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20-06-02杨彦
杨 彦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4)
传染病急诊科是医院内护理风险较高的一个科室,对于传染病急诊科患者来说,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以及改善预后来说意义重大。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干预开始被广泛应用到传染病急诊科管理中来,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 0 1 7年3月~2 0 1 8年3月间于本院接收的传染病急诊科患者中选取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7~42岁,平均(34.5±7.5)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6~41岁,平均(33.5±7.5)岁。两组一般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明确划分急诊区域,悬挂标识以及分诊流程图,护理流程严格按照院内相关规定进行。
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包括:①对急诊区域进行严格划分,并设立相应的警示标识,单独将传染性疾病划分为一个区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②严格筛选急救人员,需经过急救培训及考核后方能上岗。③对患者实施心理安抚和疏导,增加患者康复信心,使其配合治疗;重视院内护理转运,准备好相关仪器设备以及抢救物品,提高安全意识。④控制传染源,将感染患者隔离直至传染性消失;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于院内水质水源等的保护;通知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和检查治疗,加大对于易感人群的保护力度以及医院卫生资金及设备投入[1]。⑤对护理风险进行预测,并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完整记录,确保记录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3 观察指标
⑴护理基本情况:包括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
⑵护理效果: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护理质量,选取其中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水平、沟通能力3个维度进行评价,计算总得分,满分30分。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5分。以上分值越高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越优[2]。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行SPSS 20.0分析,计数资料选择x2检验,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护理基本情况对比
表1中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风险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护理基本情况对比[n(%)]
2.2 护理效果对比
表2中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护理效果对比(±s)
表2 护理效果对比(±s)
组别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n=42) 28.12±0.59 4.25±0.13对照组(n=42) 20.33±0.47 3.48±0.25 t 66.928 17.709 P 0.000 0.000
3 讨 论
急诊科是急诊患者接受抢救和治疗的第一环节,常常出现大量患者同时就诊的情况,该科室工作繁忙,人流量大,病情复杂多样,危重、紧急情况各异,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并且急诊工作预见性较差,尤其是传染疾病患者,无法对其病情进行详细的判断,使得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风险管理是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急诊工作进行管理,从而保持急诊工作的有序化和制度化[3]。但对于传染病急诊科患者来说,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使得其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加以护理干预,通过划分病区、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等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以及风险事件、投诉事件等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同时通过对患者病情、抢救等进行真实完整记录,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安全的保障。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更低,且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与王文英[4]等学者研究结果符合。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应用到传染病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中来,可有效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临床实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