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丝竹文化绽放校园

2016-06-30田智雄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仁和丝竹神韵

田智雄

2010年,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梅林小学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丝竹”的传承基地。为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丝竹”,梅小人开发了以“丝竹神韵”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将“传丝竹文化,扬传统美德,铸美好心灵”理念与学校管理、课程、活动相结合,探索出以“仁和”为核心的丝竹文化精神,把丝竹文化传承教育融入育人目标,融入校园文化,让丝竹文化绽放校园。

一、梳理资源,唤醒非遗保护意识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丰富的曲目曲牌、独特的韵味在我国民间纯音乐上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2006年,“宜昌丝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校座落在“宜昌丝竹”发源及流行的轴心地带——鸦鹊岭集镇,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针对学校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和丰富的本土资源,根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指导,梅小人最终选定“宜昌丝竹”作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项目。由此,学校提出“传丝竹文化,扬传统美德,铸美好心灵”的特色兴校理念,将丝竹文化传承教育融入学校育人目标之中,努力打造宜昌乃至湖北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丝竹”传承特色校园。

二、试点推广,提供传承发展平台

我们知道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传承宜昌丝竹又涉及器材的购置和专业技能教师的聘请,更离不开上级领导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为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开发计划,决定按照计划,先试点推广做出成效,然后再全面展开。

学校召开了“丝竹进课堂”全体学生家长动员会,通过镇委领导和学校的宣传动员以及观看优秀民间艺人的精彩表演,学生家长纷纷点赞支持,积极为孩子定购乐器。

学校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学校坚持不失丝竹古韵,严把专业水准,并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编写教学计划和校本教材,开发出校本课程《丝竹神韵》。“丝竹神韵”校本课程目标为:学会技能,传承文化,养成美德。“丝竹神韵”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性课程、技能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是基于“宜昌丝竹”的文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器乐篇、历史篇、人物篇、民俗篇、故事篇、仁和篇。技能性课程是“宜昌丝竹”演奏方法与技能的传授、练习(技能篇)课程。拓展性课程内容包括开发曲谱篇、组建丝竹文化传承各种社团,人物故事采编社团、舞蹈健身社团、丝竹表演社团;创编丝竹音乐、舞蹈、课本剧等。

学校安排每周授课一次,在双休日安排一天时间进行专门教学,每次保证4课时,暑期集中时间训练。每周三下午社团活动共开设打击乐、扬琴、琵琶、竹笛、二胡、中阮、中胡、大提琴、笙等课程,500多名师生参与了学习。每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评比活动,如“中国儿童音乐节”“民间艺术大赛”“黄鹤美育节”“非遗艺术大赛”等。学校建立了宜昌丝竹全面进课堂长效机制,让宜昌丝竹走进课堂,让丝竹音乐溢满校园,让丝竹技艺代代相传,让丝竹文化熠熠生辉,让丝竹神韵永驻心间。

三、构建文化场,让非遗的种子生根发芽

文化是一种历史传承,精神是一种高度凝炼。在学校文化建构中,学校的文化精神是核心,有了文化精神,学校就具备了不可动摇的文化理念,拥有独特的教育身份,学校的特色建设就有了明确方向。那么,丝竹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什么呢?通过仔细研究宜昌丝竹的历史渊源和现代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学校将“丝竹神韵”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凝炼为“仁和”,即“仁爱、和谐”,也就是在师生中培养以“仁爱”为起点的良好思想品德,以此规范师生言行,引领师生和谐成长。

在实施“丝竹进课堂”活动半年后,学校开始了校园文化的筹建构思工作,根据“宜昌丝竹”这一学校特色项目,学校的校园文化主题研定为“丝竹神韵”。“丝竹神韵”主题环境文化建设,共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金石篇”“礼乐篇”“仁和篇”和“琴台篇”。这些环境设施的建成,为学校的丝竹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漫步校园,随时随处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宜昌丝竹”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梅林小学)

猜你喜欢

仁和丝竹神韵
论丝竹玩友——群落生态视野下的乐人群体考察(上)
小学之花春浪漫 仁和文化育桃李
再议仁和拒付退单案
“江南丝竹”的“合乐”传统及其文化阐释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天下仁和初露直销锋芒
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读《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有感
紫丝竹断弦歌落
风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