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范围内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策略
2020-06-01沈树连
沈树连
摘要:文献资源是网络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对区域范围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区域范围内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可行性、必要性、建设思路进行探讨,意在完善文献资源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共同建设与分享区域发展成果。
关键词: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设计思路
地方文献资源分别收藏于当地的公众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史志办和科研单位。随着文献资源种类的日趋多样和数量的日益增多,机构之间的管理差异日趋加大,导致很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并存或疏漏的情况时有发生,为共建共享工作带来了障碍。尤其是在网络时代到来后,数字化共建和互联网共享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基础,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区域文献资源共享共建概述
从资源的使用角度来看,共建共享并不是简单的加法计算,而是基于战略决策的角度,对物质、技术、人力等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的过程。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采用宏观的思路充分的进行研讨,再使用微观的步骤,确定共建共享的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按照计划部署,对地方文献的社会普查、征集、數字化建设等一系列工作进行解决,从中发现资源之间重叠和互补的地方,实现共建共享的战略诉求。
二、区域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
(一)形势发展的需要
2017 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又对公共文化资源的社会属性给予了法律的保障,成为各地加快文献资源建设的催化剂,使得社会领导决策层面、学术研究层面和社会生产层面主动而自觉的高度集中在文化领域,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坚实的力量,而这一切恰恰和国家倡导的文化自信不谋而合。
(二)信息时代的需要
文献资源是历史的产物,也必然在历史的流转中面临着失散的境遇。所以仅凭某一个或某一类单位将它们收录整理,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收集为例,仅泉州一地就拥有4项人类非遗项目、34项国家“非遗”项目、89项省级“非遗”项目、224项市级“非遗”项目,每一个遗产后面都有着繁多的文献,如果没有共建共享平台,即使身处一地,研究者(读者)也要为了某个专题的研究和学习奔波于多个单位。
(三)资源互补的需要
一个地区各类型的地方文献收藏机构,因为隶属的系统、工作的性质、服务的对象都存有差异,所以针对文献资源的整理建设会有不同的侧重。例如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优势明显,更多的服务于学术研究;地方图书馆与博物馆则更多承担的是向公众普及文化知识、传承文化的责任;档案馆和科研单位主要针对科研工作人员开放。当这些单位都参与到共建共享中来,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文献资源的价值,使其覆盖率显著上升,最终形成保障完善的体系,增强资源收益和效率。
三、区域范围内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策略
(一)建立区域组织管理体系
诚如上文所说,参与地方文献工作的单位众多,一个责权明晰的管理体系可以在横向上宏观调控共建共享的过程,让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办等单位对自己需要承担的主要工作做出划定,然后建立起一个文献资源体系,以“区域地方文献联盟” 的形式统一协调和管理本区域内文献资源的收集、加工、整合、输出等工作,最大程度的实现本区域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从而带动共建共享平台的功能趋向完善。另外,也欢迎一些民间的学会、协会参与到管理体系中,进一步扩大联盟的覆盖范围,这对后期共建共享获得更多物资支持,同时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构建区域资源保障体系
在联盟结成后,各个参与单位需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高校图书馆有人才优势、博物馆有民众基础、史志办有政策引领、民间组织善于沟通连接,它们为地方文献不断地吸纳资源,增加资源的储备量,扩大了共建共享的格局,保证了资源在稳步增长的过程中体系也趋于完善。一旦这些内容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就会成为区域的“名片”,带来更多的建设资金。以福州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为例,它们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检索功能,在整合了8所高校资源,实现集图书、期刊、 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标准、视频等内容为一体的元数据的“一站式”统一检索。通过此平台,各图书馆现有资源可以实现调度链接,并且是在保持原有数据库权限的基础上,在检索结果中直接提供给读者原文获取途径,实现了各馆多种资源的文献传递。
(三)数字技术突破服务壁垒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从我国目前拥有的现实基础来看,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协调互补的系统。因此,充分的讨论,找到本地的文化特色,以及相对应的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建立“地方文献特色资源库”,可以作为因地制宜的突破口。当然,这样的讨论必须有数字化技术的帮助和支持,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我们可以更快确定文献资源的主题,以主题为轴心辐射出去,多层面、多角度的研发文献资源,再对这些文献做好联合目录的制定,集中存储、统一维护、全面更新,并实现检索引用的一站式服务,让各个单位凝成一个整体,推进共建共享文献资源的工作。
结语
区域文献资源是国家历史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意识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为国家的文化财富添砖加瓦。因此,认清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属性、基础与意义,从体系的构建、平台的打造等方面做工作,是让地方文献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并和区域发展息息相关的上乘之策。
参考文献:
[1]吴建华. 综合型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4(07)
[2]郑丽娟. 跨系统区域图书馆联盟发展研究[J]. 绥化学院学报.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