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20-06-01王李娟
王李娟
摘 要:观察能力是一项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深入发展,在小学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构成内容,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阅读意识。通过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强化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小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完成素质教育的培养。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观察能力 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9.014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思路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语文学科是小学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课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将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关键内容,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将确保小学生的语文整体能力。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教師发现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便是展开的教学分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1.忽视了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现状总结,可以发现,大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教学的弊端。首先,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忽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挥着关键的教育意义。然而,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了应试教育传统思想的影响,过于重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分数,导致了小学生无法在语文课堂中接受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忽视了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没有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无法进行自主的阅读思考和观察。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尊重和明确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在当下的语文阅读课堂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丧失,教师没有重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任务,导致了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丧失了有效性。
2.阅读教学内容的局限
阅读教学内容的局限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另一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内容有着单调、乏味的弊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学生无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起兴趣。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无法在抽象枯燥的阅读课堂中完成高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将阅读内容进行限制后将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无法得到保障,学生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内容局限于小学语文的课本之内,语文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导致了小学生的语文知识面受限。当下的社会需要综合型的全面人才,小学生的语文视野较窄将无法保障小学生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的关键性
观察能力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阅读文章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在以往的阅读课堂中教师忽视了观察能力培养的关键性,导致了学生无法对阅读文章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学习。因此,观察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同时观察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小学生塑造更加完善的价值观念,观察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地探索作者的感情世界和精神品质。小学生在优秀的阅读作品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有助于小学生构建完善的价值观念。总之,观察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地影响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积极开展阅读教学,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1.引导学生比较观察
比较观察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一种高效的观察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展开比较观察的活动。比较观察的方法可以发散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比较观察,小学生的语文观察视野将更加开阔。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小学生的视野进行了局限,学生接收到的语文知识同样是流于表面的。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可以拓宽小学生的阅读面,同时使小学生进入深度的语文阅读之中,全面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观察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比较观察是将小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使熟悉的事物展露出自身的本质和特点。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将比较观察这一教学方法进行应用。在带领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文章中的两个人的语言和神态等内容进行对比,使学生完成比较观察这过程。通过比较观察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小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阅读文章中的内容,使小学生准确地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比较观察法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项有效教学方法,通过比较教学法的应用小学生可以完成更加高效的语文阅读学习,保障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同时小学生在比较观察的过程中发散了自身的语文思维,有助于小学生凝练自身的情感,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培养。
2.科学合理的观察
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往往易走进教学的误区。比如,教师忽视了语文观察这一过程的选择性。没有选择性的观察将会使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冗长复杂,从而降低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阅读观察活动。教师应当带领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观察。首先,一篇阅读文章之中有明确的段落分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段落进行划分,同时安排学生重点观察阅读文章的中心段落。其次教师应当明确阅读文章中的中心人物,每一篇阅读文章中都会存在中心人物,中心人物的身上将会承载着文章的中心主旨和精神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人物,并引导学生重点对中心任务进行观察。科学合理的阅读观察使语文阅读课堂有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确保了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共同提升。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黄继光》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观察。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段落。其次这篇课文中的中心人物是黄继光,教师应安排学生重点观察课文中描写黄继光的语言、神态的句子。通过科学合理的观察阅读,小学生的阅读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凝练了阅读文章的精华。小学生在科学合理的观察阅读中深刻地感受到了黄继光身上散发的精神品质,有助于小学生的人格和修养得到升华。同时,在科学合理的阅读观察中,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升。
3.创新观察的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之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开展的阅读观察方式过于单调,从而导致小学生对阅读观察失去兴趣,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阅读观察的方法。教师不应将观察的方法局限于眼睛去看,教师应当将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的调动,使小学生在切身的实践过程中完成语文阅读的观察。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燕子专列》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阅读观察的方式进行创新,教师为学生创设出生活中的观察情境,如提问学生:“燕子为什么会南下?”“在生活中有观察过燕子的特点吗?”教师将阅读文章的情境进行生活化,同时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观察。小学生在生活化的观察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发散了语文思维,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保障了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多元的课堂,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保障小学生完成更加高效的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 童水英《为习作打好观察的“基石”》,《吉林教育》2011年第4期。
[2] 唐伟《浅议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科学大众》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