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江南丝竹音乐与江南风格器乐曲的区分

2020-06-03张介林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
关键词:丝竹声部二胡

张介林

摘要:江南丝竹和民族器乐曲无论在概念和音乐风格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然而,与之相近的江南风格器乐曲也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但在江南丝竹界,人们经常在两者之间难以区分而争论不休。本文从音乐形象和精神气质、音乐特征和呈现环境、音乐织体和演奏特点、乐队编制和乐器特色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两者之间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江南丝竹   江南风格器乐曲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064-02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鼓舞下,江南丝竹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然而,在许多江南丝竹交流、展演、比赛中,总会看到一些类似器乐曲的作品混在其中,引来无数质疑和纷争。因此,有必要对江南丝竹音乐(以下简称江南丝竹)与江南风格器乐曲(以下简称器乐曲)的特征和关系界定清楚,以便对两者进行鉴别和区分。

首先要明确的是,江南丝竹与器乐曲在类别上不是并列关系的。从逻辑学上说,器乐曲是江南丝竹的外延,江南丝竹是器乐曲中的一种民间合奏音乐。而器乐曲它涵盖了所有的江南风格的器乐合奏、重奏、齐奏、独奏乐曲,是江南器乐音乐的总称。江南丝竹与其他地域特征鲜明的音乐,无论在旋律、音韵、调性、节奏、乐器等方面是一目了然而不难区分的。但江南风格的小型器乐合奏曲与江南丝竹究竟如何区分呢?特别是由作曲家创作或改编的江南风格的器乐小合奏与江南丝竹就更容易混淆了。

一、从精神气质看

一个地区的音乐总会显示出该地区悠久的历史、自然、人文和浓郁醇厚的地域风采,蕴含着该地区的精神气质和形象特征。优美的江南自然风貌、丰厚的人文资源、发达的经济滋养了江南的音乐。特别是地域语言特点直接奠定该地区器乐、戏曲、曲艺、民歌等艺术的音韵基调。优雅精致的江南人文和自然环境,温婉嗲气的吴侬软语所孕育的江南音乐也必然是优美流畅、精致典雅的。

江南丝竹与器乐曲一样,都具有江南的韵律美。但江南丝竹属于民间音乐,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灵活性,质朴自然的音乐格局。传统的江南丝竹,以小三度音程上下回旋环绕进行为主要旋法特色,以自由的支声性演奏去丰富和充实旋律,追求细巧法,侧重韵律美。这与吴方言音调起伏小,语速快、含蓄婉约的特点和戏曲伴奏音乐关系密切,音乐显示出的是“精致、平和”的音乐形象。江南丝竹从民间走向都市后,在乐人们通过长期的加工磨合以及雅集活动的推动下,音乐更趋雅化。如:《春江花月夜》《霓裳曲》等,音乐的精神气质更具文化品位和城市气息,音乐形象更加“优美、典雅”。

器乐曲与江南丝竹同样都是合奏乐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江南音韵之美,但其更强调艺术感染和音乐表现力。旋律突出、主题鲜明、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并具有思想感情。由于乐队编制较大,音响效果较丰满立体,即便小型音乐作品也往往通过作曲家的手法和演奏家的技法展示,以体现时代精神和高、大、上的审美取向。与江南丝竹的细、轻、柔的悠闲化情调相比,所展示的精神气质与音乐形象是有着内在性格、情感、审美上的不同。

二、从呈现环境看

江南丝竹的特点是小、轻、细、雅。“小”是指乐曲篇幅短小,乐队小型化;“轻”指音乐轻快流畅,让人听着感到轻松愉快。许多专家学者把江南丝竹称为典型的民族轻音乐;“细”指音乐细腻柔美,演奏风格细致精到;“雅”指曲调优美流畅,含蓄典雅,而不粗犷过火。它属于室内乐种类,适合在厅堂楼阁等优雅的环境中演奏。乐手常常表现出灵活随性,自由组合,他们在一起切磋技艺、以乐会友。历史上丝竹团队往往不以谋生为目的,与堂名、道场等乐队有着职业与非职业之别。因此江南丝竹是植根于民间,具有自娱自乐的特点。

而器乐曲侧重音乐性和表现力,旋律起伏多变、生动感人,乐曲结构新颖独特,注重高低强弱和节奏变化,乐曲篇幅也大小不一,适用各种舞台表演。民族管弦乐队具有很大的表现能力,当演奏江南丝竹作品时,作曲家通常会重新编配处理,而出现器乐化倾向。或直接将江南丝竹作品改编成器乐曲。如根据传统江南丝竹改编的《凡忘工》,原是一首淳朴典雅、韵味浓郁的传统江南丝竹名曲,而由民族音乐家聂耳改编成《金蛇狂舞》后,就变成一首热烈欢腾的器乐曲了。它经常在欢庆场面作为开始曲或压轴曲。传统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被改编成《江南好》后,第一句就来个八度跳进,旋律就此变得高亢嘹亮了。以高胡主奏的一组弦乐,此起彼伏,塑造了好山好水的江南好风光,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它虽然更具有舞台观赏性和耳觉艺术冲击,但它已不再是江南丝竹,而是一首江南风格的器乐曲了。

