[EB/OL].(2019-01-09)[2020-02-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1/t20190109_366473.html.
[4]中国新闻网.中国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82家 在校生逾15万[EB/OL].(2018-12-14)[2020-02-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837906050635943&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