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零陵渔鼓的唱词研究

2020-06-03刘兰倩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
关键词:唱词创作

刘兰倩

摘要:零陵渔鼓作为地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其唱词中体现了零陵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通过研究零陵渔鼓的唱词,对其创作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零陵渔鼓的保护传承及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零陵渔鼓   唱词   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032-02

零陵渔鼓是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说唱艺术,2014年作为“湖南渔鼓”的分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零陵渔鼓不仅体现了当地的艺术文化特征,其唱词更是真实地见证当地的人文历史,独具地方特色。

一、零陵渔鼓唱词的概述

零陵渔鼓的演唱使用零陵方言,唱词常以七字为主,根据具体作品也有五字、九字、十一字、十二字的唱词,这些唱词均为规整结构,上下对仗,讲究二四句押韵,在零陵渔鼓中更严格的押韵是一二四句均押韵,如传统作品《春夏秋冬四季天》中的唱词“春夏秋冬四季天,风花雪雨四相连,燕飞南北知凉暖,人老何曾转少年”。又见新创作作品《改革开放四十年》中的唱词“改革开放四十年,神州无处不胜言,潮起东方震天响,经济崛起迅空然”。

二、零陵渔鼓唱词的创作

传统零陵渔鼓唱词内容多以故事的讲述为主,篇幅较长,演出时长最长可达三至四小时。短篇的零陵渔鼓常常加入赞颂宣传的内容用以传唱,当年零陵渔鼓常作为祁剧的串场节目,内容大多诙谐幽默,采用边打边唱即兴演出的方式以活跃气氛,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这样的演出大多需要渔鼓演唱者具有一定的即兴能力,依据当时的场合和气氛即兴创编演唱,这就要求渔鼓演唱者要具备创作的能力。据传承人唐天宝介绍,渔鼓唱词的创作第一步是资料收集,这一步在过去的年代常常通过采风、抄写、剪报实现。在如今信息发达的年代,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更加便捷,但无论通过何种形式进行资料收集,创作者都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面。第二步需要依据创作主题展开创作。传统零陵渔鼓的创作常常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故事戏剧化的写作,而现阶段的零陵渔鼓的创作往往是依据当下时代的主题进行写作,以零陵地方特色方言进行书写表达,书面语与生活化语言并行,语言习惯符合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做到既富有文学色彩又通俗易懂。零陵渔鼓的唱词做到了与零陵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服务于当地的观众,使之成为观众喜爱的艺术形式。

三、零陵渔鼓唱词的特征

(一)零陵渔鼓唱词的地方性——零陵方言的运用

渔鼓的唱词与当地的语言特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零陵方言的发音特征总结如下:声母发音特征主要集中在“j、q、x”保留了舌根发音为“g、k、h”;“f、h”相互混淆;“n、l”相互混淆;“z、c、s”发音为“j、q、x”。韵母发音特点有单韵母“u”不呼转;鼻尾韵“n、ng”不分。零陵方言声调与普通话相比较,阴平接近于普通话,阳平是中平调,上声只有降调,去声与普通话相反为升调。整体相对比,零陵话相比普通话发音更重,同时音调整体相对偏高。这样的语言特征对于渔鼓的唱腔也相当吻合。在跳进和级进的旋律中零陵方言的发音显得更具地方特色,使方言中的音调和咬字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零陵渔鼓的实际演唱中方言的运用也相当有讲究,并不是全套直接使用零陵话,而是在地方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出舞台戏剧语言,对于部分的方言发音加以修改以更适合舞台表演。尤其在传统零陵渔鼓的演唱中,对于语言的发音更为讲究。具体表现为:一是恰当的同义词替换,如在零陵方言中“说(shuo)”使用的是“讲(gan)”,但在演唱中发音更好听,同时为了让观众听的更明白,会用“说(xue)”来代替“讲(gan)”。二是同音字的刻意区分,前面说到零陵话“f、h”相互混淆,也就是说“婚”字和“分”字在零陵方言中是同一个发音“fen”,但是在具体演唱中为了避免歧义,会把零陵话发音的“婚(fen)”刻意唱成“婚(hun)”,以避免包含“分”的意思而引起观众的误解。

(二)零陵渔鼓唱词的叙事性——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传统零陵渔鼓以故事的叙述为主,剧情中主要是表现矛盾冲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讲述故事的同时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在唱词的叙述上也体现出了“起承转合”的特征。传统零陵渔鼓中长篇代表作品《三姑记》便是典型的叙述体形式渔鼓,故事讲述的是王家三个女儿一生的故事,引诗中交代故事的背景和主题思想,同时引出下文:“苦口良言奉劝恩,为人切莫起黑心,起心害人终害己,明有青天暗有神”。

“起部”中故事交代了地点在永州零陵城外二十里的王家村,以及故事的基本人物关系,“王姓公公家富豪,家有良田五百零,老娘叫做王婆婆,所生一男三女身。儿子在家看书时,三个女儿嫁了人,大姑嫁在张家内,二姑嫁在李家门。大姑家中多财富,二姑家中有金银,只有三姑命又苦,嫁到肖家受苦贫”。在故事的开头铺垫了矛盾的开始,三姑娘因为嫁入贫困肖家引发了之后王家的矛盾,“起部”的故事让观众跟着渔鼓词的脚步迅速进入情景,同时又对之后的故事发展充满期待。

“承部”是故事矛盾的具體展开,篇幅相对而言为全篇最长,也是渔鼓作品最为精心安排的部分。在这一阶段不仅要承接故事的开端,同时要为“转部”进行铺垫,将矛盾推向至高点。《三姑记》中故事发展中王婆见三姑的日子太贫困,希望三姑改嫁给家世显赫的刘公子,可是三姑并不愿意拒绝了爹娘的心意,王婆见女儿已决心回绝:“你若不听爹娘话,永世莫上我的门”。三姑夫妻两人生活一直不见起色,孩子的出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拮据。王婆生日之时三姑带着孩子直接被拒之门外,王婆对三姑的孩子也不待见,并将从后门进王家的母子俩赶出了家门。三姑只能泪流满面地回家向丈夫哭诉:“现在世上仁义浅,只重衣裳不重人,你我孩儿命又苦,拾个萝卜起布筋。外婆打他两耳光,骂他是个叫化子,母亲不由我说话,不分皂白将我打”。

猜你喜欢

唱词创作
唱词(外一首)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那唱词本上,满是回忆
皮影唱词的记录形式
广西桂中南地区师公戏唱词艺术特征分析
广西文场的曲词艺术特征研究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