三、从演奏特点看

江南丝竹通常以笛子、二胡为主奏,文曲以二胡、筒箫主奏。每件乐器根据乐曲基本旋律进行即兴的嵌挡让路式演奏,从而形成“支声复调音乐织体”,这是它的艺术特色。传统江南丝竹是没有专业作曲家编配的,乐谱上没有任何演奏技法标记,全凭前辈们口传心授和演奏者的经验、体会,以及乐手之间长期的磨合形成的默契。灵活即兴地运用所掌握的各种技法进行演奏,使音乐生动有趣、韵味浓郁。如果没有这些技法的支撑,乐曲将枯燥乏味。乐手用相同的乐谱,在演奏中进行小幅度的加工变化,以“七分同,三分异”的约定俗成原则,并对同一首乐曲可以用不同的乐器组合,采用不同的调性和速度去演绎,每次演奏有不同表现和效果,被称为“一曲百奏”。江南丝竹是乐手在长期的磨合切磋中形成的音乐。而器乐曲往往由声部完善的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即便作曲家在改编和创作江南丝竹乐曲时,也往往会效仿西洋交响乐团,每个声部有多件乐器,尤其是弦乐,分高、中、低三个声部,二胡作为弦乐组基础声部,甚至需要几十把。采用和声、复调等手法进行编配处理,使音乐织体严谨立体,色彩丰富、声部清晰。在演奏中,必须严格按照作曲家的要求和乐谱所标示的各种记号来演奏,且本组声部的演奏技法也必须整齐划一。而江南丝竹就不能受此限制,否则乐手就将失去即兴发挥的空间。总之,器乐曲是以和声复调等手法配置乐曲的,是体现作曲家意志的,而器乐曲往往是由专业作曲人士创作而成的作品,它的特点在于能让各种乐器的性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创造出每件乐器的最佳表现力。而江南丝竹体现演奏员自由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的演奏特点,如果没有了“支声复调”的艺术特点就将划归为器乐曲了。

四、从乐队编制看

江南丝竹通常是单件配置的小型化乐队,且组合形式自由灵活,可根据出席人数、演奏场地等情况随机应变。当然,一个人的独奏不能称之为江南丝竹,因为这是偏离了江南丝竹作为合奏乐的属性。所以,至少则二、三人,通常十人左右,常规乐器由二胡、笛子、琵琶、扬琴、笙、箫、反二胡、阮、小三弦、小打击等,没有低音声部。这是典型的江南丝竹乐队编制,虽然在历史上曾有“打双桥”(每个声部二件乐器)的形式,但这是偶尔在较大的喜庆场面,或在丝竹聚会时的一种娱乐性的活動。江南丝竹这种自由灵活,单件配置的乐队组合是有利于演奏者的即兴发挥。有时我们看到乐队中出现几把二胡,这应该有正调和反调二胡,还有中胡等组成,而不会采用同调二胡同时演奏,这会限制即兴发挥。更不能乱加其他地域特征鲜明的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更是格格不入的。江南丝竹音乐作品大致相近,因此小乐队编制基本固定。

而器乐曲往往由民族管弦乐队完成,虽然它是从江南丝竹小乐队演化而来,但当代民族管弦乐队已是由弦乐组、弹拨组、吹管组、低音组组成的大型乐队。当然,乐队编制是根据作品需要来组建的,当乐队需要表现地域风格的乐曲时,会出现该地域特征的色彩乐器。有时为了强调乐器色彩和性能的发挥,会采用炫技等手法以求感官刺激和离奇效果。而当演奏小型江南风格的器乐曲时,至少也要习惯性地配上大提琴等低音乐器,二胡起码两把以上。因此,江南丝竹乐队编制是小而活,即使演奏同一作品,人数可多可少不足为奇;民族管弦乐队演奏江南丝竹会表现得高而严,同类乐器演奏动作也整齐划一。

从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江南丝竹音乐与江南风格器乐曲的关系和区别,虽然它们都是江南音乐,但在精神气质、呈现环境、演奏特点、乐队编制、审美取向等方面还是能找出不同点的。

参考文献:

[1]曲怡.论江南丝竹音乐风格在二胡作品中的表现[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2]永清.谈昆曲与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3,(03).

猜你喜欢

丝竹声部二胡
二胡悠悠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丝竹
江南丝竹
小议江南丝竹的风格和特色
一把二胡
我的二胡情结
让丝竹文化绽放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