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研究
2020-06-01陈敏华
摘要:多元文化共存是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现状,大众文化的繁荣,网络文化的兴起,外来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都冲击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立足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是当今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详细研究了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思政教育;大众文化;商业文化;西方文化
大众文化的繁荣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昌盛;商业文化的发展突出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强大;西方文化的传播更是显示出中华文化的兼容并包;网络文化的出现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多元文化的社会文化现象,丰富和繁荣了中华文化体系,但是也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主流政治信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立足多元文化背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承认并重视多元文化现状是首要条件。
一、大众文化视阈下的开放民主思政观念创建
大众文化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例如:广场舞文化、海阳大秧歌文化、抖音文化等。但是大众文化不加节制,不受管控的传播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降低人们对文化的要求,甚至加剧群众内部的异化。直接反对大众文化或者抵制大众文化都会获得相反的结果,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能够正确认识大众文化,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在开放民族的思政教育观念引领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立足于大众文化现状,融入传统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引导。例如,在抖音文化盛行的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抖音作品,让其以抖音作品为出发点,分析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以及大众心理等,还可以探究作品发出地人文历史情况等,以开放民主的思政观念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
二、商业文化视阈下的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提升
商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赖于我国经济的建设,其中蕴含着我国企业家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文化内涵。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环境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幻,商业文化中也融入了大量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不良文化成分。商业文化的大肆传播也会对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不良影响,让部分大学生不思学业,只想发财;或者是部分大学生一切“向钱看”。例如,最近兴起的网络直播行业,让很多大学生纷纷投入到直播行业中,网络打赏等行为进一步助长了大学生的功利心。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应该重视商业文化的负面影响,教育学生在接收商业文化时,能够看到其中的矛盾与对立,能够看到商业文化中的积极文化,并将努力奋斗的商业人,例如马云等作为自己的榜样;同时,也能够看到其中的消极文化,例如拜金主义等,引以为戒。
三、坚持党的路线,坚定政治信仰和信念
中华文化的高度包容性使得多元文化环境下还存在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这一类文化通过电影等载体,以文化输出的方式进入我国,容易对思想价值观念尚未建设完全的青少年和大学生造成影响,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部分消极文化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其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还是较弱,无法准确分辨是非善恶,这也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例如,漫威系列电影中鼓吹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价值观,容易动摇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西方文化作品中暗含的文化价值观也会动摇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信念,让学生在思政方面产生困惑。在这时,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就需要充分重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并以此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坚持党的路线,坚定政治信仰与信念,避免误入歧途。例如:高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每学期鼓励学校各个社团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了解和学习优秀文化,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包容网络文化,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
网络文化是新兴文化,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文化。网络文化中的新颖性以及快速传播能力,都对传统文化体系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网络拥有双面性,网络文化中更是有着雅俗之分。例如,像网易公开课以及慕课上的优秀网络文化会为学生知识与能力成长提供资源和载体。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过程中,高校应该包容多元文化下的网络文化,引导学生辩证认识网络文化。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还能够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世界,透过网络文化发展看到未来社会多元文化发展趋势等。
五、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是几千年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文化源头,孔子的《论语》让我们“学而时习之”,老子的《道德经》让我们 “上善若水”,司马迁的《史记》让我们“以史为鉴”。传统文化在规范人们道德行为,启发人们行事做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传承千年的传统道德思想更是指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多元文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便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传承传统道德思想,结合马列主义思想,为学生打造“思想武器”,帮助学生防御不良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高校思政教育也不必拘泥于一种形式,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寻迹传统文化”的远足活动,让学生在寻找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感悟思政教育内涵;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论辩会的形式,在辩论中提升对优秀传统道德思想的认知和理解;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读书分享会,促进团体内部思政交流和传统文化知识交流,深化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实效性。
结语:综上所述,多元文化环境对高校思政教育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商业文化,极易将学生引入歧途。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展,帮助其坚定政治理想和信仰,能够拥有辩证思维能力,在面对抉择时也能毫不犹豫地选出正确的答案。因此,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需要立足于多元文化环境和背景,利用党的思想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政意识,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润南.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71-72.
[2]郭翠翠.网络时代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探析[J].才智,2019(22):194-195.
作者简介:
陈敏华(1985年-),女,汉,江苏江阴人,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