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文本立意 丰厚人文底蕴

2020-06-03陈红梅

阅读(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陈红梅

【摘要】人文底蕴,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个基本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教材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本文从人文底蕴的三个基本点入手,尝试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关键词】教材文本   人文积淀   人文情怀   审美情趣

人文底蕴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个基本点。译林版小学《英语》Story time版块依托文本,从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着力构建良好的英语课堂教学人文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丰厚人文底蕴。

一、认识基本规则,加强人文积淀

文化是人类共有的符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通过语言习得、传承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就是让语言学习增值,让人文知识在语言实践中沉淀下来,成为人文积淀。

1. 对接角色,养成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的基本学习习惯,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 一课中,教师以Wang Bing和Liu Tao 两位同学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对照,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人会有各种习惯,有的习惯比较健康,利于学习,有的习惯不利于学习,我们应该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通过朗读、角色代入和讨论等方式,让大家明白我们应该早睡早起、及时完成作业、整理自己的房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然后教师创设“镜子”活动,让学生进行反思,说说自己已有的好习惯和发现的坏习惯,再说说自己的改变计划。通过多层次的语言活动,让学生对接文中角色,审视自身,养成好习惯。

2. 及时模仿,耳濡目染。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小学生善于模仿,有较强的可塑性。教师要用好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形”的同时领悟语言的“神”。

在四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一課中,Liu Tao放学回家,爸爸说:“Come and have a pie,Taotao.”Liu Tao很有礼貌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Thanks, Dad, but Im not hungry. Im thirsty.”当妈妈递给他开水时,他有礼貌地说:“Thank you, Mom.”读完这一段对话,教师让学生思考:“你和Liu Tao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大家觉得自己在平时很少对父母说谢谢。然后教师让学生模仿Liu Tao的语言表演对话,他们发现当这样有礼貌地表达后,扮演爸爸和妈妈的学生都开心地笑了。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明礼貌和尊重带来的快乐体验时,都愿意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使者。

3. 遵守规则,身体力行。

学生要学会运用人文知识,来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知和实践方法。教师则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从“小我”做起,未来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好公民。

在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 一课中,介绍了交通安全的基本常识: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观察交通指示灯,找不到斑马线时要在人行横道上等待,当心车辆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当中容易遇到的情况。Story time版块的第三段内容,讲述了一些孩子在路上踢足球和玩耍的情况,教师可以借机让大家想想:假设一个孩子在马路上踢足球,你会如何告诉他遵守规则?学生在参考书本和生活知识后说:

Hey, my friend, dont play football on the road. This is not safe, because there are many cars and bikes. You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and stay safe on the road.

学生的所学经过内化可以指导生活实践,进而帮助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规范,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人文积淀,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实践。

二、尊重个体感受,丰富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学生对人类自身的态度,只有学生把认识转化为态度,才能通过接受人文教育而具有一定的素养。

1.角色体验,感受尊重。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投入到故事学习中。

在五年级上册Unit 5: What do they do?一课中,随着文本中爸爸和妈妈的职业teacher,doctor, writer和factory worker逐一呈现,为了让学生对各种职业有更加直观而全面的了解,教师询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jobs?”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图片的启示,选出关键词respectable, tiring, important等。教师再问学生:“What do you want to be?”学生回答:“I want to be a writer, because I like reading stories and writing stories. ”还有学生回答:“I want to be a doctor, because I want to help sick people.”当学生对以上职业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后,再回到文本体会Mike 和Su Hai对父母职业的喜欢和引以为傲,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文本,更能尊重角色情感。

2.现实感悟,激发关切。

人文情怀的显著特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充分尊重和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状态。

在六年级上册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一课中,教师用视频带领学生欣赏家乡美丽的景色和整洁、干净的街道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在与文本对接后的引导输出环节中,教师呈现一些城市脏乱的画面,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师生一起分析原因,然后尝试提出建议,学生给出不同的想法:“We can put the rubbish in different bins. We can make signs and stick them near the bins.”“We can ask others to follow the rules.”“We can plant more trees and flowers. ”而且学生还提出质疑:“我们不该搬走有污染的工厂,因为工厂会污染其他地方的人们。Maybe we can close down some factories.”在学生眼中,our city已经不仅是我们居住的城市,更是大家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园。

三、善于发现美,提升审美情趣

人们在认识和接受事物的过程中,判断事物时的审美倾向性是审美情趣。要提高审美情趣,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传授他们一定的审美方法,使他们在生活中获得审美的体验,并能主动地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不止是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的专利,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也有这方面的丰富资源。

在三年级上册Unit 5: Look at me!一课中,Yang Ling要參加一个派对,在衣柜前给自己挑选衣服,她选了一件粉色的T-shirt,配了一条红色的skirt,后来还给自己选了一顶帽子,帽子上的一朵小花正好和T-shirt上的小花图案一致。从帽子到裙子上下图案呼应,颜色协调,非常好看。利用这一资源,教师在执教时将Story time版块教学设计成服饰搭配活动,将衣柜中的衣服全部呈现,提供很多种选择,让大家给Yang Ling搭配。学生在搭配活动中理解语言,感受创造美的过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漂亮的、有层次的板书,有趣的道具,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甚至学生和教师的语言,都是展示美的过程,都可以给学生带来美好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是人文底蕴不断积淀与丰富的三个维度,“知”“情”“美”相互作用,共同提升学生的品位和气质。具有人文底蕴的学生未来必是心智豁达、情感纯净,对社会具有大爱的人。当我们的课堂教学立足联系生活,拓展语用渠道,丰厚人文底蕴,英语教学便有了精神,学生底蕴便有了厚度。人文底蕴贯穿师生交往和课堂活动的始终,需要长时间的积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努力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报慈小学)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浅谈花鸟画中自然格调的应用
立足听读说写,渗透人文情怀
“胡杨精神”与塔里木大学人文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