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影响观察
2020-06-03王兰
王 兰
(滨海县人民医院ICU,江苏 盐城 2245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6月~2019年8月在本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共计92例,按照抽签结果将其分成对照组(n=46)和实验组(n=46)。对照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19~79岁,平均(45.23±10.44)岁。实验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0~80岁,平均(45.97±10.77)岁。以上数据资料做相互比照,提示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为:病情观察、室温调整、日常清洁与消毒、康复指导等基础护理。
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方法为:①对患者进行24小时连续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频率、血压、瞳孔反应等,若患者的上述体征出现变化,则及时处理。②该疾病会使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患者很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甚至会大喊大叫,很容易引发二次出血,所以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告知其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告知其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就会缓解,以此安抚其情绪。③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保证食物营养丰富,低盐低脂且易消化,告知患者遵循少食多餐原则。④保持床单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定期为患者翻身、清洁皮肤并按摩,以免患者出现压疮。
1.3 评价标准
①记录护理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所有并发症,统计总发生率并相互比照。②在护理方案实施结束后,使用问卷[1]来测评两组患者对所接受护理的满意程度,总评分为50分,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2.0是本次数据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x2检验,表达成[n(%)]。定量资料以t检验,表达成(±s)。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记录护理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对比总发生率。表1提示具体数据,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的所有并发症情况与比较[n(%)]
2.2 将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37.75±4.94)分,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43.36±5.02)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结果提示,实验组更高,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24,P<0.05)。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指患者的脑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到蛛网膜下腔的情况,其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头痛等症状,患者很容易出现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再出血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2]。
为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更加优质的治疗,通常需要将其移至重症监护室,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进行配合十分重要。以往临床应用的护理模式主要为常规护理,但总体欠佳,该护理模式的全面性不强,且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需求[3]。而综合护理则不同,该护理模式更为全面,符合患者的要求,可从心理、饮食、皮肤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与照顾,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出院[4]。为分析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监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笔者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其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症监护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具有理想效果,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满意度提高,可积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