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高血压脑出血护理临床观察
2020-06-02厉丹丹
厉丹丹,杨 利
(江苏省徐州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集团军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 徐州 221000)
脑出血是指患者大脑颅内实质性出血,一般脑出血患者多患有高血压,经过大量的临床医学案例研究分析,高血压是引发脑出血的重要因素,由于脑出血患者的病发点不同,出血量差异,使患者或多或少的出现不同的行为障碍,包括半身不遂、意识模糊、呕吐、瘫痪、大小便失禁等表现。在下面的论述中,笔者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合理的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价值,为广大医学同仁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8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本文分析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分布36~72岁不等,平均年龄54.2岁,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未发生意识障碍患者10例,意识模糊患者3例,嗜睡患者6例,昏睡患者8例,浅昏迷患者19例,深度昏迷患者16例,经头部CT确诊后,患者颅内出血量在1.5毫升~99.9毫升。
1.2 方法和结果
现有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外科治疗,其中包含开颅血块儿清除和穿刺引流手术两种。一般情况下,两种外科治疗手段均被大量应用在临床中,作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紧急抢救措施。在本次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经两种外科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者33例,恢复一般者37例,死亡患者10例。
2 临床护理分析
2.1 术前心理干预及身体护理
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很难及时的作出反应,在不了解自身病情的情形下,患者很容易出现内心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治疗,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压力,使其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针对意识模糊的患者做好安全护理工作及身体检查工作,将患者的各项身体状况详细记录在案,尽量减少挪动患者的次数和幅度,加强监护。准备好吸氧用具,防止出现紧急脑疝症状,由于手术部位在头部,做好剃头工作,清洗手术区域的皮肤,减少感染几率。预留导尿装置,准备好与患者血型相符的血液。若出现血压急剧升高的患者,遵医嘱适当服用降压药。
2.2 术后护理。
2.2.1 身体护理
病人手术完成后,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注意清洁呼吸道以及口腔内分泌物,以防呕吐物进入气管造成呼吸堵塞,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身体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及时记录在册,观察有无出现脑疝症状,颅内血压是否增高,颅内是否再次出血等症状。若发现情况异常,要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做好处理工作,警惕患者颅内再出血的情况,时刻监测患者血压变化,保证患者的血压处于较低的水平,防止因血压升高造成的颅内再出血。
2.2.2 引流护理
脑室引流护理工作的基本要点,第一,当患者从手术室回到病室之后要立刻在无菌条件下接上脑室引流瓶,为了保持正常的颅内压,引流管的接口需要在高出侧脑室平面10到15 cm的位置处。第二,严格控制好引流速度和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佳。若出现颅内感染,则引流量可以相应的增加。第三,引流液是观察术后患者颅内恢复情况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格外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性质,正常的脑脊液,应该是无色透明无沉淀物的液体,由于经过颅内手术,所以脑脊液的颜色在一到两天内会呈现淡红色,之后转为橙黄色。若患者颅内再次出血,则引流液会有深度血性颜色。要根据引流液的量适当调整引流管的位置,若一天之内引流量超过500 mL,则应该将引流管适当调整高度。
2.2.3 拔除引流
确保患者颅内血压稳定之后,可以将引流管拔除。一般来说,引流时间3~4 d,在拔管之前要检查患者的脑水肿情况是否缓解,颅内血压是否稳定。证实的方法可以将引流瓶放于低处,观察是否有脑脊液流出。或者可以关闭引流管,查看患者的脑脊液循环是否正常,若病人出现头晕,呕吐和颅内压增高的情况,要立即开放引流管,并告知医师。若探查工作完成之后,病人并未出现不适情况,则可以进行引流管的拔除,拔除后切口处出现脑脊液漏出,也要通知医师妥善为患者缝合,避免造成颅内感染。
2.3 治疗效果
详细见下表1。
表1 治疗效果[n(%)]
3 讨 论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给众多的家庭带来了经济和情绪的双方面压力,探索新型、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方面也在不断的提高治疗手段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质量。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术后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满意度以及治疗质量。通过80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记录,可以发现合理的术后护理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恢复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适合在临床之中大量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