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情况的影响观察

2020-06-03钟海莉

江西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奶量营养性经口

钟海莉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赣州 341000)

早产儿的口腔、气道、延后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出生后对吸吮刺激灵敏度较低,经口喂养难度较大。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升,但由于部分被救活患儿因生理、环境、疾病原因致口腔运动功能发育不完善,吸吮、吞咽、呼吸不协调而导致经口喂养困难[1],使住院时间较长,严重降低早产儿生存质量[2]。有报道指出,虽然早产儿的吸吮、吞咽协同能力较差,但胃肠道已基本可适应肠内营养。因此,实施有效的口腔运动干预,可提高喂养效果,为早日实现经口喂养创造条件。常规喂养方式干预时间较长,易引发早产儿吸吮疲劳,喂养效果不甚理想[3]。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喂养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9 年8 月-2019 年12月收治的58 例早产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 例。观察组中,男14 例,女 16例;胎龄 32-34 周,平均胎龄(33.98±1.18)周;头围25~32cm,平均头围 (28.69±1.73)cm; 出生体重1500~2000g,平均(1865.67±38.67)g;Apgar 评分 8-10 分,平均(8.85±0.69)分;住院天数 20-30d,平均(20.29±2.76)d。对照组中,男 13 例,女 16 例;胎龄32~34 周,平均胎龄 (33.74±1.22) 周; 头围 25~32cm,平均头围(29.03±1.84)cm;出生体重 1500~2000g,平均 (1875.57±39.02)g;Apgar 评分 8-10分,平均(8.94±0.73)分;住院天数 20-30d,平均(15.56±2.81)d。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⑴禁食、鼻饲喂养的早产儿;⑵生命体征稳定;⑶无合并消化道畸形的;⑷监护人书面签字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排除标准: ⑴严重感染如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者;⑵先天性畸形如染色体或基因异常;⑶食道闭锁;⑷合并肝肾等重要器官器质性障碍者;⑸合并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所有早产儿娩出后均置于保温箱中实施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每天喂养前予非营养性吸吮,10-15min/次。而后经奶瓶喂养,对奶瓶中未吸吮完毕的奶量实施胃管喂养。喂养时做好早产儿颈部保护,控制喂养速度,喂养结束后,床头抬高30 度,协助早产儿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呛奶。根据早产儿体质量、消化情况、日龄适当调整喂养量。当早产儿每日奶量可自行完成时,可过渡至经口喂养。喂养频率及喂养量严格按照早产儿喂养规范实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具体如下:⑴组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小组:选择1 名儿新生儿科主治医师、1 名专科护士长,2-3 名有丰富新生儿护理经验的专科护士,组成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小组。明确分工。主治医师负责制定早产儿治疗及口腔运动干预方案,护士长负责监督执行方案的实施,专科护士负责具运动干预的具体操作。⑵干预时机:在喂养开始前15min 实施干预,患儿保持安静状态,按摩过程中观察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按摩后进行奶瓶喂养。⑶干预方式:①口腔按摩:a.口周按摩:按照左右面颊、上唇中部、嘴唇联合、下唇中部、右唇联合步骤实施按摩。其中,左右面颊包括耳垂至嘴角范围,1min/次;上唇按压范围包括从鼻底部至上唇中央、从右侧鼻翼至右侧上唇角、从左侧鼻翼至左侧上唇角,1min/次; 下唇按压范围包括从下巴底部中部至下唇中央、右侧下巴底部至右侧下唇角、从左侧下巴底部至左侧下唇角,1min/次,所有操作均使用食指完成。b.口腔内按摩:戴无菌手套按照舌、上颚、牙龈步骤实施按摩。其中,舌部是从口腔中部开始,由后向前按摩;上颚是从前方硬颚至软腭按摩;牙龈是从牙龈外侧中央至右口角、牙龈外侧中央至左口角按摩。所有按摩均由小指完成,每个部位重复操作2 次。②口腔支持: 护士用双手托起早产儿头、颈、肩部,一侧大拇指延嘴唇方向压迫面颊,另一侧用无名指压迫,避免溢奶,提高奶液喂养效率;使用一侧大拇指、食指与中指将奶瓶固定,小指压迫下颌底部,稳定下颌,帮助吞咽。连续吞咽6-8 次后,移动奶嘴至唇角,待早产儿呼吸5-10s后再次喂奶。

