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还原·缩小
2020-06-03石杨
石杨
摘 要: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于表演艺术,而且不管是表演理论还是具体的表演训练手段,都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有着共通的规律,所以戏剧表演工作者与影视表演工作者往往能够人才互通。当然,既然分为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也意味着两者在表演方法、节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各自艺术特性及美学原则的制约。基于此,文章将主要针对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间的异同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表演工作者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理论与实践辅助。
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相同点;差异
一、引言
早在电影工业发展初期,许多影视作品的拍摄需要大量戏剧元素支撑,其中包含导演、演员等,由戏剧表演的导演转行做影视表演导演,实际上工作内容与方式方法基本类同;而演员也能明显体现出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间的联系,许多影视演员在进入影视圈之前从事的便是戏剧表演的工作,如巩俐、章子怡等。这些演员之所以在影视表演当中能够获得成功,也佐证了戏剧表演当中有许多影视表演值得借鉴的地方[1]。而随着影视表演艺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从事表演艺术工作者会发现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样是面对镜头时,戏剧演员的表演会略显夸张,而这种表演方式在影视作品中会对美感有负面影响。因此,将二者分开研究讨论极为关键,文章便针对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进行分析。
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相同点
(一)均为三位一体与二度创作
所谓“三位一体”,指的是表演者、道具与作品需要融为一体,演员在其中不仅仅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创作者,更是表演当中不可或缺的“道具”,需要通过有技巧的演绎去呈现作品中的角色,从而保证作品的完整度。由此可见,表演者需要将自己与道具、作品视为一体,并且在表情、台词、动作等方面积极创新,为作品成功提供支持。此外,二度创作是指表演者在深刻领悟作品与人物的基础上,与道具、灯光等人员一同完成作品,用更通俗易懂的手段去理解二度创作。在这两点上,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完全一致。
(二)表演宗旨均是创作人物形象
如今从事表演工作的人员不断增多,每个表演工作者选择这一职业都有自己的考虑,但是表演的终极宗旨都是需要表演者在表演时“抛却”自我,完全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身上,用情感去灵活演绎作品中的任务。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对这一宗旨均高度遵循,甚至于许多文学艺术也体现出这一点。表演属于人物形象创作艺术,因此无论是戏剧表演者还是影视表演者,都不能以自我表达为核心,而要以创作人物为宗旨,为了人物可以扮丑、增肥、吃苦等,这也是对表演艺术宗旨深刻理解的体现[2]。
(三)均在虚构条件下进行表演
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进行表演的场所均为虚构。例如,在京剧表演当中的打架、骑马、抬轿等都是用虚构方式呈现,表演者以特定的动作、声音、表情去创作出虚构的场景。而在影视表演当中,如中弹、中毒、死亡等都是以一种虚假方式去生动呈现。尤其是如今影视作品中特效比例增多,许多表演在拍摄期间更需要表演者结合剧情进行想象。
三、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差异点
(一)时空关系的差异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两者间存在的最大差异点就在于时空关系方面,而时空差异主要体现在时空对两者表演的影响。其中,在戏剧表演中,时空对其形成的影响非常显著,戏剧演员只能够借助固定的舞台与道具,通过自己的表现去创造出人物形象,通过内心独白去丰富人物内心,而一旦戏剧演员脱离了舞台与道具,所呈现出的表演效果会大大弱化;而在影视表演当中,演员的表演活动更多是在现实场景中展开,而且会因为表演内容的不同去切换相应的场地,可见两者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存在差异。
(二)演员与观众交流方式的差异
戏剧表演主要是在固定的剧场或是舞台当中展开,所以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欣赏是同步进行的,观众能够在演员表演时全程欣赏,所以更容易与演员产生直接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是典型的双向联系。由此可见,戏剧表演不仅能够为观众呈现良好视听效果,促使其情绪随着演员表演一同起伏,同时观众也会对演员的舞台表演形成影响,戏剧表演者在强大心理压力下也会或多或少影响自己的表演[3]。而在影视表演当中,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与观众的欣赏过程彼此分开且相隔一段时间,演员的表演需要在导演给予的特定场景当中完成,还要经过后期剪辑与处理,最后才能在观众面前呈现。不难看出,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在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方式方面,存在间接与直接的差异。
