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模式的效果

2020-06-03叶小丽

关键词:吸入性雾化肺部

贺 青,叶小丽

(东莞市石碣医院,广东 东莞 523290)

在新生儿疾病中,吸入性肺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临床将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分为三种类型[1],分别是胎粪吸入、羊水吸入和乳汁分泌吸入,这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或者新生儿出生后因呼吸道吸入异物而导致的肺部炎症,最严重的是胎粪吸入。随着近年来二胎政策的开放,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在临床越发常见,给新生儿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而且新生儿的机体功能发育不完全、抵抗力差、无自主配合和表达能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治疗难度[2],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科学的护理服务十分重要。本研究重点探讨了综合护理模式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研究的5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全部选自2013年1月~2018年1月,所有患儿均伴有口周紫绀、烦躁、阵发性呛咳、拒乳、鼻塞、发热等症状。观察组28例,男13例、女15例;出生时间4 h~11d,平均(4.42±0.73)d;足月新生儿25例、早产儿3例;13例羊水吸入、9例胎粪吸入、6例分泌物或乳汁吸入。参照组28例,男14例、女14例;出生时间3 h~11d,平均(4.56±0.68)d;足月新生儿26例、早产儿2例;11例羊水吸入、10例胎粪吸入、7例分泌物或乳汁吸入。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脐部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尿布;对症处理等。

综合护理模式:①输液护理:开通静脉通路,按顺序输入液体,循序渐进的提高输液速度,1 h、每公斤的输入量为3~5 mL,输入速度为5~8滴/min。新生儿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否则容易增加循环血量,引起肺水肿、心衰等并发症[3]。

②吸氧护理:对于口唇发绀、喘息、呼吸困难的患儿,应立刻给予氧气支持。若患儿因分泌物堵塞鼻腔而烦躁不安,可采用漏斗法吸氧,给氧量为1~2 L/min,漏斗边缘与患儿口唇之间相距1 cm[4],以免距离太远浪费氧气,太近则会加重呼吸困难症状。在患儿情绪比较稳定的状态下,给予鼻导管、间歇性的吸氧,将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

③雾化吸入:当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太多时,会引起排痰困难,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高频射流雾化来缓解这一症状,以起到消炎和化痰的效果。每次雾化吸入的时间为15~20 min,4~6 h雾化一次,雾化结束后,轻叩患儿的背部促进排痰。

④并发症的护理:动态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如果患儿呕吐泡沫样的分泌物,则要高度警惕食管闭锁;如果呕吐血性胃内容物,则要警惕上消化道出血;如果呕吐胆汁,则患儿的消化系统很可能存在问题。

⑤日常护理:调节室内温度23℃左右,湿度60%左右;光线柔和,不宜过量,以免影响患儿睡眠。尽量母乳喂养,以保护患儿脆弱的胃肠道,喂养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吮吸情况,做好溢奶、呛咳的护理。

1.3 观察评定标准

①护理效果:记录并比较患儿的Apgar评分、X线征象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满分10分,8~10分表示健康;4~7分表示轻度窒息;0~3分表示重度窒息。

②肺部感染情况:通过CPIS评分进行评价,满分12分,评分越高说明肺部感染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各项护理效果的评估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s)

组别 n Apgar评分(分) X线征象消失时间(d)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8 8.64±1.15 3.36±0.87 4.62±0.92 10.38±2.61参照组 28 5.26±1.54 6.73±1.08 6.65±1.14 18.72±3.95 t 8.2746 9.3842 8.5794 9.61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儿的CPIS评分比较

护理3d、5d后,观察组患儿的CPI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喘憋严重、梗阻多,很容易诱发心功能失常、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综合护理围绕患儿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从输液、吸氧、雾化吸入、并发症、环境、喂养等各方面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患儿的生命安全。

表2 两组患儿的CPI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儿的CPI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3d后 护理5d后观察组 28 7.68±1.94 5.56±1.64 4.37±1.12参照组 28 7.52±2.03 7.15±1.98 6.94±1.82 t 0.2718 8.6142 8.3975 P 0.974 0.000 0.000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CPIS评分、Apgar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各项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中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是完全可行的,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吸入性雾化肺部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