1.3 评价指标 ⑴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4d,比较两组早产儿的吮奶量、吮奶速率。入院当天.由研究者根据病历收集早产儿的一般资料: 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后由研究者和1 名经过统一培训的护士记录经口喂养总奶量、进食初5 min 的摄入奶量和所用时间.并计算吮奶速率。吮奶速率=每分钟奶液摄入量/吸吮时间。⑵比较两组早产儿不同时间段空腹体质量及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空腹体质量:早产儿出生空腹体质量。体质量测量: 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4d9: 00 由专人负责测量两组早产儿的空腹体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 软件处理数据;正态性评估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检验,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以(±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以[M(Q1,Q3)]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吮奶量(41.35±9.87)ml、吮奶速率(6.39±1.84)ml/mi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干预前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吮奶量(ml)干预前 干预后吮奶速率(ml/min)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29 29 t P 21.54±8.69 22.09±9.27 1.851 0.357 27.29±9.11 41.35±9.87 8.574<0.01 1.43±0.69 1.51±1.57 1.543 0.105 2.28±1.17 6.39±1.84 6.957<0.01

2.2 不同时间段早产儿空腹体质量及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体质量 (2258.86±163.54)g,高于对照组,其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10.52±2.14)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吸吮功能呈现节律性发育特点,通常情况下,胎龄13 周时,胎儿可在母体内表现出吸吮行为,胎龄7-28 周时,胎儿可准确定位乳头,胎龄30-32 周是初步形成吸吮功能,胎龄33-34 周吸吮模式形成,可快速低压吸吮,胎龄34-36 周时,吸吮、吞咽功能发育完善,胎龄40 周时,吸吮功能完全成熟。早产儿是指胎龄37 周以下娩出的新生儿。早产儿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吸入营养后,营养的吸收需经全肠外静脉营养、肠内外联合营养及全肠内营养三个阶段[4-6]。

根据吸吮表现,新生儿吸吮运动可分为营养性与非营养性吸吮两种。其中,非营养性吸吮是指给予早产儿安抚奶嘴,增加其感官刺激。营养性吸吮为新生儿获取营养的主要吸吮途径,主要通过舌部运动完成[7-9]。早产儿舌部运动呈现为不连续运动、随意性运动、震颤、扭曲等多种不成熟运动模式,可引发吸吮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吞咽不协调、吸吮功能差、无吸吮、吸吮无力、溢奶等症状[5]。因此,临床对早产儿的喂养干预应以促进吸吮、吞咽协调发展,提升经口喂养安全性为原则。综合口腔运动干预是在常规喂养的基础上,通过组建干预小组、明确干预时机、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与口腔支持等措施,刺激唇部、颌部、舌部、咽喉部、软腭等吞咽器官,改善吸吮、吞咽肌肉群,促进口腔生理功能发展,改善口腔功能。研究表明[10-12],早产儿给予口腔运动干预后,其吮奶量、吮奶速率、出院时体质量、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优于实施常规喂养方式的早产儿,提示口腔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早产儿吸吮功能,优化其喂养表现,增强其吸吮 、吞咽功能,促进早产儿体质量恢复,为早产儿生长发育创造条件[13-15]。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喂养,观察组实施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吮奶量、吮奶速率、出院时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对改善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有积极意义,可帮助早产儿建立吸吮、吞咽反射,提升口腔协调性,显著增加吮奶量,提升吸吮速率,改善早产儿喂养效果。同时,给予综合口腔运动干预的患者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较对照组短。进一步证实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在改善早产儿喂养功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方面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突出[16]。

表2 不同时间段早产儿空腹体质量比较[(±s)]

表2 不同时间段早产儿空腹体质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开始经口喂养(g) 完全经口喂养(g)对照组观察组29 29 t P 1542.85±152.36 1589.96±148.62 2.341 0.662 1712.54±139.86 1689.53±145.72 0.857 0.114出院体质量(g)2008.74±141.26 2258.86±163.54 8.941 0.005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d)15.09±2.43 10.52±2.14 6.589 0.002

综上所述,综合口腔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早产儿喂养情况,缩短早产儿体质量恢复时间,可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猜你喜欢

奶量营养性经口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儿童保健门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研究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例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