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行为干预用于躁狂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2020-06-02梅清花
梅清花
(南京市溧水区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江苏 南京 211200)
躁狂是心境障碍中较为常见的类型,患者以易激惹、情绪高涨为主要特点,且常伴随言语及活动增多、精力旺盛、妄想、幻觉等症状。冲动行为是躁狂患者较为常见的表现,患者病情发作期间精神状态异常,常出现毁坏物品、伤害他人等冲动行为表现,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1]。因此积极预防躁狂患者冲动行为的发生在患者病情控制及社会安全保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科室给予18例躁狂患者实施冲动行为干预,现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本科室的36例躁狂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8例。常规组年龄22~65岁,平均43.5岁(s=12.6);男性10例,女性8例;病程1个月~24年,平均6.4年(s=5.1);干预组年龄21~67岁,平均43.6岁(s=12.3);男性11例,女性7例;病程1个月~24年,平均6.5年(s=5.1)。纳入病例: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确诊为躁狂患者;患者家属自愿配合研究。排除病例:其他系统及组织严重病变患者;他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哺乳患者;沟通、意识障碍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按医嘱严格监督患者用药,保证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并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干预组运用冲动行为干预:①组建冲动行为干预小组,由科室经验护理人员组建,主管护士作为组长,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冲动行为干预计划,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前培训及应激处理流程。②心理干预:在患者发病间歇期中,根据患者家庭背景、社会背景、实际心理状态等状况与患者进行针对性沟通交流,积极安抚患者,疏导患者负面情绪,引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调节,进行适当的情绪宣泄及情绪转移,向患者介绍治愈病例,引导患者家属关爱患者,逐渐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引导患者配合治疗。③知识宣教:耐心向患者家属介绍躁狂发生的诱因、特点、冲动行为的危害等,并向患者介绍药物对疾病的控制效果,药物作用机理、副作用等,告知患者需严格按医嘱用药。④行为干预:定期监测患者行为状况,并观察患者表情、行为表现,当患者出现冲动行为时,需立即将患者转移至单独病房,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安抚,积极满足患者合理需求,若患者出现破坏财物、打人等行为时,立即对患者进行约束。两组均实施4周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方式下患者病情状况。采取躁狂状态评定量表(Young)评价,包括心境高涨(0~4分)、活动-精力增加(0~4分)、睡眠(0~4分)、性兴趣(0~4分)、易激惹(0~8分)、言语速度与数量(0~8分)、语言-思维形式障碍(0~4分)、思维内容(0~8分)、破坏性-攻击行为(0-8分)、外表(0~4分)、自知力(0~4分)。总分0~60分,随评分升高患者病情加重[2]。
1.4 数据统计
用SPSS 20.0软件处理,用“±s”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组护理后躁狂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1。
表1 患者病情状况分析(±s,分)
表1 患者病情状况分析(±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18 28.3±4.1 12.3±2.3干预组 18 28.4±4.3 8.1±1.5 t 0.07 6.48 P 0.94 0.00
3 讨 论
躁狂是目前社会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类型,该病的发生与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存在关联,患者多表现为易激惹,思维联想加快,活动增多,当患者狂躁症状急性发作时,当出现疾病无自知状况,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引发冲动行为,严重时将导致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出现行为轻率及伤他、毁物等行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3]。
当前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躁狂,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但患者治疗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也会影响患者病情,导致患者出现冲动行为,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躁狂患者药物治疗期间也需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积极控制患者冲动行为[4]。本研究中针对躁狂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实施了针对性干预,经针对性心理干预过程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调节,可有效减少患者负面情绪出现,减少负面情绪对冲动行为的影响;经知识宣教可提升患者对于状况的认知,并促进患者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保证治疗效果;经行为干预可及早发现患者冲动行为,及早实施情绪安抚及针对性干预,以便及早控制患者冲动行为,控制患者病情。此外,本研究在护理干预实施前,不仅为患者制定冲动行为护理干预方案,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过程,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并提升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对冲动行为应对更好,更利于减少安全隐患。本研究中干预组护理后躁狂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说明通过冲动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综上所述,躁狂患者实施冲动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