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背景下亟需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教育
2020-06-01郭道荣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为青年提供创业、就业、实习和志愿工作等机会,支持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国家建设,并强化内地和港澳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加强宪法和《基本法》、国家历史及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进程中,加强内地与港澳地区青少年的交流,增强港澳青少年群体的爱国精神是一项着眼当前、放眼未来的重大工程。”来自香港的胡剑江委员在2019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极力关注内地与港澳青少年间的交流。
【关键词】大湾区;港澳;青少年;爱国教育
1.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推进青少年国家认同肩历史责任。做好增进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肩负起对香港、澳门的历史责任。教育过程中,可以让港澳青少年认识到,作为未来的治港治澳人才,他们是民族复兴的担当者、参与者,对国家对香港澳门天然地负有一份神圣的历史责任。
(2)有利于践行“一国两制”。港澳青少年是祖国培养境外人才的希望,关系到祖国及港澳的未来。要实现爱国爱港爱澳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保证“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就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加深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一国两制”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让“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并取得更大成就,关键在于要把港澳年轻一代培养塑造成“一国两制”方针的忠实拥挤者和忠诚践行者。
2.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
早在2016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将加大对香港、澳门和台湾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意见”要求相关单位持续举办港澳青少年内地参访等国民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港澳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加强港澳与内地中小学“姊妹学校”平台建设,加强两岸教育学术和语言文字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推进对港澳台免试招生。
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鼓励港澳青年到内地学校就读,对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在内地就读的学生,实行与内地学生相同的交通、旅游门票等优惠政策。
(1)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密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一系列关于增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教育及交流的合作备忘录于2019年2月19日在广州签署。合作方共同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在促进港澳台青少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体验、交流、学习、培训、就业等领域加强合作,计划合作举办港澳青少年大湾区体验及教育活动、港澳台青年在大湾区实习活动。通过各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实地走访、亲身体验、名师解读等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承和传播岭南文化。
(2)粤港澳多方位推进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广东省港澳办积极与港澳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协调推动相关交流项目,分别签署《关于加强粤港青少年交流合作的协议》《粤澳青少年交流合作的协议》,支持三地社会各界、民间团体举办科技创新、文艺、体育等各类青少年交流活动,从民间层面推动交流合作。如今,香港的社会团体对参与暑期实习计划的热情很高,参与项目的社团数量不断增加,从2015年的19个增加到2018年的26个。在基础教育方面,“姊妹学校”是推动校际、师生之间交流的有效渠道。截至2019年底,粤港姊妹学校缔结721对,粤澳姊妹学校缔结69对,均占内地与港澳姊妹学校总数的70%以上。而在高等教育方面,省港澳办推动粤港澳高校联盟于2016年11月创建。目前三地已有28所高校入盟,在加强学生联合培养以及校际、师生之间多层次的交流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017年广东省国际应用科技交易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与投资展”促进三地高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和科研成果转化。截至2019年底,已有200多批约4万名港澳中学生参加项目,了解国防发展,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3)以赛促学加强港澳青少年教育。由中国足球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江苏省江宁足球训练基地承办的“2018年第八届两岸暨港澳青少年足球赛”于2018年8月30日在南京江宁足球训练基地举行顺利落下帷幕。比赛共有包括中国足协U15代表队、香港足总U15代表队、澳门足总U15代表队,以及新疆宋庆龄足球学校U15代表队和延边宋庆龄足球学校U15代表队在内的六支球队参赛。百余名小球员们“以赛代练”,在比赛的交流中增进了球技,锻炼了队伍,丰富了大赛经验。在比赛间隙,小球员们参观中山陵和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游览文化古迹、品尝地方小吃,感受底蕴深厚的南京城,加深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和文化认同。
近年来,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規模稳步增长。2015至2019年,累计组织约26万人次港澳青少年来粤交流,其中参加重点项目的约15万人次。
3.加强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1)做好增进港澳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工作。继续做好国家《宪法》和港澳“基本法”的教育,重视与加强对澳门青少年的中国历史教育,将爱国主义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
(2)搭建更多青少年交流平台。由国家教育部门统筹,内地各省市、香港、澳门的教育部门共同参与,建立统筹协调、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建立内地与港澳青少年交流互动项目发布平台,由内地教育部门定期提交各省市计划的港澳青少年交流项目,由港澳地区教育部门汇总并发布项目信息及时间安排表,两岸教育部门联合对接并安排执行。
(3)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推动青少年交流互动。民间组织是经济文化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要发挥商会、社团等民间组织的力量,推动青少年交流互动走向深入。在港澳与内地工商社团等民间组织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推广更多内地工商联、商会、社团和香港各商会、社团共同组织青少年学生互访学习、爱国主义论坛等交流活动,为青少年增进相互了解,创造合作机会。
(4)潜移默化组织青少年到内地交流。各界积极配合,多组织青少年到内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促进青年深入了解国情,更多认识国家的发展进步,并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要结合青少年成长的特点,从文化、体育和科技等方面着手,开展多种形式互动活动,增强香港、澳门青少年与内地青少年之间的同辈交流,使港澳青少年以亲身体验和实际感受来了解国情,体会国家发展的强大,让青少年在互动合作中交流学习、厚植友谊。
(5)改进港澳学校相关方面教材。要从学校教育方面,将爱国主义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爱国主义教育并非单纯是在课堂中的教育,而要进一步潜移默化地渗透入生活中,以不同方式、不同管道对各个人群展开全方位覆盖,以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提升青少年爱国意识。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多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悟新中国走过的凡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港澳青少年学生的国家认同,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2019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GJ059
作者简介:郭道荣,讲师,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文化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