(三)演员表演方式的差异
从表演方式层面来看,戏剧表演更多以夸张和还原为主,而影视表演过程当中,表演者只需要掌握与自己相关的表演即可,换句话说便是在某一段剧情中角色的具体台词、动作、心理,保证这些方面表演到位便可,无需掌握全部剧本的内容。此外,影视表演者的表演方式更多以还原和缩小为主,趋同于生活,忌讳用夸张的方式去表演。值得注意的是,影视作品制作对演员艺术素养要求极高,很大程度上影视演员的素质无法通过后天培养形成,而且并不是好的演员能够胜任任何角色,许多影视作品中的角色需要找到性格特征相契合的演员来出演,才能够将角色“演活”。
四、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分寸差别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虽然分属于不同艺术门类,均受到各自艺术特性及美学要求的制约,但是两者的最大差别便在于表演的分寸感。戏剧表演立足舞台,直接面对观众,所以在表演时需要通过“放大”去呈现自己的情感,保证观众直接感受;而影视表演立足银幕,演员的表演无需直接面对观众,通过摄像机能够更清晰捕捉演员的面部表情与情感宣泄,所以无需像舞台表演一样去刻意“放大”,只需用最自然的状态去“还原”,甚至在某些时刻还需“缩小”。所以,笔者将通过放大、还原、缩小三个层面去讨论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分寸差别。
(一)放大
放大更多是针对戏剧表演而言,在戏剧表演当中许多行为、情感的放大主要是技术方面的要求,而并不是其表演形态的核心。虽然戏剧表演由于舞台空间的缘故会给观众的信息接收造成一定的阻碍,但这并不是戏剧演员表演夸张和放大的主要原因,更多是因为剧本中臺词与人物行为需要外化的表现手法。这里所谓的“放大”,是在保证真情实感基础上进行放大,所以戏剧演员需要结合观赏距离去调节自己的表演分寸感,如果剧场越大则表演中的台词和动作也要相应放大,但是情感始终要保证真实,反之则可调整缩小。在影视表演当中“放大”同样有其效用,通常在大全景与慢动作拍摄中可见其身影,因为在大全景中演员的画面占比非常小,更多以景物气氛为主,所以此时演员的表演可适度放大;而慢动作拍摄更注重剧情和人物内心,通过镜头效果能够进一步放大演员的表演,但是核心依然是情感始终不变。
(二)还原
还原更多在影视表演中体现,需要演员的行为与现实生活相接近,这一点主要是受到影视作品的纪实性、逼真性等属性的制约,需要以生活化表演去带来真实效果。例如,在电视剧《闯关东》中由演员沙日娜塑造的母亲形象,在表演中对分寸拿捏特别到位,演出了生活、细腻、真实、可亲的感觉,是完完全全的生活化表演。此外,在戏剧表演当中还原的表演方式也能适用,尤其是在当下表演观念不断更新与改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大剧场表演趋于生活化。例如,由俄罗斯莫斯科艺术剧院带来的《小市民》戏剧表演作品,是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表演,完全看不到放大痕迹。此外,近些年国内许多小剧场也对戏剧表演艺术进行了多元化探究,随着观众与舞台的距离不断拉近,戏剧表演者的表演分寸也在不断缩小,向生活、自然、逼真情感不断还原,从中也体现出了更具感染力的观赏效果[4]。
(三)缩小
缩小更多体现在影视表演当中,是相对于放大、还原的一种概念,影视作品拍摄中景别越大,则需要进一步缩小表演行为。此处所指“景别”指的是镜头的远近,镜头推进进行特写拍摄,演员的表演要相对缩小,甚至要小于现实生活的反应。文中所说影视表演更像是生活化还原,那么要小于生活进行表演意在何处呢?原因在于镜头的推进会成倍放大影视的表演,对于观赏者而言会看到夸张的效果,所以演员在特写拍摄时需要尽量缩小台词表达、形体动作等。针对演员面部进行特写拍摄,不管是眨眼、转头、呼吸,都需要與正常生活状态相对缩小,如拍摄愤怒时瞪大的眼睛,需要将瞪眼幅度合理缩小,变为微微一动更合适,否则呈现在银幕上便像是“牛眼”,观众难以接受。
五、结语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于表演艺术,但是分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因此两者都有着差异性的艺术特征、美术原则及审美价值,两种表演艺术的表演工作者也需要掌握不同的表演技巧。当然,不管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在创作原则、创作方法及表演手段等方面有一定的相同规律可循,只有把握好创作原则与艺术特性,才能够更好的塑造经典的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姜普.基于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的内在联系及相关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9(23):121.
[2]于昊.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比较研究[J].戏剧之家,2019(21):34.
[3]王羽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差异分析及阐述[J].戏剧之家,2019(3):32,64.
[4]蒋慧慧.放大·还原·缩小——谈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J].才智,2014(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