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
2020-06-01杨柏松
摘要:关于愁的诗词有很多,但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却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愁”一字在李清照的词中频频出现,其表现的情绪也多与“愁”有关,或是少妇的闲愁,亦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那股穿透之力至今令人沉浸其中。本文立足李清照词句,对其“愁”字情节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李清照;词;愁;情结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其后嫁给致力金石之学的赵明诚。所有这些均对她词的风格产生了影响。由于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独有的气质和性格,所以对“愁”有着深刻的体会,并将“愁”在自己词中展现的极具穿透力。时像飘零的溪水,独自愁闷,时像黄昏下堆积的黄花,无处化忧愁,构出浓浓的“愁”字情节,在中国词史上自成一派。
一、李清照词中“愁”的特点
李清照词中的“愁”有一个时间的划分,前期的愁从少女、少妇的心境出发,皆在表达寂寞之愁,例如《蝶恋花 离情》、《点绛唇·闺思》,这些词表达的是词作者内心的世界,也从客观上展现了风建礼教的束缚。从靖康元年开始,词人遭受家破人亡,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李清照写下了国时战乱、吊念亡人的词篇。比如《清平乐》、《武陵春》,描述了丈夫离世,国运艰难之“愁”。后期的“愁”字词篇不仅仅描写了内心的苦痛,而且也描绘了离开故土之痛。
李清照作为一个才华初出众的女子,不仅有大女人的气度和风范,也有小女儿的情怀和多愁善感,虽然她的生活是富足的,但心思细腻的李清照却深刻的体察着生活。这种惆怅不仅是封建礼教对女子的压抑,还有自身生活的危机,只是这种惆怅在李清照的词篇中,不仅有喜悦,还有后期的感伤。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女性,其从女性视角描绘的当时女子的心理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响应。她不仅会细微的观察生活,还会在点荡起伏的生活中层层剖析复杂的心境,以让其“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二、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解析
(一)深闺之愁—《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创造地点在青州,当时赵明诚或有外任,李清照独居青州。词的开篇,便将李清照的一腔愁情尽行倾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这一不成比例的并列让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之感。词的开篇将扯不断的沉重愁情压在深闺中的寂寞表现了出来。“昔春”虽然没有直抒胸臆,却在这种矛盾的变化中将女子的心理活动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在“惜春春去”的矛盾之中,蕴藏着沉郁凄怆的哀愁。
下片描绘了凭栏远望,“倚栏”经常出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了人物的悒郁无聊。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在“倚”之后融入了一個动词“遍”,一个遍字将深闺女子百无聊赖得烦闷淋漓尽致得染化了出来,其愁苦无法排解。在这首词得结尾处一句“人何处”不仅道出了女子凭阑远眺的目的,也将内心最深处之愁(思念赵明诚)展现了出来,但却不见踪影。整首词层层剖析,到结尾处情感得到了高潮。
(二)凄苦之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靖康之后,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之事,之后的作品再也看不到前期清新可人的低吟浅唱,主要描写自己孤单凄冷的情况。《声声慢》便是主要代表。词的开篇便用七组叠词,还未开口便听到了词人内心的忧伤,等到词作者说完,这种伤感依然萦绕心头,久久不能散去。在这种乍暖还寒的天气,最难入睡。手持一杯淡酒,却忽听雁过悲鸣,再次刺痛了词人已经千疮百孔的心。迷茫之下,忽然觉得那只孤雁是以前为自己传信的那一只,但奈何人已不再,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此时看到满地堆积的黄花,再无当年“东篱把酒黄昏后”的闲情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呀,现在就剩下自己孤独的煎熬了。独自一人在世,时间都变得慢了。好不容易煎熬到黄昏,天上的细雨又将词作者的愁点燃了起来,再看窗外互相扶持的梧桐树,在想想现在的自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自己一个人要更加凄凉。这种情境,无需渲染,直接“怎一个愁字了得”,反而更具韵味。秒在不说明“愁”字之外的心情,即便戛然而止,却亦有还说之势,是李清照独具的抒情名作。
结语
词人并不是一味哀嚎。哀嚎无度,心中苦痛再深,也难以打动读者。读李清照的词,你不可能无动于衷。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的词以靖康之变为节点,前期叙述少女、少妇的思念之情,将当时女性的心声表达了出来;后期从女性的视角,将国破家亡的“愁”思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引发了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为中国词坛留下了美妙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徐德明.詹先明.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55-57.
[2]陈蕾.李清照词中的“愁字”情结[J].《华章》.2007(6):140-140.
作者简介:
杨柏松(1981年-)男,汉族,河北河间人,讲师,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