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地理教材中的爱国教育分析

2016-12-15巩莉夏卫生吴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心理学

巩莉++夏卫生++吴建

【摘要】爱国教育是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目的之一,通过比较中美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淡水资源部分,采用心理学研究方法,从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归属感三个维度对其爱国教育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美国初中地理教材的爱国教育效果相对较为明显,这一结论不仅能够帮助我国改善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也为我国地理教材的设计和编写提供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爱国教育 美国初中地理教材 心理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302);湖南省国土资源厅项目(2014-18);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121-0328)

The analysis of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of the geography textbooks in America

——"Water on the Earth - freshwater resources" as an example

【Abstract】Patriotic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essential purposes of teaching geography. It i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freshwater resources se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and cognitive law,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re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analysis resul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effect of the American patriotic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xtbook is relatively obvious. This conclusion will not only help improving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geography, 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advice to the design and writing of our geography textbooks.

【Key Words】Patriotic education; the geography textbooks of junior high school of America; psychology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35-03

爱国教育是地理教育中的重要任务,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个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地理教育不仅是考试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科学探索者》作为美国权威的地理教材,充分体现了美国在地理教育中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及其应用心理学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当前我国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尚不理想,如何进一步改善值得我们思考。通过分析美国初中地理教材《地球上的水》,探讨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对心理学应用的特点,为我国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美地理教材比较

1.在教材内容方面,两国地理教材有重复的知识点,如都讲到了“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水利工程”以及“节约用水”,但是也有自己独有的知识点,如我国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淡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和“河流径流量变化”是美国地理教材中所未涉及的,而美国地理教材《科学探索者—地球上的水》中所介绍的“水的供应与需求”“饮用水”以及“淡水污染”这些内容也是我国地理教材中未介绍的。从知识点的数量上来说,美国地理教材《地球上的水》的知识点更多,涉及的知识面更广,难度更大。从内容的侧重点来说,我国教材在讲淡水资源时,主要从水利工程和节约用水两方面入手,强调人力改造对淡水资源的影响,对自然规律的探讨较少,而美国地理教材先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自然规律,然后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再进行人力改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表1)

2.在教材设计方面,我国湘教版地理教材共设置了四个课后活动,其中,“设计一个节水标志”和“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为实践性活动,其余两个为理论性问题,探究性学习部分相对较少。(如表3)而美国地理教材在第二章淡水资源部分一共设置了六个操作性实验,以“设计、制作污水处理系统”的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并以该实验为线索贯穿整章内容,每一节又分别设置一个小实验,分别从平衡水的供应与需求、处理饮用水、解决水污染、预防洪水与干旱以及水力发电五个方面介绍淡水资源。(如表2)

3.在教材思想方面,我国湘教版地理教材在每章甚至每节都有大量名词解释,而且照片插入较少,注重学生事实性知识的积累,而美国地理教材《地球上的水》“寓教于娱乐”的思想贯穿整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注重三位目标的达成,全书无一名词解释,并插入大量生动图片,所选用的纪实性图片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地理现象与过程的示意图表达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尤其是较多插入了美国本土图片,如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水资源缺乏的图片、美国灌溉技术发展的图片等。

二、美国地理教材中的爱国教育

1.符合认知规律,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既是学生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又是一种理性认知活动,而学生的知识是通过主体活动构建的,认知活动是与情感活动、信息活动、意志活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感觉、知觉、情绪体验、实践等认知活动来进行。

我国的初中地理教材在讲水资源时,没有设置任何探索实践活动,更加注重描述性知识的传授,在讲节约用水时,仅插入了一张日常节水方法图片阐述具体节水操作方法。而《地球上的水—淡水资源》设置了许多实践活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节约用水时,插入大量节水图片,对学生进行视觉冲击,产生感性认识,同时还进行处理污水的活动,通过参与较复杂的污水处理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感知污水处理的具体过程,同时也能亲身体会到净化水的来之不易,增加学生的情绪体验,萌生节约和爱护水资源的信念,深刻体会到国家在治理水污染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

