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作用探讨
2020-06-02宋小伟
宋小伟
(新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新沂 221400)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则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而治疗后患者常并发吞咽功能障碍,导致无法正常进食,对机体营养状态产生影响,不利于疾病康复,因此需重视改善吞咽障碍引起的不佳生活质量[1]。针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卒中单元护理模式,不仅体现出人性化特征,注重患者预后及家属满意度,还重视提供医疗、护理及康复一体化护理服务,确保提高护理质量[2]。为此,本次研究对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0例,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相关诊断标准。对照组男患者24例,女患者16例,年龄在45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3±2.24)岁;观察组男患者26例,女患者14例,年龄在45岁至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03±2.12)岁;排除非脑卒中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合并肝肾等重大疾病患者等。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护理、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告知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如下:①卧床护理,脑卒中长期卧床治疗,为预防压疮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应定期协助患者翻身,2h一次,夜间可延长翻身时间,同时将气垫在足跟、尾骶部等压疮高发部位;通过拍背促进痰液排除,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3]。②吞咽分级护理,针对不同级别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需开展对应护理服务,如1级患者正常饮食,2级至4级患者需保持饮食易消化,减少食物送入量,尽量避免引发呛咳;5级患者则需密切监测饮食情况,针对无法自主进食患者需利用鼻饲方式补充营养,当可自主进食后再给予半流质饮食;做好对患者的吞咽功能锻炼,如口唇功能训练、颊肌训练、舌部训练等。③心理疏导,依据患者病情、性格特征及心理状态开展心理疏导,患者多因为吞咽功能障碍而出现焦虑情绪,此时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及时解答患者疑虑,并联合家属给予其精神支持,确保其配合翻身、饮食等护理[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吞咽功能:利用30ml温水吞咽方式评估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等级,1级为咽下后无呛咳,2级为2次咽下无呛咳,3级为1次咽下有呛咳,4级为2次咽下有呛咳,5级为饮水后屡次呛咳,且无法咽下。评价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详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分析表1可知,护理前两组吞咽功能严重,生活质量较差,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分析(±s)
表1 两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分析(±s)
组别 n 吞咽功能(级) 生活质量(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0 4.22±0.42 1.15±0.58 65.85±6.94 78.47±8.22对照组 40 4.19±0.45 2.52±0.44 66.14±6.78 72.22±8.06 t -- 0.30 11.90 0.18 3.43 P --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临床将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均具有较高的危害性,易引起机体多项功能障碍,如吞咽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吞咽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还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无法满足机体正常营养摄入,因此需注重针对此障碍加强护理服务。通过落实卒中单元护理模式依据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开展针对性护理,并配合心理疏导和并发症预防等,利于降低患者进食难度,尽快恢复正常饮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吞咽功能严重,生活质量较差,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利于症状改善,提高进食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有明显作用,且重视心理和生活干预,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