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背景下高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20-06-03吕磊
吕磊
[摘 要] 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关键期,整体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前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管理会计师资力量薄弱,管理会计信息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从观念更新方面实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创新教学理念,设置更加健全的课程,加大师资投入力度,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企业业财融合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配给。
[关键词] 业财融合;管理会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圖分类号] F234.3;G7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4-0089-02
一、引言
业财融合一体化是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业务与财务有机结合,依据企业发展的战略,形成资本流程和数据交换之间的信息流,共同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发展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估。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急需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应在经营与财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以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但是当前整体上我国企业的业务与财务在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上都出现了严重分离,双方数据和信息无法衔接,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对管理会计的发展构成了重大障碍。
管理会计人员的短缺又严重制约着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财政部在管理会计人员培训中明确,鼓励高职院校加强会计管理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并加强会计管理专业方向建设和高级管理人员培训。
二、我国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已有近2000万名会计从业人员,但是,会计人员结构极其不合理,低端的会计人员过多,高层次的会计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管理会计人员等具有复合型高级综合能力的人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人员构成更加不合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人员构成比例高达一比九,90%以上都是财务会计人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管理会计人员从数量和质量都差距不小,这种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我国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问题
第一,管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设置比较完善,形成了包括“初级会计”、“中级会计”与“高级会计”在内的完整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采用阶段性学习方式,具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但是对于管理会计的培养,高职院校一般只开设一门“管理会计”课程,没有相应完整的课程体系建设。院校、教师与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第二,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会计教师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人才库建设远远不够。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的教学与研究需要大量的实地数据研究,由于难以短期内取得成果,研究周期长,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管理会计方向研究的意愿低于普通高等院校教师。
第三,管理会计信息基础设施滞后。管理会计的应用需要一个高度完善的信息环境。目前,大数据与“互联网”的新形势建设正在适应管理会计的发展要求,利用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管理会计可以利用实时获得的企业业务和财务信息来规划、决策、实施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会计管理职能建设的实现只是空谈,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会计信息基础与技术的培育。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育停留在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上,只教财务会计系统,只是会计凭证记账,会计账簿到会计报告的生成过程。忽视会计信息的整合和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信息的整合与处理,高职院校会计实验班只实践财务软件的普适操作,与管理会计信息培训没有任何联系。管理会计人员在信息处理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达不到管理会计应用人才的信息化的基本要求。
三、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
作为企业和社会急需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要在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加快培养机制的改革,适应和满足社会与企业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巨大需求。笔者通过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应从多方面创新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和教学模式等多方面的改革,要基于教育改革理念的创新。
(一)创新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理念是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高职院校首先要从思想上认清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坚持观念创新,才能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基于业财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总趋势,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与提高,从掌握会计财务知识到处理政策和分析行业发展、经营模式和价值链信息。因此,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会计财务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其数据收集与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数据价值的分析、评估和决策能力。
(二)健全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应加强多方位全面发展侧重管理与分析等共识性普惠教育课程。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应尽量少设置,减少财务会计课程,增加管理课程。围绕会计人员培养目标的业务与财务管理整合,建立更完善的课程设置:
第一,改进管理会计课程。目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知识体系落后,侧重于财务会计课程,忽视管理会计课程,必须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比例。因此,除了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外,还应开设“管理控制机制理论与设计”“预算管理体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成本管理控制”“内部报告与决策支持”等管理类课程。
第二,加强信息管理化教学。管理会计要求能够分析财务与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找出数据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价。在信息经济时代,会计人员要接受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科学等课程的培训,对于管理会计的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并不相同。目前,高职院校一般只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难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因此应开设“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数据处理”等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软件开发操作和系统维护能力。
第三,增加管理与沟通课程。我国企业会计一般指财务会计人员,而会计人员被认为只是进行记账,不需要太多的沟通技巧。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严重不足。然而,在业务财务管理一体化下,会计沟通技巧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沟通管理能力,高职院校还应开设“管理与沟通”和“商务沟通”等选修课程。
第四,丰富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业财一体化下管理会计人员的关键。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还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下,学校必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课程体系。校外实践课程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充分利用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人才培养平台为学员提供积极实践的机遇。
(三)加大师资投入力度
在财务综合化与业务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高职会计教师必须具备管理的视角,与企业管理接轨,形成与会计理论和企业管理紧密结合的教学能力,以实现会计教学的科学性发展。
第一,对于现有的高职会计教师,校方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支持,包括管理会计实务案例培训,大数据和“互联网”,支持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培训,掌握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在企业工作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际工作经验,增加新的创业教学案例。
第二,整合高职院校教师资源,建立会计、信息、网络、管理等多元化的教师融合教学队伍。搭建交流平台,团队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跨学科知识体系教学的相互融合。
第三,校方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财务经理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审计师作为校外导师,专注于为学生教授应用型与实践性课程。
(四)打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实体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教育多样化的需求。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校方要从教育理念创新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采用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刺激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全面覆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微课程与校外专家网络授课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在网络教学中,积极使用案例研究,在线互动等方法,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四、結论
在业财融合一体化发展下,管理会计发展是新时期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产业与财务管理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管理会计人才面临巨大的缺口。面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挑战和机遇,高职校方要加快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与创新速度。以理念创新为教育改革创新的前提,以课程改进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以增强教师队伍为教育改革的保障,以教育模式多元化为教育改革的途径,为企业与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永清.中国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7(15):47-55.
[2]刘金彬,赵蓓,曹明才.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J].财会月刊,2018(20):101-107.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