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20-06-01孙双民焦方禄

文存阅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孙双民 焦方禄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从依赖他人迈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期。观察能力是每一个人都要具备的一个基本技能,而对于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的。本文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将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相结合;通过对题目进行多种形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设错提高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察能力; 培养策略

小学是刚开始接受系统教育的阶段,对学生们的学习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小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的概念、规律、应用,还应该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等。其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一、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相结合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懂得创新。小学阶段的学生都较为懵懂和幼稚,他们大都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当他们觉得课本知识不能吸引到他们的时候,就会产生厌倦学习的情绪,因此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变成小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兴趣,从而拥有学习的热情了。此外,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通常是主角,而学生往往是作为配角存在,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样一来,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会变得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教师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和教师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课堂上多给学生鼓励和支持,用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那么,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大程度的发挥。

例如,在教授《排列与搭配》这一单元时,主要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去排列数字,搭配物品。如果在新授时,教师只在黑板上呈现几个数字,让学生自己去排列,也许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讲课前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发展规律,去制作一个比较生动有趣的ppt,比如,小猪佩奇一家去游乐场玩,在进游乐场的时候要去买票,一张票的价钱是由5、8这两个数字组成的,让学生去试着排列一下,到底有几种可能。后来小猪佩奇一家人在玩了好多游乐设施后,积攒了很多积分,游乐场的场长送给他们一个宝箱,但是宝箱的密码是由1、3、6组成的数字,要请学生替小猪佩奇想一想到底要从几种可能中选出正确的密码。最后,小猪佩奇一家要离开游乐场了,他们要拍照留念,分别是佩奇、乔治、猪爸爸和猪妈妈,请同学上讲台桌来把人物排列一下。

经过这一系列的小游戏,无疑激发了学生想要继续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关键时刻,教师要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归纳排列和组合的时候要使用的方法,比如:个位固定法、十位固定法、位置交换法等。这样在有趣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观察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设置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只有完成了简单的学习,才能继续下一级比较困难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师不要一味地根据书本上和练习上的题目进行讲解,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这些题目换一件衣裳,重新变化一下展现给学生,又是不一样的题目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局限于书本例题里的解题思维,而是能够开阔自己的思路,从而提高自身的观察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生学习完乘法后,会容易和之前学的加法相混淆,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二者的区别,如何通过抓住题目的关键词去判断到底要用加法还是乘法做。比如,这几个字词非常相近的题目:(1)5和7相加,和是多少?(2)5个7相加,和是多少?(3)5和7相乘,积是多少?(4)两个乘数都是7,求积。这几道相近的题目放在一起,一定会让学生产生混淆,这个时候一定要观察和对比题目的异同点,找出关键词,例如(1)和(2),关键词是就“和”与“个”,乘法本来就是对加法的简便运算,因此最后的问题“和是多少”是一样的。看到“几和几”就是由两个不同的数相加,因此要用加法计算。但是看到“几个几”则是由多个相同的数相加,去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应该用乘法来表示更为简单。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待问题的认识相对比较浅显,通常看到题目后也不认真审题就把题目完成了,最后辛苦做的答案也是错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提点了,多给学生出一些需要强观察力才能做出的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慢慢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三、在课堂上适当设错,培养学生发现错误的能力

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仅仅将教纲的要求完全正确的讲授下来,数学课堂可能就会缺少了一些活力。但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偶尔设错,故意讲错某道题,看看学生的反应,是否能够发现到错误。这样一来,为学生们创造了数学观察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学生对这个知识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例如,在四年级《大数的读法》的课程里,有一道例题:1000700008读几个0?教师先给学生做一个错误的师范:十亿七十万零八,要读一个零。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最后经过讨论,发现70万前面的0也应该读出来,所以应该要读两个零。

在以上案例中,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设错,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到课堂上了,在发现错误的过程中观察能力也能得到加强,并且在自己做题时也会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尽可能发挥自身的教育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宝藏。

参考文献:

[1]郑步春.数学观察能力的意义、特点及培养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5(18):25-28.

[2]李永中.提高小学数学观察能力的有效性教学浅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4):84.

[3]孫海静.谈小学数学观察能力的培养[C]..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7:336.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