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改革大背景下中职教育如何适应初春的变化

2020-06-01陈雪松

文存阅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升学率中职教育

陈雪松

摘要: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引起职教界的震动。然而,宏观政策与中观政策的衔接尚需时日,微观政策还需要落地,新旧机制与理念的交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此期间可能会显露出更多的不协调,甚至是矛盾。比如中职学校逐年快速递增的升学率与企业用人荒的矛盾等中等职业教育现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或矛盾。因此,在此“季节交替”之际中职教育应如何保持定力和激发活力,应该引发更多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职教20条”;升学率;用人荒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下文简称“职教20条”),文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这是改革开放40年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重视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职教20条”开宗明义,首先界定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进一步指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给予职业教育如此高的定位,建国以来尚属首次。“职教20条”的发布,引起了职教界不小的震动,不少职教界人士忍不住高呼“职业教育的春天这回真的来了!”

春天来了,但在职业教育的两个板块中,春意似乎还有些不同。高等职业教育那边,政策暖风频吹,春意盎然。中等职业教育这边的春风似乎尚欠一点力道,绿色尚浅。即便“职教20条”的第2条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就是关于中职教育的,但直接针对中职教育的改革条文仅此一条。

初春,季节尚在交替,宏观政策与中观政策的衔接尚需时日,微观政策还需要落地,新旧机制与理念的更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而,在此期间可能会显露出更多的不协调,甚至是矛盾。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或矛盾

(一)中職学校逐年快速递增的升学率与企业用人荒的矛盾

虽然存在地区差异,各地中职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升入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的学生绝对数与相对数各不相同,但近三五年来各地中职学生升学比率快速递增却是一个共同的趋势。比如江苏省南通市2017年中职学生的升学率为40%;广东省佛山市2018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升学率达到44.88%,比2017年提高6.45%;2018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率持续增长,比2017年提升了将近7个百分点;“近5年来,上海中职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升学率40.68%,2017年升学率56.23%)。其中,2017年上升幅度尤其明显,较前一年增长9个百分点。而笔者所在学校的会计专业近年来的升学率不断快速攀升,分别是2015年的52%,2016年的57.2%,2017年的66%,2018年的70.5%,和2019年的85.3%,而从2019年开始,福建省推行中职学校通过学业水平测试完成毕业和升学的政策,据笔者所在学校的统计数据,17级学生有升学意愿且已完成报名程序的比率几乎达到100%。

而另一方面,则频频出现用人单位主动到学校要人却空手而归的现象,甚至出现起薪很高、待遇很好,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很好却无人问津的情况。企业用人荒的情况成为一种新常态。

(二)国家倡导推行的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与中职学生及其家长强烈的升学意愿之间的矛盾

在各地教育部门陆续打通中职学生升学通道,从而引发中职学生及其家长十分强烈的升学意愿的现阶段,许多地方渐次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按照不断攀升的直至接近百分百的升学率(升学意愿),某些地区可能会出现中职学校对用人单位断供的情况,这或许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结果。

“职教20条”第9条“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和第10条“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所涉及的都是职业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和模式,而从用人单位角度看,明知学生都以升学为目标,是否还愿意进行校企合作?当订单培养班和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一个个转向升学方向,企业是否还愿意为他人做嫁衣?

(三)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就业导向需求与现实社会中升学导向需求的矛盾

早年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以就业为导向”,前些年转变为“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事实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在就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毕业生年均约500多万,是就业率最高的群体,当然,这其中包含逐年增高的升学率)。但近年来,就业导向正逐渐被弱化。

当各地教育部门想方设法打通中高职衔接的多个出口,建设多条升学通道,努力构建中职学生发展的多层次立交桥时,越来越多的中职生和家长那原本被中考浇灭了的大学梦又重新被点燃,中职毕业后的选择路径迅速趋同。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现阶段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继续供子女完成大学学业并不会构成其过重的负担。

二、关于在初春之际中职教育应如何保持定力和激发活力的思考

(一)认真理解与重新思考中职教育的定位问题

“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做了总的定位,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也就是说中国的教育应该两条腿走路,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一样的“大长腿”。但“职教20条”并未明确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究竟是并行关系还是衔接关系?是大腿与小腿的关系,还是不同肌肉群的关系?或者是一种混合交织的关系?中职学校只是为高职学校“加工半成品”的车间吗?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认真理解与重新思考中职教育姓“职”不姓“普”的问题

虽然中职学校升学率逐年快速提高,虽然中职教育的目标导向发生了自动转向,并且形成了趋势,但是根据“职教20条”等宏观政策可以十分肯定中职教育姓“职”不姓“普”。然而根据现阶段地方中观政策实施情况观察,比如学业水平考试政策实施后出现的诸如升学报名率大幅提升、压缩专业课课时以增加文化基础课课时、因学考时间变动而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原本基本平衡的师资结构突然出现文化基础课教师紧缺而专业课教师富余,以及现代学徒制班难以为继等情况,让社会与学校都产生一定的困惑:与学考无关的专业课是否还有开设的必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中职学校的意义何在?现实中确实有些小学校已经砍掉大部分专业课,大比例增加文化基础课,以期用学测成绩说话,实现弯道超车。当然,政策效果通过反馈机制的作用,应当能够引起政策制定部门的重视并作出适时、适当的调整,比如学考的时间选择、考试科目和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的调整,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这是国家层面提出的改革总要求,宏观配套政策应该会相继落地,各地方现有的中观层面的政策也应该适时、适当调整。在中职学校微观层面上,认清中职教育姓“职”不姓“普”,既要保持定力又要积极面对、激发活力,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常态。

参考文献:

[1]《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在京发布[R].中国职业教育,2019-02-22.

[2]南通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年)[R].南通教育,2018-03-19.

[3]佛山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出炉[R].南方Plus,2019-02-24.

[4]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R].搜狐教育,2019-04-10 15:47.

[5]上海中职生就业升学率达98.37%来源[R].中国资讯网,2018-04-10.

猜你喜欢

升学率中职教育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浅谈中职学生的高考复习方法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大道至简 文化自觉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
“升学率”不应是衡量学校的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