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运用研究

2020-06-03王蓉蓉

青年时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管理制度

王蓉蓉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消费需求也由初级的物质需求转变为高级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在充分满足了人們精神文明上发展需要的同时,在践行人文关怀服务的不足之处,以及图书馆后续如何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等。

关键词:人文关怀;服务模式;管理制度

一、引言

“人文关怀”是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和谐建设的要求,对于公民本身也是一关怀和尊重,而公共图书馆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知识服务的场所,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达到提升读者阅读兴趣,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二、人文关怀在公共图书馆运用中的不足

(一)公共图书馆缺乏人文意识

由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起步较晚,致使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不全面,进而出现了一些问题——缺乏人文意识。由于人文意识的缺乏,造成了一些歧视弱势群体、管理过于严苛等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形象,阻碍了公共图书事业的发展。人文意识的缺乏也表现图书馆的建设上,很少有图书馆引进可供盲人使用的特殊阅读设施,甚至于大部分图书馆没有盲文书籍,图书馆内也没有方便残疾人士阅读的设施,极大的忽视了对于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二)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中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过于传统没有创新和突破。在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升级。公共图书馆作为为人们提供服务的非盈利性组织,由于缺乏竞争意识和商业意识,导致缺乏对管理制度的创新。管理制度应结合时代发展,顺应时代变化进行创新完善,这样才能促进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质量的提升。二是公共图书馆缺乏网络化、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制度。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大量读者为更快的检索所需信息,会通过网络方式进行阅读。由于图书馆对于信息化资源管理制度的缺失,出现了网络信息资源庞大、类别区分不明、质量良莠不齐等现象,为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困难。只有充分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的践行人文关怀的理念[1]。

(三)公共图书馆工作重心偏差

我国公共图书馆是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财政税收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这种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往往在于内部人员的管理和内部业务的建设上,偏离了以人文本的工作理念。对于读者服务水平及阅读体验感的提高不是十分重视,所提供的读者服务还停留在传统借书还书业务上面。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得阅读资源的途径更加便利,导致公共图书馆日渐萧条。图书馆应重点解决工作重心偏差问题,给予读者足够的重视。

(四)公共图书馆的氛围建设不足

近些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图书出版方式的改变,图书馆的储书功能比重在图书馆整体功能中有所下降,图书馆的可外借图书数量不再是吸引读者的主要理由,相反读者更关心的是图书馆的环境氛围。环境氛围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整体建筑,还应有文化活动的建设。这一点恰恰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所忽视的方面。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过于刻板,采用传统的“仓库”模式,且各个图书馆内部结构与装饰相差不大,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此外,图书馆忽视了其在文化氛围方面的建设,没有开展相关的文化宣传与学术交流等方面活动。

三、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践行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以人为本,尊重读者

平等接受教育,享受文化成果是公民的合法权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是读者,但在大多数图书馆内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如盲人、乞丐、残疾人士以及农民工人的态度十分冷漠,使读者人格没有得到平等尊重。图书馆应转变自身观念,切实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态度,包容读者、尊重读者,维护好读者自身获得文化教育的基本权利。对于弱势群体,服务人员应给予更多的包容与尊重。例如,可以开设盲人阅览室,引进大量盲人书籍和帮助盲人读者进行阅读学习的特殊设施。对待行动有困难的残疾人士,服务人员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帮助。对于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图书馆可还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职能,为他们提供人文关怀,让他们接受更多的知识教育与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这对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在服务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对待每一位读者,积极帮助弱势群体,消除弱势群体的失落感和对于社会的差异感,更好的践行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2]。

(二)建立健全图书馆管理制度

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应在以人为本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健全公共图书馆制度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营造和谐的馆内环境。图书馆管理工作是一个整体,需要各个部门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服务质量。所以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重视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加强团队建设,使工作人员之间更加和谐。其次,构建与图书馆间的沟通渠道。不仅要建立读者与图书馆的沟通渠道,而且要构建工作人员与图书馆管理者沟通的渠道。公共图书馆属于服务型组织,每天需要接待大量读者,对于管理服务工作难免有倦怠的情况。因此,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对于读者不满意的地方要充分知晓,这样才有利于对服务不足之处的改善。加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可以使管理者了解员工在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对于管理体制的建议,从而提升服务水平。最后,要建立奖励机制。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是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落实人文关怀的重要手段,建立图书馆奖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人员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水平,从而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发挥公共图书馆积极的社会效益。

(三)明确工作重心,提高工作效率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是广大读者而不是内部的管理和业务建设,在进行图书馆工作时要做到以人文本,灵活变通。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以纸质藏书为主的运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要积极调整服务对象,将主要服务对象由“书”过渡到“人”[3]。在对于读者的服务中更多的注重人文关怀,全面开展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服务。同时,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同样也需要图书馆提高效率。对于图书馆效率的提高,需要管理人员大胆创新服务模式。在进行服务模式创新时,首先要将以往的静态服务方式转变为动静结合的服务方式,如为读者提供饮水机、雨伞、快速找书等服务。其次,可以在社区中心和学校里设立流动服务点,简化图书借还流程。最后,可以结合先进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帮助读者检索信息和借还图书。简化图书馆藏书借还流程,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在优化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人文关怀的理念。

(四)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公共图书馆是居民进行阅读、学习的重要场所,需要安静而舒适的学习环境。如果图书馆内十分嘈杂,会对读者的阅读体验、学习效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构建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环境,也是对于读者的一种尊重。对于图书馆良好阅读环境的构建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首先,阅读空间的塑造。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要注重图书馆内的空间规划和室内外环境设计,室内空间应合理选择尺度,太大或太小,高度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读者的第一印象。图书馆室内空间要宽敞明亮、保持光线充足,在图书馆内也应有明显简易的布局引导图,方便读者进行目标找寻。其次,阅读资源的优化。公共图书馆内阅读资源主要以纸质书为主,电子文本为辅。对于纸质书本,公共图书馆应做好书籍的维护工作,注重书籍的质量,及时淘汰掉污损、破损的书籍。注重书籍的及时更新,为读者提供最新的资料信息。对于电子书籍,管理人员应对网络资源进行详细筛选,避免网络资源的信息量大、原创性少、质量低下等问题,提高读者信息检索的效率与质量。最后,进行阅读设备的改善。随着电子设备、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电子设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对阅读方式进行改变,打破传统纸质阅读方式,逐步建立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阅读方式,让阅读更便捷,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四、结语

在人们精神文明需要不断增加的今天,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也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为保证公共图书馆更好的服务于居民生活,需要图书馆转变工作重心,坚持以人为本,在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中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平等包容读者,为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从而推动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欣.人文关怀在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运用[J].传媒论坛,2019(23):130-131.

[2]徐子冰.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关怀政策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2):24-26.

[3]东方.《公共图书馆法》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之人文关怀彰显——基于《公共图书馆法》相关服务条款的解读[J].贵图学苑,2018(3):9-11.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