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学生讲堂”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0-06-03贾成刚

江西教育B 2020年5期
关键词:宁国市讲堂古诗

贾成刚,安徽省宁国市城南学校教师,教育部中央电教馆cose中华传统文化高级讲师。近几年,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5万字,到包括闽南师范大学、台湾台中教育大学、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企业做讲座100多场。指导学生在报刊上发表多篇作品。

一、“学生讲堂”的产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如何实现这一思想?我想到,我们教师从备课到上课,就是先主动地对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然后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设计出教学方案,再表达出来,这表达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那么,我们能不能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呢?于是,2015年春季,我联合我们学校2012级三个班的语文教师开设“学生讲堂”,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生讲堂”的四个版本

1. “学生讲堂”1.0版

我们“学生讲堂”的第一个项目是“走进美丽的古诗世界”。

我们提出的“美丽的古诗世界”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内容层面的。我们让学生走进的不是“古诗”,而是“古诗世界”。单就一首古诗来说,我们让学生涉猎的范围不仅仅是古诗的内容与思想,和该诗相关的一切学生都可以自由进入。范围越大,学生探究的兴趣点就越多。

二是方法层面的。我们的方法主要有两点:①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美丽的古诗的班级环境;鼓励家长打造学习美丽的古诗的家庭环境。我们不仅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编“班本教材”,还鼓励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编“家本教材”。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究“美丽的古诗世界”,共同成就自己的“美丽的古诗世界”,并使之越来越美丽。②让学生走上“学生讲堂”,表达出自己的“美丽的古诗世界”。

以上仅仅是方案,从方案到铺开,中间需要一个样板,谁来做成这个样板呢?正巧,2012级1班彭刘同学的母亲是3班的语文教师,这对母子主动承担起这个任务。确定好这些时,刚过清明小长假,这对母子就一起走进了杜牧的《清明》。

2015年4月17日,才三年级的彭刘走上讲堂。他从《山行》导入,带领大家了解作者,然后用各种方式朗读这首诗。接着他在优美的音乐中,面对着配图,用讲故事的形式解释了这首诗。之后他和大家聊起了清明节的风俗:植树、扫墓、踏青、放风筝、蹴鞠等,最后重点和大家交流了我们当地清明节的特色食品清明粑粑的制作过程。

这个流程用时13分钟,接着,教师主持评价,同学们讲到了“小老师”的风采,讲到了“小老师”的讲课内容,讲到了对这些内容的认识,讲到了自己也想这样上讲堂……然后,教师又把主持权交给“小老师”,让他督促同学们背下这首诗,先背下的协助“小老师”检查背诵。

这堂课完全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课后,我们团队成员总结沉淀,形成了我们“学生讲堂”的1.0版。

选题:学生和家长共同选课题,报老师同意。

备课:学生和家长共同探究,“备课”,做课件,学生拿家长当学生“磨课”。等学生和家长认为可以上课了,再报告教师,教师安排时间让学生上课。

上课: “小老师”讲课不超过15分钟;接下来教师主持评价,约10分钟;剩余时间由“小老师”督促同学们背下所讲的诗,先背下的协助“小老师”检查背诵。

彭刘同学的一堂课,让他成了班级的明星,也成了学校的明星,好几个班级请他去上课,每次上课,我们都通知家长,不少家长赶来听课,于是,“学生讲堂”风风火火起来。

2.“学生讲堂”2.0版

2016年春季,“学生讲堂”渐渐淡下去了。我们分析原因,是很多家长的古诗素养跟不上。怎么办?我们团队成员经过讨论认为:“学生讲堂”非常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依靠家长不行就依靠同伴。于是,我们利用“同伴教育”理念,将“学生讲堂”升级到2.0版。

选题:教师确定一个大项目,学生组建研究小组,从大项目中认领一个小项目。

备课:小组成员共同探究,“备课”。

上课:各小组一起到大项目的特定地区上“学生讲堂”。

2016年9月初,我们设计了一个项目:10月7日到山门洞景区给游客当导游,小景点共16个。学生组建了16个研究小组,每组认领一个小景点。各小组成员先独立查阅相关资料,再到一起整合成解说词,再对全体同学说出来,请大家帮助让解说词更加口语化,然后分工解说,再合为一体。10月7日那天,我们把学生带到山门洞景区给游客当导游,所有学生侃侃而谈,游客称赞不已。

3.“学生讲堂”3.0版

2017年,我们“学生讲堂”升级到3.0版。

选题:教师随机地给全体学生各自一个课题。

备课:学生独立探究、“备课”,自我“磨课”。

上课:所有学生同时上“学生讲堂”。

2017年12月1日,我们把学生带到宁国市兴宏工艺标本有限公司,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标本的制作。整整一天,所有人都完成了一件标本作品,有动物,有植物,除了小白兔,其他他们都不认识。之后我们布置任务:所有人研究自己亲手做的标本,准备向全校同学解说。

同学们一头扎进网络,几天后,一份份解说词出来了,有长有短,有好有差。有些是纯粹的网络语言,学生不会把网络语言变成自己的口语,我们几个教师帮其修改删减。

我們先安排学生模拟解说。等学生准备得差不多了,我们安排好几批其他班级的学生来参观。这帮孩子每一次接待都是一次磨炼,之后又是一次提高。

2017年12月28日,来自宁国市各中小学的50多名教师来参观了。学生个个自信满满,阳光灿烂,和各位教师互动自如。反馈时,教师们给的评价是:惊叹、神奇、如果不是亲身感受简直不敢相信……

4.“学生讲堂”4.0版

在“学生讲堂”3.0版实施之初,我们就启动了“学生讲堂”4.0版的实验。

选题:学生自主。

备课:学生自主,教师和家长是绝对的助手。

上课:学生自主。

2017年12月28日,2012级1班的张如一同学向全班56名同学和前来参观的50多名教师做了一场讲座——《百年近代》。她用实例向大家介绍了中国从虎门销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在讲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时,她列举了好几位我们宁国市的英雄。在准备这堂课时,她去了宁国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还拜访了两位健在的抗日老战士,一位90岁,另一位92岁。这堂课最后,她邀请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全场所有的人无不昂扬振奋。那是一直压抑后的豪迈宣泄啊!

这堂课证明,我们4.0版的“学生讲堂”实验成功了。

三、结语

1. “学生讲堂”的四个版本的适用年级

2018年后,我们在学校推广这种做法,好些三年级以上的班级参与进来。我们发现:三年级适合用1.0版,用2.0版就有难度了;四年级用1.0版、2.0版都适合,再高就有难度了;五年级四个版本都适合;六年级适合用后三个版本,1.0版幼稚了。

2. “学生讲堂”的三个作用

(1)牽引作用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我们将上“学生讲堂”作为学生成功的标志,激励学生去积极探究。

(2)交流作用

学生一旦获得了上“学生讲堂”的机会,就可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到他的探究成果。

(3)评价作用

让学生上“学生讲堂”本身就是一种评价。“小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和同学的互动也是评价。上课之后的评议指导更是评价。这些评价会激励所有的孩子都努力走上“学生讲堂”, 这些评价会指导所有的孩子更好地走上“学生讲堂”。

3.  “学生讲堂” 起于探究,终于表达

这“探究”是目标驱动下的主动阅读,其中涉及了识字;这“表达”是口语交际,要完成好这个口语交际,必须将查阅的资料进行处理,还要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口语,这要写作。探究的过程,是自主的,也是合作的。从探究到表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即“学生讲堂”是“综合性、实践性”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宁国市城南学校)

猜你喜欢

宁国市讲堂古诗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