此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插入和设置了丰富的图片和探究活动,善于运用学生的感觉、知觉、情绪体验和实践等认识活动来进行教育,通过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再向信念阶段发展,从而养成学生的爱国主义品质。

2.适应心理特点,传输爱国思想

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使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具针对性。初中生的感知能力快速发展,记忆能力也渐入佳境,抽象逻辑已明显占据了优势。同时,也迎来了其“危机期”,生理逐渐成熟,而心理发育相对缓慢,极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我国地理教材在讲水资源时有大量名词解释,而且照片插入减少,相对较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美国地理教材《地球上的水》善于选择学生爱听的内容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讲“水的供应和需求”时(见书48页),具体介绍了古往今来农民为农作物寻找水源的不同方式,并配有图像,由最初的引溪水、湖水灌溉农田到现在的滴灌,以这种用图片讲故事的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了美国在农业灌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中学生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含蓄进行。该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了学生爱听的内容并插入大量学生爱看的图像,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暗示作用。

3.找到归属感,激发爱国情

寻求归属感是人的天性。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说,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他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引起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找到归属感,这样既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我国地理教材在讲淡水资源时,插入了少量的数据图片和中国简略地图,没有插入中国本土景观图片,较易使学生对我国淡水资源实况形成模糊的认识。而美国地理教材在每一节内容中,都能看到大量美国本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如在讲地表水这一节内容时,插入了美国科罗拉多河流域的图片(见书19页),图中可以清楚看出该河流经五大州,五大州的饮用水、灌溉水等用途都依靠它,然后在该河的发源地附了一张当地河流水量充足的图片,在该河的入海口处又附了一张当地河水所剩无几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可以明显地意识到美国用水需求量之巨大以及由此产生的水资源缺乏问题,让学生对美国的国情有更深刻的了解,引起学生对该问题的深入思考,对其生活环境产生些许危机感,引导学生树立节水意识。之后在讲如何节约用水时,又插入了美国本土滴灌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图片(见书49页),有效缓解了美国的供水困难,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其生活环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且还能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内心深处都有找寻归属感的需要,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该首先帮学生找到其安全感和归属感,此教材以许多美国本土的国情为例来导入学习,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对归属感的需要,继而使其在心里悠然产生爱国之情。

三、结论

初中学生在认知能力、心理需要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地理学科作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营地,其教材设计与编写能否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通过分析美国地理教材中爱国主义教育对心理学的应用特点,为我国地理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1.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种理性认知活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用人的感觉、知觉、情绪体验等感性的认知活动来进行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我国的初中地理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有关地理知识的故事情节和探索性活动,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记忆深刻并产生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加强地理知识的记忆。

2.与美国的初中地理教材相比,我国初中地理教材的图片和文字表述的形式比较单一。初中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在教材中多插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学生爱听的内容,如卡通人物、自然景观、夸张漫画、地理故事等,这样可避免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爱国思想。

3.初中学生有对归属感的心理需要。我国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关我国本土的地理图片、案例较少,不利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对归属感的获取。因此,我们可以在教材中适当增加我国本土地理景观图片和我国当前所取得的建设、科技等方面成就的图片、事例,让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大好山河,了解我国当前所取得的成就,悠然而生爱国之情。

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受到地理教材编写和设计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的影响,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充分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相结合,积极向他国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有益成果,使我国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京京.浅析美国初中地理教材特色与启示——以《科学探索者—天气与气候》为例[J].地理教学,2015,(2):29—31.

[2]颜永荣.心理学视角下爱国主义分层研究[J].社会,2010,(7):228

[3]陈远刚.浅谈“暗示效应”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效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2):77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4—106

[5]义务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73—78

[6] Michael Padilla. Science Explorer: Water on the Earth [M]. Pearson, 2011:46-91

作者简介:

巩莉(1992-),女,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地理教育方面学习与研究.

通讯作者:

夏卫生,(1966-),男,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方面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