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探究
2020-06-01黄艳萍
黄艳萍
【摘要】隨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离不开网络,特别是手机。既然不能以“堵”来制止,那么就用“疏”的方式来让信息网络技术成为语文课堂的一部分。学生既能享受网络带来的愉悦,又能激发学习语文的欲望。如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立足技校生的就业需求,文章重在探讨信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方式和反思。
【关键词】信息网络技术;语文教学;课堂融合
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给技校生带来了便捷,学生随时随地享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微博、微信、QQ、游戏中心、媒体影音库等功能的普及应用,更是让网络文化势不可挡地入侵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信息网络技术一方面能为技校生提供接收信息文化、开阔视野和扩大交际面的途径和平台,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技校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尤其是课堂学习的行为习惯。教师即使在课堂上三申五令,也总是遏制不了学生偷玩手机的行为。
在技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机不离手”的现象日益严重,在理论课程上更是首当其冲,尤其在以文化基础课上更多。实践证明,信息网络技术在现今以及未来的教学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将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技校的语文教师来说,除了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怎样把信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深度的课堂融合,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探讨问题。
一、以手机网络为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认识、了解和获取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学生求知求学的一种内在动力。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进行求知学习,自主地提高学习的效果。这都向我们强调,培养学生兴趣就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武器。因此,技工院校的教学一直把激趣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放在教学改革的第一位。
怎样把信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课堂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第六版上册)有一篇《卖白菜》的课文,笔者在课前向学生抛出了一堆问题:“诺贝尔是谁?诺贝尔奖金有多少?作者莫言是谁?除了莫言,还有哪些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接着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网络搜集信息,进行分组竞赛。获胜的小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小奖品和加分;得分最低的一组同学需要挑选自己手机相册里的一张照片进行分享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感到惊讶:其他课程都是严令禁止使用手机,这节语文课堂里却可以明目张胆地用手机上网。
很多学生改变了对语文学习的抵触心理,甚至课前特意给手机充满电,期待老师布置的手机任务,在课堂上与同学们拼网络速度、拼任务得分。手机不再是技校语文课堂的阻力,而是技校生学习最持久的动力。学生乐于参加语文的学习,每次课都期待利用手机完成有趣的学习任务。语文教学变得生动高效,迸发出活力和欢乐。
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根据课程标准,紧贴教材,解决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网络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教学条件,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可以把抽象生涩的文字符号转变为形象生动的视觉形态,使课文与现实之间建立联系,抽象转为形象,概括转为具体,静态转为动态,使课文内容以直观可感的形态展现出来。大多数的文学作品,我们都能够以视频或图片来诠释课文,让工科类专业的学生不再面对文绉绉的文字符号感到发愁不解。
比如说明文《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笔者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前分组布置学生搜集课文里的北京老字号资料。通过学习软件的投屏功能,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资料分享在屏幕上进行讲解。课堂上还布置学生搜集家乡老字号的图片进行分享,学生的讲解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怀旧温情,语文课堂不再沉闷,焕发了勃勃生机。又如在文言文《庖丁解牛》一课中,笔者布置学生用手机搜索相关图片,用手机软件制作视频。学生把资料放在课堂电脑投影进行分享,使传统的咬文嚼字名篇赏析变成了绘声绘色的小电影专场。
三、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少技校生对语文课程有抵触,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作文有畏难的情绪。以往我们在教研教改中对学情的分析常常是“技校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写作积极性较低”等等。自从加了一些学生为微信或QQ好友,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里不时看到他们对生活的一些感想感悟。笔者发现技校生也是喜欢写作文的,不论任何专业,只要是他们有感而发的,他们都能写出来,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不少亮点。
传统的写作形式把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兴趣扼杀在课堂和材料话题上。学生喜欢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论坛等上面分享,愿意用手指头来敲打或书写自己的所想所悟。语文教师也可以借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鼓励学生在网络上阅读转发名篇美文,分享经历感悟,发表有感而发的评论。我们可以创建语文公众号,鼓励学生投稿和发表评论。语文教师主动和学生交流,加微信,加QQ,互相关注微博等,发现同学们有文字的心情感悟或故事叙述,都应该主动联系学生,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转发到语文的学习群和公众号里。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公众的网络媒体上,感到非常欣喜和骄傲,更加激发了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网络世界能使枯燥的作文题目和材料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学生多角度、多思维去认识社会,从而不断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作文“资料库”,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使大语文的学习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结合网络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应用文“求职信”学习中,我们都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求职信,学生一般都是使用手机搜索,抄一篇作业来敷衍应付。上学期笔者要求学生把求职信发到子邮箱,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发过来的文档有错误,是打不开的;有的学生不是发附件,而是直接复制粘贴在邮件里;有的学生在文字排版方面错漏百出;甚至有的学生坦言不会发邮件。于是在作业讲解中,语文老师临时充当计算机老师,从文字的常规排版到电子邮件的发送操作,都一一做了示范讲解。学生也从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不再把语文的学习当作“可有可无”的事。
語文是传统的学科,但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需要与时俱进。求职信的格式和写法都掌握了,但不能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把求职资料发送出去,也就失去了其应用的意义。虽然发送邮件和文档排版均属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范畴,但是在当今工学结合的大趋势下,语文课程的教学更加不能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语文课堂上简单地进行网络信息技术的插入学习,让学生在文理科知识中进行穿插,在文理科思维中进行跳跃,这样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感到更加实在了,同时也让任课老师感到需要不断学习的迫切性。
综上所述,信息网络技术在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信息网络辅助教学的角色势必越来越重要,也将更好地服务于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信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有其优越性,但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反思。
第一,信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主次关系。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文化学科,可以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但是作为以理论基础为主的学科属性是难以改变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教学大纲和教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指导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信息网络技术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但不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有网络才能上课”,导致本末倒置。作为技工院校的教师,切实做好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把教材讲深讲透,以学生为主体,与专业课紧密结合,真正实现为技校学生就业需求而服务,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作用,这才是语文教学工作在技工教育中的重点。
第二,课堂秩序的优化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使用信息网络手段(每组学生配备一台手提电脑或使用个人手机)进行信息收集、筛选和处理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调控课堂秩序,真正让学生投入学习中去,而不是浑水摸鱼,就需要强而有力的课堂调控能力。但是,技工院校不同专业班级气质的差异、学生人数的多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这些都决定了课堂秩序优化的程度。教师需要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巡查课堂,督促学生,不能布置任务后就做甩手掌柜。
第三,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专业提升问题。语文教学中渗入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专业上的自我挑战。语文教师需要更新知识结构,拓宽专业的知识面,加强自身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并能融会贯通。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我们要不断完善教学技巧,有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努力成为通才型的技工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师除了语文专业知识要扎实,教学水平要提升,网络技术技能也要与时俱进,参加网络软件的使用培训、微课的制作培训等等,这样才能把信息网络技术和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在一起。
第四,教学设备配置的完善问题。信息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除了需要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师的专业提升,还需要教学设备配置的完善。电脑设备和无线局域网等硬件配置,是语文教学与信息网络技术课堂融合的必备资源条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无线网络、学习平台的引进,这些是教学设备的硬件,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非教师个人的能力范围之内能解决的。
技工院校语文课程如何在技工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紧密地与专业结合,如何真正实现为学生就业需求而服务?“路曼曼其修远兮”,我们将继续不懈地“上下而求索”,开发和利用多方面的教学资源,努力建设开放且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参考文献】
[1] 高小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0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