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患者的营养评估引导下个性化营养支持护理研究

2020-06-02张姝研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格血常规重症

安 宁, 王 晶, 张姝研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第一重症监护病房, 辽宁 沈阳, 110000)

ICU重症患者病情较重,常伴休克、创伤、感染等应激症状,机体长期处于高代谢、高负荷状态,免疫功能降低,新陈代谢功能出现障碍,不能自主获取营养,最终导致营养失衡或营养不良[1]。营养不良会降低ICU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治疗过程和康复进展造成影响,如未及时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则会对脏器功能等造成严重损害,加重患者病情,甚至使临床病死率升高[2]。本研究对部分重症患者实施营养评估引导下个性化营养支持护理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16例ICU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研究批准。纳入标准: 重症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休克、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感染、呼吸衰竭、心血管意外、颅脑损伤、肿瘤或外伤术后等患者,因病情严重不宜或无法进食。排除标准: 有营养支持禁忌证,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1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 年龄20~81岁,平均(41.63±2.84)岁。观察组男34例,女24例; 年龄21~78岁,平均(41.27±3.43)岁。2组各项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 采用ICU重症常规护理,如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保持呼吸道畅通,采用抗感染治疗,并进行营养输液等。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营养评估引导的个性化营养支持护理。① 营养评估: 入院第1天,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包括原发病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可能转归等,为营养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 对患者营养状况相关指标进行了解,如毛发光泽、皮肤弹性、皮下脂肪以及体质量等。② 个性化营养支持护理: 经鼻胃管或鼻空肠管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如患者碳水化合物不足,则应给予糊精补充; 如患者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则应对饮食中的链甘油三酯比例进行合理调整; 如患者便秘,则应适当增加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药物初始剂量为20~30 mL/h, 然后逐渐调整为100~150 mL/h, 定时检测患者胃潴留量。3 d后,如患者胃潴留量<100 mL, 表示其胃肠功能已恢复。如患者潴留量>200 mL, 则应采用鼻空肠管,经肠外营养(PN)从锁骨下静脉或周围静脉留置管补充能量及其他营养素,肠内营养应调配统一营养液,同时向全肠内营养过渡。

1.3 观察指标

①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2周,对患者体格指标进行检测,包括上臂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质量指数(BMI)。②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后2周,对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包括淋巴细胞计数(LY)、血红蛋白(H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LB)、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③ 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包括肺部感染、胃潴留、腹泻、腹胀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体格指标检查结果

护理前, 2组体格指标TSF、MAMC、BMI检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各项体格指标检查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体格指标检查结果比较

TSF: 三头肌皮褶厚度; MAMC: 上臂肌围; BMI: 体质量指数。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检查结果

护理前, 2组LY、Hb、CRP、PALB、TP、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检查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2组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检查结果比较

LY: 淋巴细胞计数; Hb: 血红蛋白; hs-CRP: 超敏C反应蛋白; PALB: 前白蛋白; TP: 总蛋白; ALB: 白蛋白。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重症患者常伴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消化功能损伤、吞咽困难、营养不良等症状,且常因治疗或疾病而无法有效进食,进而影响营养状况,发生高代谢症状,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3]。营养不良还容易导致消化道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贫血、感染等并发症,不仅对患者造成较大困扰,还会使治疗难度明显增大[4]。因此,对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及营养物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5]。

目前,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方案中,肠外营养治疗、肠内营养治疗是现阶段的临床研究重点[6]。相关研究[7]结果显示,应用肠外营养治疗、肠内营养治疗均能使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并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联合应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治疗,可使2种营养支持治疗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并使各自不足之处得到有效弥补,从而使重症患者的各类营养需求得以有效满足[8]。

为重症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护理时,护理人员不仅应认真完成相关治疗工作,还应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护理服务,从而使营养支持的效果得以有效提升[9]: 因人制宜地开展营养支持治疗,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最佳的营养支持方式,使患者的营养需求得以有效满足; 开展营养支持治疗时,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营养物质的摄入次数、摄入量适当增加,避免对胃肠功能造成刺激[10]; 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告知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相关知识,让肠道清洗、置管等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 营养支持治疗应适宜,避免发生营养过度的情况。本研究结果表明为重症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护理,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此外,观察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为重症患者提供有效的营养支持护理,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体格血常规重症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儿童个体化营养指导对促进小儿良好体格发育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体格与人格并修筑实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